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以及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另选择128例同期行体格检查或经头部CT检查无异常的轻度颅脑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均在国人正常值范围。但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且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等项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分别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23,-0.383,-0.339;均P〈0.01),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r=0.205,P〈0.01);而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r=-0.223,P〈0.01),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呈正相关(r=0.315,0.203;均P〈0.01)。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的下降与其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有关,而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下降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 标签: 磷脂酶类 脂蛋白类 LDL 脑动脉硬化 脑梗塞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贯彻卫生部“2012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座谈会”精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将于2012年11月9至11日在北京召开“第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本次大会将重点关注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传播能力、干预能力建设,邀请上级领导及权威专家进行主题发言;并围绕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有序就医、合理用药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新媒体、患者呼叫中心、患者联盟等新方式进行健康传播与行为干预;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康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期将举办“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展览(2012.北京)”回顾2011-2012年全国健康教育成果,对健康教育场所(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建设工作及优秀健康教育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展现健康教育工作在疾病防控,关口前移,有序就医,减轻社会医疗负担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彰健康教育先进,促进与会代表的交流合作。

  • 标签: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中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健康教育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 会议
  • 简介: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由于情志不调、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使得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患者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为气血升化之源。本案中一名心肝血虚失眠患者原应用“解郁”“升肺气”治疗方法失败,后通过“升肝木”“降肺气”治法病情好转,重新纠正失眠治疗的误区,得出以阴阳为本,升降有度才是治疗失眠的根本。

  • 标签: 脾胃 失眠 阴阳失调
  • 简介: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我国为卒中高发国家,卒中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人新发卒中,每年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有卒中存活者700万人。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位原因,2/3的卒中患者死亡或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估计每年卒中治疗费用约120亿元人民币。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指南 预防 二级 全球性问题 人类健康
  • 简介: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高致死率、致残率的主要原因之一。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肯定的机制是蛛网膜下腔血液和红细胞崩解产物氧合血红蛋白(OxyHb)是CVS发生的第一推动力.起关键作用。血管内皮损害、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ET-1、蛋白激酶C(PKC)、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在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此外,SAH后脂质过氧化物、Ras蛋白、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的增加及K^+通道活性降低等因素也与CVS的发病机制有关。近年来,NO在SAH后CVS的作用受到各研究机构的重视。

  • 标签: 一氧化氮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目的观察诱导型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NOS)抑制剂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和机理.方法大鼠脊髓压迫伤后分别给予iNOS和n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7-硝基吲唑(7-NI)进行治疗,24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72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4周后用电生理和动物行为学等指标评价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AG和7-NI均可以抑制组织中的NO含量,并使NOS活性下降,同时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比率,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NOS抑制剂可以使伤后运动功能得到改善,AG的作用似乎更明显,提示iNOS活性变化可能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更具决定作用.

  • 标签: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SCI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TOAST病因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按TOAST分型进行分组,对各亚组与5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及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血清oxLDL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组(P均〈0.01)。结论:血清oxLDL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并与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等类型关系紧密,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提示斑块不稳定。

  • 标签: 脑梗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测定永久闭塞组、缺血后再灌注组的脑含水量与给予别嘌呤醇组作对照,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MnSOD的染色在缺血灶的血管周围比永久闭塞组增强.再灌注时缺血灶为弥漫性染色,但染色性降低.CuZnSOD的染色性未比缺血时增强.结论缺血再灌注的组织损伤可能与自由基有关.别嘌呤醇可通过对SOD的抑制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组织损伤.

  • 标签: SOD 别嘌呤醇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超氧化物岐化酶
  • 简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与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承办,《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编辑部和《世界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继续教育项目"第期全国睡眠障碍诊疗高级培训班"将于2015年6月19~21日(周~周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举办。

  • 标签: 睡眠障碍 睡眠医学 会议通知 世界中医药 中医心理学 临床治疗技术
  • 简介:卒中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同时,它还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重要病因。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大特点,对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荷。尽管近年来对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急性期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卒中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预防 现状 二级 病理生理学 人口死亡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导致脑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根据Framingham研究资料,非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瓣膜病合并的房颤是对照组的17.6倍。

  • 标签: 房颤患者 脑卒中 二级预防 非瓣膜病房颤 长生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与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及选择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iNOS)1400W(N-[3-(aminomethyl)benzyl]acetamidine)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1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1400W治疗组,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外伤模型,伤后18h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1400W腹腔内注射,每8h一次.测定各组不同时期脑组织NO含量,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理盐水治疗组NO含量于伤后6h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00W治疗组NO含量降低,与生理盐水治疗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2h后逐步恢复正常.生理盐水治疗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NO改变同步,1400W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NO对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起着重要作用,1400W对脑外伤后脑组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损伤 一氧化氮 1400W 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98例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1例),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5例)。监测AHI、氧减指数、夜间最低脉氧饱和度(SaO2)等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测定Hcy、丙醛、谷胱甘肽。结果:重度组的Hcy(13.9±3.1)μmol/L高于轻度(10.8±3.2)μmol/L、中度(12.4±3.5)μmol/L、对照组(8.9±2.3)μmol/L,P〈0.05。重度组的丙醛(7.2±1.3)μmol/L高于轻度(5.5±0.7)μmol/L、中度(6.7±1.2)μmol/L、对照组(4.8±0.5)μmol/L,P〈0.05。重度组的谷胱甘肽(8.4±1.3)mg/L高于轻度(6.4±1.4)mg/L、中度(7.5±1.7)mg/L、对照组(4.4±1.2)mg/L,P〈0.05。OSAHS患者的血清Hcy与丙醛(r=0.231,P〈0.05)、谷胱甘肽(r=0.312,P〈0.05)、AHI(r=0.334,P〈0.05)、氧减指数(r=0.201,P〈0.05)均呈正相关。丙醛(β=0.296,P〈0.05)、谷胱甘肽(β=0.147,P〈0.05)、AHI(β=0.330,P〈0.05)、氧减指数(β=0.308,P〈0.05)为正向预测血清Hcy水平。结论:Hcy水平越高,OSAHS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越明显,Hc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变的一种内在机制。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氧化应激
  • 简介:行音乐疗法的应用是对患者进行音乐治疗的同时,还要采用传统的中医理论,2者相互结合,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将该种治疗方法用于疾病治疗当中,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使用安全,还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减轻患者负担。行音乐疗法应用灵活,涉及范围广。但是从目前中国的中医行音乐疗法应用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局限。本文将针对中医行音乐疗法展开研究。

  • 标签: 中医 五行音乐疗法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确保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质量,延长设备、器械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常法在手术室腹腔镜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无一例因腹腔镜器械故障或欠缺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常法的应用减少了手术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增强了手术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 标签: 手术室 五常法 理中 腹腔镜手术 1993年 手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