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急性脓胸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除首先选择使用抗生素和一般支持治疗外,应用胸腔引流术和早期胸膜剥脱术二种方法治疗该病31例。结果治愈25例,治愈率80%,恶化转院3例,放弃治疗3例,9例于引流后作了胸膜剥脱术,无一例死亡。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脓液稀薄,无包裹及一般情况差的病例,胸膜剥脱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可明显缩短病程,防止胸廓畸形等后遗症。

  • 标签: 小儿 急性脓胸 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38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37例,死亡1例,病死率2.7%,26例属中晚期,占684%,术前有并存疾病25例,占65.8%,一期切除肿瘤33例,切除率86.8%,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占36.8%。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对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提高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结肠癌合并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外科手术
  • 简介:作者简介刘同亭(1970.12-),男,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及中医药临床研究。摘要美容外科是美容医学的分支学科,在医患沟通中,应正确理解患者的就医动机,对美容医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宣教,尊重患者合法权益,注重医学审美原则的运用,严格落实规章制度。

  • 标签: 美容外科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灌洗引流。方法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采取积极现代技术保守治疗及胰床广泛切开清除坏死组织、术后灌洗引流及综合治疗。结果重症胰腺炎经综合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手术时机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主动脉夹层内隔绝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行主动脉夹层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降低了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加强对主动脉夹层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成功及病情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年来采用腹腔镜技术开展泌尿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共为87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含经腹腔14例、经后腹腔73例),其中肾上腺手术22例、单纯肾切除4例、根治性肾切除2例、肾囊肿去顶术51例、多囊肾去顶减压术4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2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3例。结果83例患者手术成功完成,另有中转开放手术4例,其中包括肾上腺手术1例、单纯肾切除1例、多囊肾去顶减压术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较好。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至15d,平均为7d。结论腹腔镜技术日趋成熟,用于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手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能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泌尿外科 腹腔镜技术 经腹腔 经后腹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1~2级,硬膜外穿刺后平卧行双支气管插管,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双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很好地完成开胸肺叶切除术,术中患者生命征平稳,双肺隔离彻底,避免了双肺交叉感染。全麻药用量少,苏醒彻底,迅速,可控性好。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助于患者早期咳嗽排痰,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利。

  • 标签: 双腔支气管插管 硬膜外麻醉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查阅文献选出最佳证据,指导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使护理措施科学化,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循证护理 腔镜 甲状腺切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和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内注射医用臭氧和玻璃酸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下降、肿胀减轻、关节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医用臭氧和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且较稳定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医用臭氧和玻璃酸钠 关节腔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有多种方法切除乳腺良性肿块,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我们旨在探讨乳晕切口及残无缝合技术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我们对2164例乳腺良性乳腺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晕切口切除肿块,对切除肿块后所留的残采用不缝合技术,通过随访,评价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采用乳晕切口及残无缝合技术,所有乳腺良性肿块均成功切除及痊愈,单个病灶长径为0.5cm~8cm,病灶数量为1个~42个,手术时间37min(5~162min),乳房切口疤痕微细,保持乳房外形,硬块感率25.4%,硬块感时间29day(18day~40day),患者满意98.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乳晕切口及残无缝合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美观,安全可行。

  • 标签: 乳腺 乳晕切口 良性肿块 残腔无缝合技术
  • 简介: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的年代,几乎没有产品不通过互联网做营销,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高端化妆品等奢侈品。而今,这种市场现象正在被打破。

  • 标签: 化妆品 电子商务 互联网 奢侈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预防和处理神经外科护患纠纷的措施。方法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包括护士工作量大、压力大,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等。通过加强护士法律意识,管理者切实有效的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护理专业水准,确保安全护理。结果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因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多,护理量大且要求高的特点,需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各项护理需求,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护患关系 医疗差错 预防和控制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12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6例,其中4例伴咯血或痰中带血,4例胸痛;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2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例3例,其中后基底段8例,内基底段3例,外基底段1例。术前诊断或拟诊为肺隔离症6例(50%),余6例术前误诊(误诊为肺囊肿2例,肺脓肿1例,肺癌1例,肺良性肿瘤1例,脓胸1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肺隔离症 诊断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和慢性疲劳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调查神经外科38名护士及对照组89名护士,对工作压力和慢性疲劳指数进行对比,同时对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与疲劳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除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外)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5),疲劳指数较高(P<0.05),工作压力与慢性疲劳呈正相关性。结论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导致慢性疲劳,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工作压力,缓解慢性疲劳。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士 工作压力 慢性疲劳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46例4~46个月的法乐氏四联症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结果1例死亡。术后低心排者2例,灌注肺2例,肺炎、肺不张3例,胸腔积液1例,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小儿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有其特殊性,术中操作应准确轻柔,疏通右室流出道切除隔束、壁束不宜广泛,室缺及右室流出道补片大小应适合。术后正确补充血容量,加强心功能支持。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左心功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法乐氏四联症 婴幼儿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为探讨病例探索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普通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将40名临床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病例探索式教学模式,对照组为传统老师讲授式教学模式。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得分上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问诊及病历书写考核项目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普外科 病例探索式教学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医学整形美容发展迅速,在整形美容技术日渐成熟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关注的焦点转向医学整形美容过程中心理因素影响的研究,整形美容心理咨询将在医学整形美容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医学整形美容的心理学背景、心理异常类型以及整形美容患者心理引导等角度出发阐述美容心理咨询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医学整形美容 心理咨询 心理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和评价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随机抽取30套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