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Q—T间期是指Q波开始到T波结束这段时间,反应心室激动到恢复时间。因为除极时间很短,往往把Q—T间期看成心室复极时限。Q—T间期受心律、电解质、药物、疾病等因素影响,其与心率关系尤为密切,故需用心率校正之,一般采用Bazett公式.

  • 标签: 临床工作 心室复极 心率校正 电解质 等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延续性护理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应用方法,并分析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脑卒中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日期不同分成观察组(单数日入院,n=45)和对照组(双数日入院,n=4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护理3个月。记录和观察护理前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加用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缩短康复进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性 护理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优质护理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分数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死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了PICC患者微信群,患者就PICC家庭维护出现问题,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向护士咨询,护士及时指导,通过微信群平台,大大降低了导管并发症发生。方法由科室护士长设立微信群,护士长、有资质置管护士及PICC置管患者共同参与加入微信群。结果微信圈凭借着自身强大优点,现已被人们广泛使用。患者通过微信,护士可以及时给予患者指导,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护士也经常在微信群中发布一些PICC导管相关知识,患者通过阅读,提高了自我家庭护理能力。患者觉得科室对患者负责,自认而然对护士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了。结论信息化时代今天,微信使护患双方紧密地联系了一起,增加交流沟通同时,也现代医学护理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 标签: 微信 PICC 家庭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圈(DCG)起搏器随访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ortara公司12通道DCG,对40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行24h检测,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及相关心律失常。结果检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5例,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5倒。结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殛相关心律失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对其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心脏起搏器随访常规性检查。

  • 标签: 起搏器功能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重要疾病之一,我国50%-70%脑卒中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残疾[1]。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脑卒中复发率逐年上升,脑卒中30天内复发率3%~10%,5年复发率25%。40%[2]。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出院患者 家庭访视
  • 简介:目的总结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之后,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产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出现,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护理模式,针对特定病人群体,用图表形式对患者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1]。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是神经内科临床最为常见急危重症。持续癫痫发作不仅引起脑部缺氧脑神经元死亡,而且还可因合并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呼吸循环衰竭和肝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癫痫持续状态 护理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起心脏病。冠心病是AS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病。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微RNAS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 作者: 任俊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2405
  • 简介: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所收治9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当作此次分析样本对象,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干预,观察组实施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比较组间治疗之后高血脂症(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LDL-C以及HDL-C指标经过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干预之后,要比对照组患者恢复更为明显,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具有更为显著效果,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促使患者获得更为良好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PICC置管前谈话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4年12月276例静脉化疗需进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置管前谈话,观察组将护理程序应用于PICC置管前谈话中。比较两组PICC患者对PICC置管基础知识、优点和缺点、置管过程、日常维护方法等指标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PICC基础知识、优点和缺点、置管过程、日常维护等指标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PICC置管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PICC置管前谈话,能全面评估化疗患者状态,针对不同患者存在问题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PICC置管依从性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PICC 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DCG揭示房室结双径路(DAVNP)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CG检查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监测结果,对具有DAVNP特征者,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确诊DAVNP2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4%(29/45).结论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方法.

  • 标签: DCG监测 房室结双径路 食管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 诊断 阵发性心动过速
  • 简介:经股动脉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断治疗术后有效止血非常重要,过去一般采用手工压迫方式。近年来新止血装置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使用。本研究通过检测穿刺部位B超参数改变及临床观察随访,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器冠脉介入诊疗术后特殊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PERCLOSE血管缝合器 穿刺部位 股动脉 介入诊疗术 介入诊断 冠状动脉
  • 简介:复合手术室为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检查融合提供了平台,使得高质量影像引导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了可能。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实践,包括巨大、梭形、宽颈等复杂颅内动脉瘤,高级别(Spetzler-Martin分级Ⅳ~Ⅴ级)等复杂动静脉畸形,传统治疗方式不能治疗或治疗失败复杂动静脉瘘,颈动脉分叉和弓上动脉(颈总动脉和头臂干)多处狭窄。实时评估手术有效性同时简化了手术流程,为复杂脑血管病治疗提供了新机遇和挑战,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 复合手术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疑冠心病应用中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可疑冠心病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320例可疑冠心病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8例,检出率为11.88%。其中,呈缺血性ST段下移37例,呈弓背上抬1例,同时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疑冠心病检查中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简便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可疑冠心病 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纱布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278例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和278例甲状腺手术中未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临床资料。结果应用止血纱布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渗血量少,无声音低顿现象,而未应用止血纱布患者渗血量多,8%患者出现术后暂时性声音低顿现象。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使创面渗血量减少,术后避免了暂时性声音低顿现象发生。

  • 标签: 止血纱布 甲状腺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应用研究。方法2015年随机选取我院136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及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外营养组术后每天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等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 鼻空肠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耀2017年9月我院妇产科住院62例妊娠高血压孕妇,所有患者均给予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患者收缩压(155.69±16.98)mmHg和舒张压(112.03±9.23)mmHg,治疗后患者血压降为,收缩压(132.21±11.32)mmHg和舒张压(85.12±5.56)mmHg,患者血压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变化,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血压能显著下降,临床上可以提高孕妇顺产率。

  • 标签: 硫酸镁 妊娠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