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0-6岁龋齿患儿采用临床护理时,对患儿给予改变口腔环境的措施使其降低龋齿发生率的整体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均为我院收治的0-6岁龋齿患儿,选取80例患儿,每组有患儿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改变口腔环境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刷牙配合率、正确刷牙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之间的数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变口腔环境 0-6岁儿童龋齿 龋齿发生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 2型糖尿病患者计 8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42)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 n=4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遵医行为合格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可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2型糖尿病 护理质量
  • 简介:患者,女性,78岁,因“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入院,医嘱予美洛西林2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万古霉素0.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在输完美洛西林后接上万古霉素时,输液管莫非氏滴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混浊乳状液,予以更换输液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接上万古霉素,输液管中液体无性状改变。另一夜班护士同样连续使用时也出现类似情况,后来两瓶液体之间加入100ml生理盐水隔开使用,未再出现液体白色混浊现象。

  • 标签: 万古霉素 美洛西林 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计8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2)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n=4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可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2型糖尿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计8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2)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n=4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可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2型糖尿病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找出微量注射泵垂直移动后注出率改变最小的安全垂直移动高度,作为临床泵体垂直移动安全措施的理论依据.方法使用MicorinfusionPumpWZ-50C、WZ-50C2、BRAUNPerfusorcompact3台微量注射泵在10ml/min的运转速率下,分别用电子天平测定在平面未移动时以及分别垂直移动15,25,35,50cm高度后1min的注出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垂直移动注射泵各不同高度间的流量比较有显著差异垂直移动15,25,35,50cm与未移动时的1min的平均注出流量的差值分别为0.004,0.017,0.033,0.046ml,差值最小的是垂直移动15cm高度流出量剖面图显示水平面与垂直移动15cm高度的流出量线条呈稍有抬高而接近水平线状态,而后此高度流出量的点成为了一个拐点,线条随着垂直移动高度的增大变得越来越陡直,显示注出量比较的改变随着移动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结论垂直移动15cm高度注出量的变化最小,成为不同高度的增加使流出量急剧增加的拐点,此垂直移动高度是安全的移动高度.

  • 标签: 微量注射泵 垂直移动 注出率改变 安全移动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排便功能、肛门失禁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排便情况症状轻于对照组(P<0.05),肛门失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中,可改善排便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 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排便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8年 8月在南口医院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的 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以“病人为中心”,分组专人管理患者,施以以行为改变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低于观察组 ,同时 ,两组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以以行为改变为目标的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明显 ,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 ,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职业价值感。

  • 标签: 行为改变为目标 优质护理 基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在南口医院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以“病人为中心”,分组专人管理患者,施以以行为改变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时,两组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以以行为改变为目标的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职业价值感。

  • 标签: 行为改变为目标 优质护理 基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中青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期间的认知功能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174例中青年患者,均为行MHD的ESRD,本次调取均为2018.01~2021.05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采取Moca量表对全部患者认知功能做出评价,观察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总结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74例患者中124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71.26%(设为A组),另50例设为B组。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显示,中青年ESRD患者MHD期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以MHD≥4年、年龄≥40岁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中青年ESRD患者MHD期间发生概率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为MHD≥4年和年龄≥40岁,因此需予以重视。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病 中青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 认知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84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院内进行伤口护理、饮食、生活指导及肛门功能锻炼指导;院外实施电话随访和家访,共6个月.干预组院内和院外实施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院外共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肛门失禁程度、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术后大便失禁程度轻于对照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减轻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大便失禁程度,改善排便功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肛门功能 生活质量 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
  • 简介: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u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术后1周内心功能的改变,为完善PTCA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对60例成功行PTCA及PTCA+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d、术后1~7d每日定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每搏血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功指数(SWI)、心肌收缩力(MCF)、左室总泵力(TPF)、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耗氧量(MVO)在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术后第3天最低,至术后第5天或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术后各天未见明显改变,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显示,PTCA术后1周内心功能经历了从减退到逐渐恢复的过程,提示患者仍存在着潜在的心肌缺血的可能.PTCA术后护理应针对患者心功能的变化特征,加强相关时间的心功能监护.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改变理论支撑下的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饮食以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0年至2022年接诊的妊娠期糖尿病(GMD)患者中选取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参照组40例与实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孕期增长体重、分娩体重、饮食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孕期体重增长及分娩体重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饮食控制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GMD患者实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开展GMD患者的孕期体重控制,改善患者饮食与血糖情况,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体重管理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将理论域框架(Theoretical Domains Framework, TDF)和行为改变轮(Behaviour Change Wheel, BCW)用于构建标准化医用弹力袜护理实践方案的影响。方法: 研究从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包括18至75岁的有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基于TDF的14个理论域进行访谈,收集影响循证护理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然后基于BCW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关注指标包括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护理人员的知识理解水平从基线的6.45 ± 1.75提升至8.92 ± 1.54 (p = 0.001),操作技能水平从5.80 ± 1.81提升至8.37 ± 1.49 (p = 0.002)。护理工作的一致性和精准性亦有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分别从基线提升至8.55 ± 1.35 (p = 0.003)和8.75 ± 1.40 (p = 0.002)。多元回归分析揭示护理人员教育水平、实施一致性、患者健康素养和治疗信任度等因素对护理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 理论域框架和行为改变轮的应用在标准化医用弹力袜护理实践方案中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一致性和精准性,同时提升了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 标签: 理论域框架 行为改变轮 医用弹力袜 标准化实践方案 护理人员教育 患者依从性 满意度 统计学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回馈理论为基础指导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与中药外洗联合治疗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对患者阴道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基于回馈理论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中药外洗方案。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阴道pH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pH值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基于回馈理论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与中药外洗联合干预,更有助于改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相关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回馈理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 中药外洗 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pH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