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眼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眼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眼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98.36%,低于对照组9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护理安全管理 眼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院内防范措施的具体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48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以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理念进行护理,常规组采用术后基础治疗后常规护理,统计和分析住院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后风险,治疗后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术区肿胀、术区感染等恢复状况,并对患者护理质量、恢复质量及睡眠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观察组240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治疗后疼痛、术区肿胀,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8.33%。常规240例患者中有44例发生治疗后疼痛、术区肿胀、术区感染,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18.33%。同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出院患者三个月康复满意度进行评分,观察组240例患者治疗后三个月随访,治疗后生活质量平均评分9.6分,常规组240例患者治疗后三个月随访,平均评分为8.7分。结论:采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理念进行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大大降低,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提高,改善患者手术治疗后恢复能力,提升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安全隐患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安全管理对供应室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某市某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护理人员10名,根据研究时间分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和观察组(2019年1—12月)。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消毒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消毒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消毒模式的服务质量与消毒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消毒安全管理模式的观察组各项服务质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各项管理模式的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消毒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安全管理可明显提高供应室的管理效果,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消毒工作满意度,值得在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安全管理 消毒供应室 管理效果 消毒工作满意度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过去一年中在我院接受眼科治疗的患者,按照护理的不同类型,将其分为两组开展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与此次实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后,记录各项数据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的情况都要更优。且在两组患者数据的对比中,能够明显看到数据间存在差异,P

  • 标签: 护理安全 眼科护理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高龄眼科患者术前视力差,术后双眼包扎,更增加了手术中跌倒和碰伤的风险。下面针对我国高龄女性眼科疾病患者日常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各种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能够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找到应对影响因素的对策。方法 实验对象选择的是在2018年至1月15号至2021年1月15号之间来我院儿科治疗疾病的儿童,一共有186人,将他们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可,一组是实验组有93人,在常规的儿科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优质儿科护理服务的内容;另一组是对照组有93人,在患病儿童治疗期间采用常规的儿科临床护理措施即可。在实验期间全程记录并观察两组患病儿童的护理内容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在确认问题所在之后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防再次发生安全事故。结果 对临床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可知实验组患病儿童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是4.30%,而对照组患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高达26.88%,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很明显且P<0.05;在实验中通过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时发现,主要包括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意识、环境安全、专业水平和素质水平,在对比两组试验对象安全事故发生类型占比时发现,实验组占比全部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很大(P<0.05),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同时还调研了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根据结果可知,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是86.02%,而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高达97.85%,相比之下差异很明显(O<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接诊的病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年龄小、认知力差而且心智尚未成熟,因此缺乏安全意识,在治疗疾病期间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就需要全面了解会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改善环境安全,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儿科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患病儿童早日康复。

  • 标签: 儿科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防范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脊柱外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方法: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选取102例脊柱外科患者为对象,实施抽签法完成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防范对策,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3.92%小于对照组17.6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4%大于对照组78.43%(P<0.05)。结论:明确脊柱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实施防范对策,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外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术后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医院急诊科是主要针对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阵地,要面对的是病情严重、变化快的患者。在进行危重症患者抢救和复苏过程中,由于判断以及治疗的需要,常常会转至检查科室以及手术室等相关的专科病房进行治疗。虽然这个过程当中的转运时间比较短,但是转运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将直接为其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比如各种管道接触不良、供氧不足、检测仪器出现问题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因此,制定规范标准化的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医疗队伍,加强转运技术相应培训,能够有效的降低转移过程当中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安全转运的最终目的。

  • 标签: 急诊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采取安全护理管理的方式护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1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依据。按患者来院输液治疗的时间顺序,将患者们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比组。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留置针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管理的模式进行留置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静脉炎发生情况,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投诉情况。结果 采用临床安全护理管理的研究组患者,其静脉炎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投诉要等指标均低于对比组患者,(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安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住院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DM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与试验组(予以护理安全管理),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1-2020.1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5.0%)低于参照组(20.00%),P<0.05。结论 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老年DM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 老年患者 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
  • 简介: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而产房是医院的高危科室,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迅速,往往需要紧急抢救和手术治疗。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将会直接地影响到母婴的健康,所以对于产房进行护理和安全是尤为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实例探讨安全文化在产房中的运用。

  • 标签: 安全文化 产房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广大患者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要求享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由此引发大量护患矛盾。笔者结合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合理的管理措施。

  • 标签: 血液透析 安全隐患 护理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介于内科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主要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心脏介入手术在影像学方法的指导下,通过专业心脏导管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复杂病例一般转外科搭桥治疗和分次完成手术来解决。心脏介入术不仅加大手术难度,且提高了术后安全转运和护理的各环节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过往的研究大多数注重手术的安全性,忽略了患者在转运过程的安全防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注重术后患者的院内转运和护理,医护人员需要遵循术后的风险管理制度,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冷静应对,避免因医务人员失误导致患者的二次伤害,保证患者安全转运,提高心脏介入手术救治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安全转运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产科护理环节产生护理纠纷的原因,然后总结相应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至2019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妇进行研究,总计120例,总结在护理环节所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然后总结出护理的应对措施。结果: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结合产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护理水平的提升,保证母婴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产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掌握专业知识,有丰富的经验,了解产科护理的各种风险,以便于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和问题。

  • 标签: 产科护理 不安全隐患 建议 分析
  • 简介:摘要:前馈控制是一种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积极主动地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模式,是在对事物的前期观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调整计划,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其生理特性和重要性使眼科疾病在护理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就对眼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本研究收集我院眼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比前馈控制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分析前馈控制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现将研究做如下报道。   

  • 标签: 摘要 前馈控制 眼科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导管安全固定和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7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1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现存手术体位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并拟定相应对策。比较手术体位与患者衰弱度情况、手术体位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体位舒适性与患者衰弱度量表评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以手术体位数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可以得出:年龄、体质指数是决定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状态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根据临老年患者手术体位安全问题分析,需从年龄、体质指数进行针对解决,稳固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老年患者 手术体位 安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全管理用于麻醉苏醒室护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麻醉苏醒室接诊病患9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安全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风险事件等指标。结果:针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2.13%,比对照组17.02%低,P<0.05。针对护理质量,研究组(94.37±2.56)分,比对照组(83.19±3.47)分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对策。方法:气管插管镇静治疗患者选取120例,皆为我院2019.03-2021.03收治,随机信封法分组,行预见性安全护理(n=59,实验组)和常规护理(n=61,对照组),对比生存质量、并发症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经护理,实验组生理功能(73.67±7.25)分,躯体疼痛(74.74±6.25)分,活力状态(77.62±8.44)分,情感职能(69.44±7.75)分,生理职能(75.56±6.95)分,总体健康(77.59±9.68)分,社会功能(76.43±8.75)分,精神健康(75.28±8.55)分,比对照组高;并发症率8.47%,比对照组21.31%低,机械通气(5.49±3.62)d 比对照组(7.71±3.55)d短,P<0.05。结论:气管插管镇静治疗中预见性护理具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安全性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安全护理对策 镇静治疗 气管插管患者
  • 简介:摘要:儿科门诊人流量大,是高风险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是门诊输液环境管理不到位,护士责任心不强,人力资源不足。防范对策是加强输液环境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合理配备人员。

  • 标签: 儿科门诊输液 医患纠纷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