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2009年版)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共分离到3769株非重复肠球菌,最常见菌种为粪肠球菌1764株(46.8%)、屎肠球菌1605株(42.6%)、鹑鸡肠球菌60株(1.6%)、鸟肠球菌51株(1.4%)。肠球菌属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最敏感(耐药率<4%),发现3株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3%和3.5%。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11.3%、15.6%,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0.1%;屎肠球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超过9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接近70%,但对氯霉素耐药率仅为5.4%。不同医院分离的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一定差异。结论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发生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出现了个别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菌株,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高度重视。

  • 标签: 肠球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国CHINET耐药监测网所属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CLSI2012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15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772株、产酸克雷伯菌804株、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43株及其他克雷伯菌属2株。82.8%菌株(7963/9621)分离自住院患者,54.9%菌株(5285/962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儿童(17岁以下)来源的克雷伯菌属占16.3%(1564/96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10.8%和12.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4.1%和17.0%。所有15所医院均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945株,产酸克雷伯菌45株。结论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较低耐药性,按CLSI2012年新标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离率已达10.3%,且耐药株仍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 标签: 克雷伯菌属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后血清铁及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感染程度与血清铁、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0只远交群大鼠(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3组为试验组,经口气管插管注入低、、高3个梯度的菌液(通过菌量梯度反映肺炎感染严重程度),同时设1组未经口气管插管注入菌液对照组,观察第3、5、7天4组大鼠平均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各试验组菌量梯度与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均值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菌量组血清铁水平第3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即显著下降(P=0.009,P=0.005),低菌量组第5天时血清铁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高菌量组血红蛋白水平第5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46),低菌量组血红蛋白第3、5、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量梯度与血清铁含量平均值呈负相关(r=-0.65、r=-0.53、r=-0.61),不同菌量梯度与血红蛋白平均值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导致大鼠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铁水平存在相关性(感染越重,血清铁水平越低),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肺炎链球菌肺炎 大鼠 血清铁 血红蛋白
  • 简介:近年来新药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的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的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的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depointesventricularheartbeattachycardia,TdP)。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的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的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年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的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的讨论稿。

  • 标签: 喹诺酮类 QTC延长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4所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属6859株,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irby-Bauer)和判断标准(CLSI2009年版)进行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性监测。结果6859株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金葡菌占6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40.0%(分离自血液及无菌体液),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19.8%)、人型葡萄球菌(7.4%)和溶血葡萄球菌(3.6%)等。金葡菌和CNS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52.7%(8.5%~78.3%)和71.7%(45.7%~90.1%)。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株和耐药株(VISA和VRSA)。约65%和72%的MRSA对磷霉素和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仍呈敏感。MRCNS中分别有约66.0%和89.0%菌株对磷霉素和利福平仍呈敏感。不同医院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性各具特点。不同医院的分离菌对同一种药物的耐药率有很大差异。结论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仍然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参考价值。

  • 标签: 葡萄球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细菌的构成、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共收集15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8739株不动杆菌属,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827株(89.6%)。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3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739株不动杆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占85.4%,门急诊患者占14.6%。26.4%不动杆菌属分离自ICU,其次为内科病房(22.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0.9%、35.2%和35.7%,其次为阿米卡星(43.4%);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5%和68.2%。不同医院不动杆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有不同,不同科室分离株的耐药率也有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最高。出现较多多重耐药(45.0%,3521/7827)和泛耐药(20.0%,1567/7827)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菌种,检出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该菌对于除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0%以上,且耐药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不同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相差较大,不同科室菌株的耐药率也有很大差异。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491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9年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9年14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491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1.9%分离自住院患者,73.6%的菌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18%。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离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30%,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外,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4所医院中均为最高;北京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5%左右,甘肃省人民医院分离株对抗菌药物(除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外)耐药率均低于1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7%。结论我国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2007年相比基本相仿,略有减低,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医院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ICU仍是监控重点。我们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控制院内耐药菌的流行。

  • 标签: 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不同地区14所医院2009年链球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链球菌属183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E试验法作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CLSI2009年判断标准。结果1838株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占54.7%(1006/1838),β溶血性链球菌占37.0%(681/1838),其中A群占38.9%,B群占38.8%,C~G及未分群共占22.3%。α溶血性链球菌群(均分离自无菌体液排除肺炎链球菌,以下同)占8.2%(151/1838)。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分离株青霉素不敏感株(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7.4%及13.7%,高于成人患者该2种细菌的检出率(3.8%及1.2%)。A~G群β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介于0~5.3%,草绿色链球菌群对青霉素耐药率(13.2%)高于其他链球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群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大多超过50%,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美罗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青霉素仍可作为链球菌属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肺炎链球菌感染除外)的首选药物。链球菌属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仍较高。

  • 标签: 链球菌 耐药性 抗菌药 细菌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现状。方法全国15所教学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3031株肠杆菌属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以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3031株肠杆菌属细菌阴沟肠杆菌占73.0%(2212/3031),产气肠杆菌占23.9%(725/3031),其余肠杆菌属细菌占3.1%(94/3031)。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53.2%(1612/3031)。肠杆菌属对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89.0%),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4.4%、47.5%和34.3%,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低(6.6%-26.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3.7%和10.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中至少一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9%(269/3031)。共检出4株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呈耐药的广泛耐药肠杆菌属细菌。结论2012年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与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耐药情况仍很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耐药率。

  • 标签: 肠杆菌属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共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4163株鲍曼不动杆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6.3%和26.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3.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8%和57.2%。不同医院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不同科室分离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最高。出现较多多重耐药(44.4%,1848/4163)和泛耐药(17.0%,709/4163)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 简介: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器官肿瘤患者、艾滋病患者、长程及大剂量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疗程较长者和接受侵袭性诊治的危重患者的大量增加,真菌感染特别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威胁高危人群的生命安全。

  • 标签: C型凝集素 真菌感染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目的分析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怀疑肺结核而痰涂片结核菌阴性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9例于2010年6月-2015年5月临床和影像学怀疑肺结核但痰涂片阴性的患者。所有患者连续3d痰涂片阴性或者无痰者均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包括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或组织病理检查。结果459例临床怀疑肺结核痰菌阴性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者378例,占82.4%。378例支气管镜确诊病例,肺结核238例(占63.0%),其他诊断包括支气管肺癌、非特异性炎症、机化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间质性肺炎、结节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支气管镜确诊的病例,涂片(毛刷和/或BAL液)阳性156例,诊断灵敏度57.95%;BAL液培养阳性213例,诊断灵敏度79.78%;病理活检阳性152例,诊断灵敏度56.93%。支气管镜综合技术(涂片+培养+活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1%、97.46%、97.98%和88.89%。结论对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怀疑肺结核而痰涂片结核菌阴性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加以推广。

  • 标签: 支气管镜 肺结核 诊断
  • 简介:目的监测2004-2005年国不同地区7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从患者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787株,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采用WHONET5.3软件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分别为65.1%和56.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43.5%和39.2%.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2.2%~34%.2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和2种含舒巴坦制剂的敏感性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特定药物在不同地区的敏感率有较大差异.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2.1%和76.8%外,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而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菌株,除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仅为11%、12.5%和29.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已达43.1%,并在部分地区造成医院内流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仅次于碳青霉烯类,且中介率较高,尤其对CRAB是敏感率最高的药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 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2所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阿米卡星的革兰阴性杆菌134株。PCR法筛选2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及rmtB;PCR产物进行测序。质粒提取、接合试验及转化试验确定armA及rmtB基因定位。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结合子和转化产物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种氨基糖苷抗生素的MIC值。结果134株耐药菌株,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rmA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rmtB基因。质粒抽提试验及接合试验rmtB阳性菌获得成功。接合子及转化产物DH5a(pMDarmA)均获得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性。结论大连2所医院检测到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和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rmtB基因位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armA和rmtB可以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氨基糖苷类 16S rRNA甲基化酶 ARMA rmtB
  • 简介: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性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性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淮北地区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羧苄西林酶(CARB)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基因检测。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并作药敏试验;采用PCR法筛检出铜绿假单胞菌CARB基因,用DNA测序法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分型。结果通过药敏试验筛检出36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株携带CARB基因,检出率为25.0%。经DNA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为CARB-8型。结论淮北地区临床样本中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CARB-8型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为25.0%,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CARB-8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国内8所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按统一方案、统一方法(Kirby-Bauer法)和判断标准(CLSI2005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38.9%(20%~57%)、40.5%(13%~70%),各所医院检出率有较大差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3%,有4所医院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20%,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对其耐药率>50%.大肠埃希菌ESBLs阴性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50%,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不同医院产ESBLs细菌对同一药物的耐药率有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医院耐药性各具特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最敏感,但已出现少数耐药株,应重视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E试验法,按照美国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14所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细菌22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3.2%,革兰阳性菌占16.8%。下呼吸道常见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8.0%)、铜绿假单胞菌(17.0%)、肺炎克雷伯菌(14.2%)、金葡菌(10.9%),上呼吸道标本常见分离菌为化脓性链球菌(20.1%)、金葡菌(14.8%)、肺炎克雷伯菌(13.2%)。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门诊及儿童患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儿童分离株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不敏感株(PRSP、PISP)检出率分别为13.2%、16.7%,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2.9%、3.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70%,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较高敏感性。流感嗜血杆菌儿童株和成人株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23.1%和34.1%,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90%。金葡菌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5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敏感(耐药率〈6%),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5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一舒巴坦�

  • 标签: 病原菌 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监测
  • 简介: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的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的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的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的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的重症患者也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真菌感染 非培养技术 重症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国CHINET所属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14所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992株,肺炎克雷伯菌4556株和产酸克雷伯菌377株。其中儿童患者(0~14岁)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分别占21.3%(1700/7992)和18.5%(915/4933)。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6.5%(33.3%~78.5%)和41.4%(21.7%~70.8%)。各医院ESBLs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6%。肺炎克雷伯菌对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介于2.9%~5.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0.8%和15.1%。产ESBLs菌对上述5种药物的耐药率也低于25%。50%以上的产ESBLs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有10所医院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2株,大肠埃希菌20株。8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5株大肠埃希菌为泛耐药株,主要集中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73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与2007年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相比,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分离率上升明显,尤以肺炎克雷伯菌为甚。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耐药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