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400例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标本,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分级检验(观察组)和传统的拉网武检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检验项目均包括以下几种TC、TG、HDL—C、载脂蛋白AI、LDL—C和载脂蛋白B。结果两组标本中的TC、TG、HDL—C的检验结果不存在差异,而载脂蛋白AI和B以及LDL-C三项的阳性率采用分级检验的观察组较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的对照组高。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拉网式检验来说不仅其检验的阳性率提高了,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

  • 标签: 临床效果 分级检验方法 血脂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2015年--2016年皮肤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的流行病特征,为制定STD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STD门诊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特征进行了登记分析。采用统一的自制心理测试量表对86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与86例一般皮肤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门诊中5种常见性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心理评测结果显示,性病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STD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加强STD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控制STD的传播和蔓延,提倡安全性行为。

  • 标签: 皮肤性病门诊 性行为 流行
  • 简介:淋巴瘤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形态学上观察都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在WHO分类中,淋巴瘤没有独立的类别.而是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起归类于淋巴组织肿瘤(淋系肿瘤)中(见表1)Ⅲ。这一分类是基于淋巴细胞发育、迁移和功能表达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成熟B细胞淋巴瘤 复杂性: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像特点,并分析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诊断期间分别使用智能量表以及CT检查、MRI检查判断并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总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响特点;通过对80例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判断血管性患者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头部影像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变因素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合并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遗传性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像检查可以帮助血管性痴呆患者尽早确诊,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在生活中,需要明确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头部影像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进行X线片、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比较三种不同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准确率和分型符合率。结果X线片诊断准确率为80.9%,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4.1%,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X线片诊断分型符合率为76.4%,多层螺旋CT诊断分型符合率为95.3%,MRI检查诊断分型符合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X线片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应用价值小,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应用价值较高,所以应用X线片检查时应结合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提高诊断价值。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X线片 多层螺旋CT MRI 分型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块技术在浆膜腔积液细胞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集的60例浆膜腔积液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涂片HE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染色情况和检验结果。结果涂片组阳性检出率为70.01%,明显低于化学检测组检出率91.67%(P<0.05);其阴性检出率16.67%、不确定率13.32%均较化学检测组阴性率5.01%、不确定率3.32%低(P<0.05)。结论细胞块技术应用于浆膜腔积液细胞诊断效果优于涂片检验法。

  • 标签: 细胞块技术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辐射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辐射总体认知水平偏低,且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结论今后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在校医学生特别是影像专业学生辐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对患者及本人的防护意识。

  • 标签: 在校医学生 医学影像学辐射 认知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非常关注的一项主题。其中牙周病是近些年来非常普遍的一种病痛,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本篇文章将三维牙周模型和三维动画的技术引入牙周病里面,通过新的方式和切入点让我们对于此类病种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我们对于此项技术做相关分析,并对于其具体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三维建模 三维动画 牙周病学 模型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性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间叶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间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 标签: 浆液性卵巢癌 上皮间充质转换 细胞角蛋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大力推进了医院药房信息化管理进程。中药房信息化管理简化了日常繁琐的药房工作流程,规范了药房药品的规格、名称、价格以及用法用量等信息,数据信息的维护使药师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到药房药品的基本信息,便于医师合理调配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提升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对于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医院应做到应急措施的充分准备,增强不同科室部门的合作沟通力度,协调解决问题,使药房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更趋于完善。

  • 标签: 中药房 信息化管理系统 药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价值和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疑似糖尿病患者11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常规检验(尿液葡萄糖)和生化检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根据“金标准”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空腹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113例研究患者明确诊断为糖尿病81例,占71.68%。常规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62.96%,特异性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46.43%。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88.89%,特异性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75.68%。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联合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为92.59%,特异性为84.38%,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81.82%。糖尿病组尿葡萄糖阳性率、空腹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常规检验高,但两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灵敏度。糖尿病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为临床检验辅助诊断重要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检验 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在食品微生物中检验菌落总数时用到的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以及TTC培养基3种测定方法的检测效果,以达到提高食品菌落总数检验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的目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需要测定的153个样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和TTC培养基法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菌落检出数。结果在测定的153个样品中,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和TTC培养基法三种测定法中合格的份数分别为137、129、126,三中测定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测定方法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得到的效果相当,但是TTC培养基法的检出率和灵敏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测定方法。

  • 标签: 菌落总数检验 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 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儿童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53例发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无发热状况的健康儿童53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结合血细胞形态检验工作的开展,判断两组儿童临床诊断效果。结果两组儿童在RDW-SD指标对比中,差异不明显无统计意义;而在HCT、MCV、MCH、MCHC指标对比中,各数据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血细胞异常检出率为5.66%,实验组儿童血细胞异常检出率为35.94%,即两组儿童各数据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对发热疾病予以临床诊断,以精准化的优势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指标变化的检测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0例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肝功酶中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糖、肝功酶、血脂等指标均与健康群体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患者需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肝脏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治疗与预防,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 标签: 脂肪肝 血脂血糖 肝功酶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邵县首起人间布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方法对病例流行病史、发病诊治经过、流行病特征等进行流行病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认。结果4例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为染疫羊养殖户雷某玉一家人,且为与染疫羊密切接触者。结论本起疫情的传染源为未经检疫引进的感染了布病的山羊;新邵县为布病非流行区,但存在疫情传入和转变为流行区的危险,需从源头上严把染疫动物输入、输出关;加大对农民布病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加强临床医师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严防疫情的传入与传播。

  • 标签: 人间布病 流行病学调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DNA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限定到我院检验科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患为研究主体,从中抽取168例。对其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予以酶联免疫法进行相关检测工作,病毒DNA(HBV-DNA)则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进行相关工作。分析总结病患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病毒DNA(HBV-DNA)检测的结果。结果对168例乙型肝炎检测后得到,属于HBeAg阳性标本病患以及HBeAg阴性标本的病患分别为106例与62例,就病患标本HBV-DNA阳性率而言,106例HBeAg阳性标本病患检测的阳性病例为106例,阳性率100%,62例HBeAg阴性标本的病患检测的阳性病例为16例,阳性率25.81%(16/62),二者对比差异性较大,得到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进行检测发现,病患HBV-DNA阳性率与血清标志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HBV-DNA阳性率越高,属于HBeAg阳性标本的概率越大。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DNA检测的相关研究。可有效的增加乙型肝炎病患检测的概率,对于疾病的治疗防止人员传递感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HBeAg阳性标本 HBV-DNA阳性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标本50例微生物检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方法按丹麦国立血清研究所微生物诊断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我们用丹麦王国提供的NEO-SENSITABS系列11种抗生素药片对50株细菌做药敏试验。结果各类标本总阳性率为31.4%,高于国内其他同类资料公布的数据,其中血标本为51%,这是由于我们采用的需氧,厌氧同时培养的方法有关,厌氧菌如类杆菌及兼性厌氧菌得分离出来,痰检率较低为19.9%。结论传统意义上的传染性疾病(如由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引起的疾病)逐步减少,而由人体自身的正常菌群和来自周围环境的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逐年递增。耐药菌株明显增加,我国由于微生物检验工作尚为广泛开展,大多数临床医生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对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

  • 标签: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 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流行病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理现状,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提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理对策。方法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调查,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强化流行病学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并提出针对性应急处理对策。结果近年来我国不乏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体系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关规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管理中应该对流行病学工作者基本技能进行完善,强化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建立病例并核实病例诊断等、正确描述性“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等步骤中的应急处理能力。结论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做好充分应战准备,现场应急处理保持沉着冷静,完善相关应急处理策略,保障公众安全。

  • 标签: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支气管镜对儿童难治性肺炎原因及病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的107例儿童难治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均实施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在病变处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钳夹痰栓治疗、防污染毛刷采集标本及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检查,与常规痰培养检查的病原检出率比较并进行药敏检查。结果在本次研究的患者中,镜下均可见炎性改变,包括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及不同程度分泌物附于管壁及壅塞段及亚段支气管;在107例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出25例菌株,阳性分离率达到了23.36%。其中,G-菌株有23例,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9株、流感嗜血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G+菌肺炎链球菌有2株,82例无细菌生长。结论对于儿童难治性肺炎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可直观观察到气管黏膜及气管、支气管、亚段支气管远端炎性改变,并且可以大大提高难治性肺炎的病原的检出率,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指导作用也愈加明确,可尽量缩短难治性肺炎的治疗疗程,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支气管镜 儿童难治性肺炎 病原学诊断
  • 简介:摘要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属于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范畴,并且属于其工作的重点内容。而且,医院病案信息对于医院的病案研究以及对于患者未来的康复检查来说,都属于重要的参考资料。提高病案信息的质量是医院病案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病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的前提,如果医院病案信息存在问题,将会影响所有医务人员对于病案信息的利用,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需要进行重点保护与管理。但是现实的医疗工作中医院有些管理人员并没有对病案信息管理引起高度重视,使得医院病案信息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会因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各种医疗纠纷案件。

  • 标签: 医院 病案信息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