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技术在降低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90例分娩产妇,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遵医护理,试验组用助产技术。比较两组满意程度;第一产程耗时水平、第二产程耗时水平、产后出血总量情况;护理前后焦虑的情况、抑郁的状态;剖宫产。结果试验组满意程度、焦虑的情况、抑郁的状态、第一产程耗时水平、第二产程耗时水平、产后出血总量情况、剖宫产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分娩者实施助产技术效果确切。

  • 标签: 助产技术 降低剖宫产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通过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细菌检验及耐药进行探讨。方法此次研究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骨外科接诊的伤口感染患者291例为对象,对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1例伤口感染患者中病原菌171例(58.8%)金黄色葡萄球菌60例(20.7%)、大肠埃希菌47例(1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例(14.8%)、鲍曼不动杆菌20例(6.9%)。药敏试验可见病原菌耐药性均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苯唑西林无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应不断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严格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期全方位控制、预防患者发生感染。

  • 标签: 骨外科 感染伤口 细菌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频超声在小器官疾病检查中的检出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小器官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其检出。结果在这64例小病变患者中,乳腺疾病19例,高频超声检出19例,检出100%;男性生殖器疾病24例,高频超声检出24例,检出100%;甲状腺疾病20例,高频超声检出20例,检出95.2%,总疾病检出63例,总检出为98.4%。结论在小器官疾病的临床检查诊断中,高频超声具有很高应用价值,不但可以使诊断的准确大幅提高,降低了漏诊误诊的概率,而且能够通过超神图像直观准确的呈现病变区域和病变位置等,有助于患者获得及时治疗。因此,建议高频超声技术在小器官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超声 小器官疾病 检出率
  • 简介: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沧县医院2004-01/2006-12剖宫产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结果:3a内剖宫产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居第一位。结论: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人数增多是剖宫产升高的主要原因,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的关键。

  • 标签: 社会经济因素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立医院药品零差实施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公立医院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实施药品零差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零差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公立医院的业务总量,增加了业务收入,与实施前对比门诊均次药品使用量有所增长。结论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的实施,可有效推动了医保制度,完善了药品价格机制,促进药品价格的合理化、科学化、公开化,推动了财政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

  • 标签: 公立医院 药品零差率 实施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住院患者误吸品管圈护理总结。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12例),选取时间-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3月2日,将住院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56例实施品管圈护理)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90.15±1.24)分、护理模式评分(89.27±2.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81.27±1.16)分、护理模式评分(70.15±0.27)分(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的误吸8.93%低于对照组误吸17.86%(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降低患者误吸,促进康复。

  • 标签: 降低 住院患者 误吸率 品管圈 护理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饲管理流程对老年患者预防误吸护理管理中误吸及鼻饲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7.4日至2017.7.4收治的老年患者,将10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将实施常规鼻饲护理管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鼻饲管理流程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老年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误吸、鼻饲并发症发生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预防误吸护理管理中采用鼻饲管理流程能够促使误吸、鼻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降低。

  • 标签: 误吸护理管理 鼻饲管理流程 误吸率 鼻饲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知晓与不良事件发生受到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分组。对照组行常规例,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千预,能提高患者知晓、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针对性护理千预 知晓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目的:研究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凝血系统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siRNA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PAR1的内源表达的影响,然后在PAR1受siRNA干扰的情况下检测B16F10细胞在体内外迁移能力,其结果与未受siRNA干扰的试验结果相对照,来确定PAR1在B16F10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75nmol/L的siRNA干扰48h后可明显抑制B16F10中PAR1的表达,其转录水平抑制是60%,蛋白水平的抑制为85%;体外迁移实验表明,PAR1表达量减少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1);动物实验表明,干扰B16F10细胞中的PAR1后,肿瘤细胞经血管迁移能力减弱,在肺部形成的转移瘤数目减少(P<0.01).结论:PAR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作用.开发PAR1封闭剂有望抑制肿瘤转移,可作为研制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酶活化受体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 RNA干扰 实验性肺转移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流产后关爱服务在降低重复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到9月进行流产手术的患者1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关爱服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6个月的跟踪随访,统计两组重复流产。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为4.44%(4/90),较比对照组13.33%(12/90)的发生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重复流产为1.11%,对照组重复流产出为7.78%;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实施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好积极的配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认知,有效降低重复流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流产 关爱服务 降低重复流产率 应用
  • 简介:摘要综述影响急诊分诊准确原因,分析急诊分诊工作现状,探讨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的相应对策,以提高分诊质量。

  • 标签: 急诊分诊 准确率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诊断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220例产妇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将其按是否行产前诊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行产前检查并行产前诊断。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果以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母体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死亡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的缺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13例产妇因产前检查中胎儿存在异常,行产前诊断进一步确诊异常而终止妊娠,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进行生产。结论产前诊断能够有效地发现胎儿异常,对于缺陷严重的胎儿采取合理的规避策略,从而降低新生儿的缺陷发生,提高生产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科医院门诊神经症的检出。方法连续收集了2所盘锦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病人4990人,经神经症筛查量表筛查出阳性者,同时行DSM—IV确立诊断,符合诊断者184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余作为对照。结果神经者患者检出36.9%。其中焦虑性神经症占37.6%。抑郁性神经症31.1%;强迫性神经症17.7%;其他类型占13.5%。男性患者840例,检出31.7%;女性患者1000例,检出42.7%,女性高于男性(P=0.007);神经症患者在皮肤科检出最高,依次为内科、外科、五官科(P=0.028);神经症组中,离异丧偶者多于非神经组(P=0.002);神经症患者更加对睡眠不满意(P=0.000)、认为自身疾病重(P=0.000)、对治疗满意度差(P=0.000)。结论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的精神障碍问题严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综合科医院 门诊 神经症 流行病学
  • 简介: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虽经反复强调。但目前国内临床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临床工作中,亟需提高内镜机会性检查中早期胃癌的发现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24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剖宫产。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可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准确应用肝脏增强CT和MRI诊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5至2017-5就诊患者,通过肝胆彩色B超筛选确认肝脏部位有病变46例。常规组对患者实施增强CT检查。观察组实施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组影像学检查病灶密度较高,门脉期病灶出现等密度情况,延迟期为低密度。观察组通过动态扫描中,患者的病症为富血供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为高信号。观察组诊断准确91.30%比常规组的78.26%要高(P<0.05)。观察组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方面比常规组有所优势(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肝脏增强CT和MRI诊断均有一定准确,但是MRI准确更高,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信息,有着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癌准确率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性。方法在急诊科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分析腕带在急诊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并实施。活动前后对比成效。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法,急诊患者腕带佩戴率由活动前的41%提高到活动后的92%。结论通过品管圈管理手法规范了腕带的使用,提升了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全体圈员的护理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管理 腕带佩戴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阳性检出。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肾脏生化检查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检验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的性检出。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检验方式检验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胱抑素C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3,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尿素氮阳性检出为20(50%),血肌酐的阳性检出为23(57.5%),参照组患者的血尿素氮阳性检出为5(12.5%),血肌酐的阳性检出为8(20%),研究组患者的血尿素氮阳性检出和血肌酐的阳性检出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讨论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检验效果,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避免漏诊、误诊等现象的发生,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患者可尽早的接受针对性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分级检验法 肾脏生化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对婴幼儿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于整体提高人们的免疫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研究社区综合护理对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的具体影响,本文选取本社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160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试验组,每组各80例婴幼儿。对对照组婴幼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婴幼儿进行社区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婴幼儿的计划免疫接种。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婴幼儿的整体计划免疫接种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这表明,在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计划免疫接种,对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社区综合护理 婴幼儿 计划免疫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妇产科医生使用超声检查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诊断的价值,为临床防治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检查及去上级医院诊治随访到的3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由妇产科医生亲自使用超声仪器进行检查,通过卵巢肿瘤的各种超声图像进行疾病诊断。结果经我院检查及去上级医院诊治随访到的30例患者中,诊断为卵巢功能性囊肿15例,巧克力囊肿10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多囊性卵巢卵巢囊3例,腺瘤1例。诊断准确共30例,与临床诊断相符。结论妇产科医生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超声检查得到的各种卵巢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诊断,诊断的准确大幅提高。

  • 标签: 妇产科医生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