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性系统,神经导航将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影像学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它能够准确的找到手术前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确定一个最好的手术路径;同时,在进行手术的过程当中它也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病变范围,这样对于病变组织的切除提供了方便,可以防止手术时对其它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本文就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 标签: 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临床应用 立体定向 人工智能
  • 简介:交通、工矿事故等严重创伤和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等造成的桡神经缺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造成患肢功能障碍。令人可喜的是,相关基础研究表明,神经端侧吻合后正常的神经可发出侧支长入到损伤神经断端,并沿髓鞘生长重新恢复其传导功能,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此结果为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理论支持,近年来的相关临床应用报道亦逐渐增多。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我们采用正中神经-桡神经端侧吻合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19例,现就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 标签: 神经端侧吻合 桡神经缺损 缺损修复 长段 患肢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早期糖尿病患者诊断周围神经损害中的敏感性。方法对164例病程<5年的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正中、腓浅、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采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进行测定。结果164例患者胫神经的H反射及下肢SSR总异常率均较高,且异常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病程>3年的糖尿病患者双下肢腓总神经MCV与腓浅神经SCV异常率也很可观。结论胫神经H反射是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最敏感指标,SSR的异常亦不可忽视,要综合神经肌电图几项检查结果,正确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状态。文网http//www.xzbu.com/6/view-6869194.htm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早期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4h内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1例,无变化9例,加重8例,面瘫症状好转1例,无变化2例,加重4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9例,无变化12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好转6例,无变化5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好转优于未监测组(Z=3.389,P=0.001;Z=2.470,P=0.014)。术后6个月随访,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4例,无改善8例,加重6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例,无改善4例,加重2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15例,无改善6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0例,无改善1例。术后6个月时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恢复显著优于非监测组(Z=3.105,P=0.002;Z=3.187,P=0.001)。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听神经

  • 标签: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听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面神经的角神经解剖学 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 12 例新鲜人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临床解剖,寻找面神经的角神经位置,对面神经的角神经周围血管进行观察,对面神经的角神经在面部行走全程、入肌点的位置关系进行记录。 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角神经Ⅲ型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角神经Ⅰ型和Ⅱ型( P < 0.05 )。面神经的角神经Ⅰ型与Ⅱ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明确面神经的角神经位置以及与周边关系,对于寻找直接、简便面部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可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对于提高去神经化手术治疗安全性、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 标签: 面神经 角神经 解剖学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运用传统方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30min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对2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0.1±2.8)min和(12.9±1.8)min,Ⅱ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5±2.7)min和(14.6±2.2)min,I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阻滞实施更快。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方法】以某院收取的30位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有相同的人数,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提下引入彩色多普勒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此过程中枕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与第三神经性头痛属于单侧真不与枕骨下疼痛,还有常见的挥鞭样损伤后颈痛,假若抗惊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常用局部麻药与长效皮质醇激素进行一次或一系列神经阻滞治疗。【结果】相较之对照组患者73.33%的治疗有效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35,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比较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相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更高的评分,差异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者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星状神经联合枕神经阻滞,搭配药物对颈源性头痛又很好的治疗效果,可很好地缓解患者头痛症状,而且安全性比较高,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星状神经 枕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的方法。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0例陈旧性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5例,行双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B组13例,行单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C组12例.行神经桥接断端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A组患者伤指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指腹饱满、弹性佳。感觉测定为S4-S4+级,两点分辨觉为5.0-6.0mm;B组患者伤指感觉恢复不同步,且缝合侧感觉明显,感觉测定为S1-S3级.两点分辨觉为7.0~7.6mm;C组患者伤指感觉测定为S3~S3+级,指腹为SI级甚至盲区,两点分辨觉为7.5~8.5mm。结论移植神经、双端侧神经缝合对于二期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神经端侧吻合 修复 指固有神经
  • 简介:摘要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是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局部解剖学实验当中发现很多正中神经的结构变异,正中神经分为正中神经高型、低型、结合型、丛状型及内侧型,其中正中神经高型是比较常见的变异类型。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人体正中神经变异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完善国人各种变异资料,同时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可防止没有必要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 肌皮神经 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周围神经损伤 ( PNS )是 由各种原因引起 的 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运动和营养障碍 的临床常见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后 , 雪旺细胞( SCs )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及细胞活性成分 , 这些营养因子维持神经元活性 , 引导轴突生长,促进神经再生。本文试就 SCs 分泌的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做一总结, 以期 为临床上治疗 PNS 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神经营养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 雪旺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保护.方法加强各级医生对于喉神经变异的识别、保护方法的选择,提升其运用显露技术的经验,并给予其相应的规范与指导.结果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与应用,能够对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改变甲状腺囊内切除等一系列盲目的操作方法,显著提升了医生对患者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保护意识.结论临床上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操作时,手术医师若能全面掌握患者喉神经的解剖特征,提高手术的操作理念及技巧,通过常规显露喉神经,并辅以相应的神经监测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的喉神经损伤发生率,增强手术的安全性,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喉上神经Abstractobjectivetostudyoflaryngealrecurrentnerveinthyroidsurgeryandlaryngealnerveprotection.MethodsstrengtheningdoctorsatalllevelsforlaGryngealnervevariationoftheprotectmethodsofidentification,selection,increaseitsuseshowtechnologyexperience,andgivethecorrespondingspecificationandguidance.Resultsthroughtheimplementationandapplicationoftheabovemethods,toimproveonthedeficiencyoftraditionaloperationmethod,makethedoctorintheclinicaltreatmentintheprocessofchangewithinthethyroidcystsresection,andaseriesofblindoperationmethod,doctorofpatientssignificantlyincreasedlaryngealrecurrentnerveandlaryngealnerveinthyroidsurgerytoprotectconsciousness.Conclusionsinclinicalthyroidsurgery,surgerydoctorifcanfullygrasptheanato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atientswithlaryngealnerveandimprovesurgicaloperationconceptandskills,withregularshowlaryngealnerve,supplemenGtedbythecorrespondingneuralmonitoringmethod,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laryngealnerveinjurypatients,enhancetheoperationsafeGty,soaKseytowaocrhdisevebettertreatmenteffect,isworthpromotinginclinic.thyroidsurgery;Laryngealrecurrentnerve;Laryngealnerveon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28-02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神经阻滞的应用治疗效果。 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面神经炎治疗对患者神经电生理影响作用。方法:随机入选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60例面神经炎患者,入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4w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健侧、患侧面神经功能与R1、R2以及R2’波的潜伏期。结果:治疗4w后患者House-Bracken分级显著降低(P

  • 标签: 面神经炎 治疗 神经电生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但效果有限。神经阻滞治疗作为一种介入治疗手段,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阻断病变神经的传导,以减轻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近年来,关于神经阻滞治疗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研究逐渐增多,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 标签: 神经阻滞 糖尿病 神经病变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41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4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7.6%(40/41),并发症发生率中,头晕头痛占2.4%(1/41)、复视占2.4%(1/41)、脑脊液漏占0(0/41)、神经功能障碍占0(0/41)、听力异常占0(0/41)、复发率2.4%(1/41)、生活质量(91.5±3.6)分、治疗满意度95.1%(39/41)。结论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有效率高,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三叉神经痛合 咽神经痛 神经外科
  • 简介: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着力研究雪旺细胞和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并将其与日益完善的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行回顾,着重从组织工程方面阐述周围神经修复方法的现状与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显微外科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雪旺细胞
  • 简介: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神经再生(nerve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nerve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nerve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nerve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 标签: 神经导管 生物材料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壳聚糖神经导管 高分子神经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