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的应用进行研讨。方法随机将进行住院医治的28例重型肝炎患者和28例健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凝血以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PT、APTT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观察组患者FIB、PLT指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检测应用于重型肝炎患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型肝炎患者 凝血及抗凝血系统4项指标 价值评价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80例为试验组,另取同期健康受检者 80例为对照组。对比凝血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 PT、 APTT、 TT、 IN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高凝期、低凝期及纤溶期 PT、 APTT、 TT、 INR与 FIB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凝血检验指标可有效检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助于确定凝血分期。     关键词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agulation test indexes in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80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8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Pt, APTT, TT and IN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IB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t, APTT, TT, INR and FIB leve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high coagulation stage, low coagulation stage and fibrinolysis stage (P < 0.05). Conclusion: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can be detected effectively by coagulation test indexes, which is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coagulation stag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收集每位体检人体的血液标本,并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凝血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液标本检测,每种类型的采血管均检测20例健康体检人员,并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BD组相比国产B组的TT检测指标水平更高,P<0.05;APTT、TT将血浆标本于冰箱下保存8小时后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TT在室温下对血浆标本保存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APTT、TT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结论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各不相同,临床上需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择取合适的采血管,并在收集血液标本后的2小时之内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 标签: 凝血检验 时间 温度 凝血真空采血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8月我院产科接收的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验并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PT、APTT、TT明显长于对照组;INR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凝期、低溶解期、纤溶期三种不同分期条件下,患者的上述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状态下,患者的凝血检验指标呈现显著异常,对于诊断疾病以及评估病情分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产科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参考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应用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进行,选择4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治的患者作为对象(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的4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的凝血检验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部分活化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作用明显,能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获取到有效的信息,在诊断工作中,要重视。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导致凝血的原因并分析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析,患者均需要接受CRRT治疗,针对CRRT治疗过程中的凝血情况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凝血的患者有21例,占比为21.00%。其中因抗凝剂使用不当导致的凝血有9例,占比为42.86%;因置管部位的选择不当导致的凝血有6例,占比为28.57%;因滤器的选择不当导致的凝血有4例,占比为19.05%;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凝血有2例,占比为9.52%。结论 抗凝剂使用不当、置管部位选择不当以及滤器选择不当是导致凝血的主要原因,应该对此进行针对性干预,预防凝血发生。

  • 标签: CRRT 凝血原因 护理策略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100例纳入研究,即研究组,并抽取 100例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健康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 PT、 APTT、 TT、 INR均高于对照组,而 FIB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高凝期的 PT、 APTT、 TT、 FIB均低于低凝期及纤溶期,而 INR则明显高于低凝期及纤溶期, P<0.05。结论 应用凝血检验指标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高,更有效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体疾病分期,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凝血检验指标;弼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agulatio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C.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DIC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i.e. the study group, and 100 healthy people who came to the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agulation test,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Pt, APTT, TT and IN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FIB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t, APTT, TT and Fib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low coagulation period and fibrinolysis period, while IN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low coagulation period and fibrinolysis period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value of using coagulation test index to diagnose DIC is high, and it is more effective to evaluate the stage of DIC.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指标检验结果在判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效果,以了解其有效性。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66例患者均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ICU病房接受治疗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将其标记为观察组后,再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相关健康体检的66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检验结果,所对比的指标包含PT、aPTT、TT、FDP、D-D以及Fbg。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FDP、D-D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其Fbg指标则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凝血指标检验结果能够用于判断目标是否患有DIC。结论:通过分析目标的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结果,能够有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助于早期发现DIC患者,并根据其疾病发展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从而保障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干预的及时性。

  • 标签: 凝血指标检验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各因素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具体对策。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间血液检测样本10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因素下进行PT、APTT、TT、Fib等凝血项目的检验。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Fib及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PT值无影响;离心时间对PT、APTT值有一定的影响,对TT及Fib值无影响;溶血现象对PT、APTT、TT、Fib等检测项目均有影响。结论患者进行凝血项目检验一定要在标本采集后短时间内进行,离心要控制好时间和速度,同时还应尽量杜绝溶血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凝血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