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固体制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是混合设备,随着固体制剂生产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固体制剂生产设备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在使用过程中对物料的混合性能要求更高、对清洁工作要求更严格等。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混合设备在固体制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混合设备 固体制剂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在经由混合痔手术后的排便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对患者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在术后观察病情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排尿、排便护理。并主要针对其中排便方面的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在术后护理过程中,排便恢复正常者90例。出现持续腹泻者4例,严重便秘患者6例。结论对于混合痔患者,在手术后,通过控制患者饮食以及排便时间,并适当给予止痛药物的方式,对患者腹泻与便秘情况进行预防。可以在术后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并增强患者恢复效果。

  • 标签: 混合痔手术 排便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观察环状混合痔采用内扎外切加弧形缝合术的疗效,将环状混合痔60例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内痔套扎后将外痔作纵行切除后呈弧形缝合;对照组内痔套扎后将外痔切口完全开放。术后观察伤口愈合平整度、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套扎加弧形缝合法缝合的伤口愈合平整度好,时间短,便后疼痛明显减轻。而未加弧形缝合者,伤口明显不平整,住院时间长,便后疼痛明显。结果表明套扎加弧形缝合法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弧形缝合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是指肛管及肛缘皮肤因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障碍,血管渗透压增加,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游留过多而引起出现水肿、充血、隆起或肿胀、疼痛的症状,是影响治愈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就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及防治进行综述。

  • 标签: 混合痔 术后水肿 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路径应用于混合痔手术的护理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临床路径纳入标准的172例混合痔病人作为观察组,入院实施传统治疗模式的160例混合痔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与健康教育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方法可明显缩短混合痔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与健康知识宣教掌握程度。

  • 标签: 混合痔 临床路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30例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手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为10~40min,平均2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d;手术1次性吻合成功率100%。结论PPH治疗重度混合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符合肛门生理,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疗效满意。

  • 标签: PPH 重度 混合痔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耐药性细菌的种类越来越多,其耐药范围越来越广,临床上关于细菌的培养方式对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否存在影响的研究,对临床上指导用药物治疗耐药性细菌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肉汤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观察细菌耐药性的前后变化,以了解混合培养对细菌耐药性是否存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混合培养对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的作用。本文还结合其他研究,对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细菌混合培养 细菌耐药性 质粒传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ST(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和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TST组和PPH组,每组36例,TST组采用TST进行治疗,PPH组采用PPH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PH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两组均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但是TST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环状混合痔的治疗。

  • 标签: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混合型高脂血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血脂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TC、TG、HDL-C、LDL-C和LP-a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脂康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混合型高脂血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混合型高脂血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和传统手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依据。方法将本人在2013年8月—2014年5月进修期间参与的45例PPH治疗混合痔和199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180例混合痔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PH手术的平匀手术时间27.75Min、平均住院时间6.5d、患者满意度92.5%、术后发生并发症4人、治愈38人、无效0,传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0.25Min、平均住院时间11.5d、患者满意度75.18%、术后共发生并发症45人、治愈108人、无效7人。二种手术方式的五组数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H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混合痔 PPH 传统手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腮腺混合瘤的治疗及其术后处理,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地治疗患者,减少术后复发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在我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腮腺混合瘤患者56例,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瘤体摘除术、瘤体加部分腮腺切除术、瘤体加全腮腺切除术、瘤体加腮腺小叶切除术),并处理相关的术后并发症(面瘫、涎痿、Frey综合征、面部畸形、手术部位麻木不适等)和复发者,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的情况,分析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及其术后处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复发者2例,面瘫者13例,涎痿者6例,Frey综合征1例,面部畸形3例,手术部位麻木不适1例。结论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正确合理的操作、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腮腺混合瘤 手术治疗 术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脱出的手术方案与效果。方法以198例病患为对象,随机抽取99例为(吻合器治疗)PHH组,另99例为外剥内扎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从手术、恢复、住院所用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PHH组各项用时均明显地比外剥内扎组少,P<0.05,从术后的疼痛指数及肛门狭窄、便中带血、尿潴留等症状进行组间比较,PHH组患者发作各类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外剥内扎组,P<0.05,而且,PHH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外剥内扎组,P<0.05。结论临床医师以手术法为环状混合痔脱出症状患者治疗时,PHH术式具有更多的优势,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环状混合痔脱出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皮肤混合瘤主要发生在面部和颈部,很少发生在四肢。恶性皮肤混合瘤是侵入性的,生长迅速,复发率高。在文献中从未报道过双叶皮肤混合瘤侵犯足趾。一名69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左足第三趾出现肿块并逐渐增大2年。肿块占据了该趾尖的大部分并伴有轻微的疼痛。X片显示左足第三趾有一个较大的软组织肿块,未见明显骨质破坏。B超显示病灶内有2个部分融合的低回声肿块,综合病史及病理诊断考虑良性皮肤混合瘤伴增生活跃。我们在局部麻醉下切除该肿块及所在足趾。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细胞增殖活跃的双叶皮肤混合瘤。术后随访两年,肿瘤未见复发。皮肤混合瘤也可以呈现为多个相邻的肿块。完整的手术切除和长期随访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皮肤混合瘤 手术切除 足趾
  • 简介:摘要本文考察了以HPC为粘合剂、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粒混合强度对片剂可压性、脆碎度及药物溶出的影响。选用可压性较差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APAP)为实验研究药物,通过高剪切和低剪切两种方法进行制粒混合并对比考察所制得片剂的可压性、脆碎度及药物溶出度。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高剪切制粒所得的片剂具有更好的可压性和脆碎度,而药物的溶出则不受混合强度的影响。

  • 标签: 制粒混合强度 片剂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混合痔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围手术期混合痔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参照焦虑自评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绪,观察并记录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焦虑症状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痔围手术期对患者行循证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混合痔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