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01 到 2019.01 时段内诊疗的疑似丙型肝炎患者 102 例,以 1:1 比例纳入 A 组( n=51 )、 B 组( n=51 )。即 A 组采用酶联免疫法, B 组采用胶体金法,对比患者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 结果: A 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 7.84% ,阴性检出率为 92.16% ; B 组则为 11.76% 和 88.24% ,各数据间比较无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丙型肝炎检验中,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均可作为检验方法,但后者呈现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直观等优势,多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阳性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析 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我疾控预防中心接诊的 80 例 狂犬病暴露患者 的临床资料, 统计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分析影响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 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结果: 80 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中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 90.00% ( 72/80 ); 年龄、性别、季节、暴露级别、正确认知狂犬病危害性和社会支持是影响狂犬病暴露患者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组间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居住地与狂犬病暴露患者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无明显相关性,组间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加强狂犬疫苗接种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狂犬病危害性、积极争取患者家属支持、健全狂犬疫苗接种流程是提高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的有效路径。

  • 标签: 狂犬疫苗 接种依从性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8月期间社区医院接收的13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疫苗接种管理,比较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且流感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流感疫苗 疾病预防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护理中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 以本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 68 例,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 34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向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完成护理后,研究组 HAMA 评分和 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97.0% ,较高于对照组 76.4% ,( P < 0.05 )。 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理想,可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具备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型肝炎 心理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童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关注。现阶段,预防接种疫苗是阻断病原体传播和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扩大免疫规划及非免疫规划疫苗品种的增加,以及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辖区内疫苗接种门诊工作量加大,疫苗预防接种风险随之增加。这些风险因素主要来自疫苗本身、受种者自身、预防接种实施过程、当前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人员聚集性接种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等方面。其应对策略在于提高疫苗纯度和质量,规范疫苗进货、运输、储存管理,对受种者进行科学的禁忌症筛查,加强接种人员培训,规范接种流程,精准预约,避免人员聚集,落实消毒措施,降低感染风险等。

  • 标签: 预防接种 疫苗 风险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400例吸毒人群检测HCV血清标志物。结果:丙型肝炎病毒阳性人数241例,阳性率约60.3 %。结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感染较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相关疾病的传播蔓延。

  • 标签: 吸毒人群 丙型肝炎病毒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与肝衰竭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根据数字抽签原理对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本院接诊的慢性重型肝炎与肝衰竭病患 50 例进行分组( n=25 )。 A 组采取护理干预法, B 组采取常规护理法。对比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结果:A 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活动度( 45.12±19.64 ) % 、总胆红素水平( 168.17±118.34 ) umol/L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21.22±7.03 )分,优于对照组( 40.08±15.13 ) % 、( 200.36±122.09 ) umol/L 、( 23.95±6.24 )分, P < 0.05 。 结论: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与肝衰竭病患的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建议推广 。

  • 标签: 肝衰竭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 慢性重型肝炎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