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Thunb.中分离出活性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方法:金银花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一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命名为dehydromorroniside.结论:该化合物为忍冬属中发现的第3morroniside型裂环环烯醚萜苷.

  • 标签: 金银花 裂环环烯醚萜苷 中药 石油醚 乙酸乙酯 化学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Roxb.)DC.]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和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8-(2'-环己酮)-7,8-二氢白屈菜红碱(1)和8-(1'-羟基乙基)-7,8-二氢白屈菜红碱(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 8-(2’-环己酮)-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8-(1’-羟基乙基)-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 简介:目的:研究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瑞香狼毒中分离得到两双香豆素类化合物:7-羟基-5,6-二甲氧基-3-[(2-羰基-2H—1-苯骈吡喃-7)氧取代]-2H—1-苯骈吡喃-2-酮,命名为异西瑞香素B(1)和西瑞香素(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瑞香狼毒 双香豆素 异西瑞香素B 西瑞香素 瑞香科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半枝莲中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异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半枝莲药材中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异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分别在7.23~72.32、3.28~32.76、2.35~23.53、2.54~25.37、1.77~17.65、2.26~22.57、1.95~19.48、3.52~35.24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在0.9983~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99.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为半枝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类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比较2川半夏种质的植株生长、产量和质量,以期为筛选川半夏优良种质奠定基础。方法:设计2川半夏种质的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生长中测定植株上长情况,收获后测定产量和主要成分含量。结果:川半夏1号和川半夏2号生长的各项指标和产量各项指标差异显著;质量指标中川半夏1号的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川半夏2号的总生物碱含量,水分、总灰分、水浸含量、总酸含量、腺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川半夏1号在植株上长、产量和质量上均表现良好,可以作为川半夏优良种质重点筛选。

  • 标签: 川半夏 种质 栽培 产量 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芪和黄芪药材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色谱柱为TC-C18(2)柱(250mm×4.6mm,5μm),TC-C18保护柱(1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8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15批红芪样品中芒柄花素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毛蕊异黄酮,其中芒柄花素质量分数在77.51~424.94μg·g-1,毛蕊异黄酮质量分数在2.27~26.13μg·g-1;而7批黄芪中芒柄花素的质量分数均低于毛蕊异黄酮,其中芒柄花素质量分数在4.84~29.94μg·g-1,毛蕊异黄酮质量分数在12.95~62.98μg·g-1.结论: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相对质量分数可作为红芪与黄芪的定性鉴别和质量评价的主要特征之一.

  • 标签: 红芪 黄芪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素 HPLC
  • 简介: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sublaetaChingetHs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Sephadex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蕨中分离并鉴定了6化合物,分别为:2(S)-5,7,3′-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即3′-羟基荚果蕨素(1),荚果蕨素-7-O-β-D-葡萄糖苷(2),菠甾醇(3),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4),谷甾醇(5),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4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浅裂鳞毛蕨 鳞毛蕨属 二氢黄酮 2(S)-5 7 3’-三羟基-6 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
  • 简介:海洋异臭椿类萜化合物是一类化学结构特殊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绵等海洋生物中的异臭椿类萜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较多研究.本文拟对海洋异臭椿类萜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海洋药物 异臭椿类三萜 生物活性 化学结构 药效学实验
  • 简介:分别用浓氨水喷雾法、毛细玻管法和氯化乙酰胆碱喷雾致喘法研究了子养亲汤不同溶媒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结果显示子养亲汤醚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子养亲汤水提取物的祛痰作用显著;子养亲汤醇、醚提取物的平喘作用明显.

  • 标签: 三子养亲汤 镇咳 祛痰 平喘 药理 中药
  • 简介:目的:研究半红树植物黄槿(HibiscustiliaceusL.)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纯化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LH-20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结构鉴定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与文献对照确定。结果:从黄槿中共分离鉴定了10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粉蕊黄杨二醇(2)、β-粘霉烯醇(3)、羽扇豆醇(4)、日耳曼醇(5)、豆甾-4-烯-3-酮(6)、豆甾-4,22-二烯-3-酮(7)、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8)、β-谷甾醇(9)和豆甾醇(10)。结论:化合物3~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黄槿 三萜 甾醇
  • 简介:目的:对烈香杜鹃茎、叶中的萜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SephadexLH-20、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9萜单体,分别为熊果酸(1)、2α,3β,23-trihydroxy-12-ursen-28-oicacid(2)、2α,3β-dihydroxy-12-oleanen-28-oicacid(3)、2α,3β-dihydroxy-12-ursen-28-oicacid(4)、齐墩果酸(5)、木栓酮(6)、白桦酸(7)、dammara-20,24-dien-3β-ol(8)、dammara-20,24-dien-3β-oAc(9).结论: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第一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烈香杜鹃 三萜
  • 简介:目的:对粘细菌SorangiumcellulosumSo0157-2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色谱层析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一维、二维的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别鉴定为seco-epothiloneA(1)和1-methyl-seco-epothiloneA(2)。结论:化合物1和2都是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其中1是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

  • 标签: Sorangium cellulosum So0157-2 埃博霉素 NMR
  • 简介:阴性乳腺癌是一较为难治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亚型,患者往往临床预后很差。近年来,国内外积极开展针对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药和天然药物的研究。本综述了回顾中医药和天然药物治疗阴性乳腺癌实验方面的进展,结果提示,一些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成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同时也提示对抑制肿瘤转移的影响、对耐药的作用、对激素受体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药效学的研究也有待加强,复方治疗的研究也亟待关注。

  • 标签: 中药 天然药物 三阴性乳腺癌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浙江丽水市不同海拔高度叶青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变化,为扩大叶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叶青产量以鲜品称重测定,总黄酮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叶青产量随海拔升高逐步增加然后递减的变化规律,海拔618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5~618m海拔范围叶青平均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青总黄酮含量在413~730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730m黄酮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5~618m海拔范围有利于叶青产量增加,520~730m海拔范围有利于叶青中黄酮含量增加,因此,在520~618m范围有利于提高叶青产量和黄酮含量,是叶青最适宜种植海拔范围。

  • 标签: 三叶青 海拔 产量 黄酮
  • 简介:目的:对冬青IlexpurpureaHassk.干燥叶的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萜类成分,结构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3)、乌索酸(4)、救必应酸(5)、长梗冬青苷(6)、冬青苷A(7)、地榆皂苷Ⅰ(8)、IlexosideB(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3,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冬青 四季青 三萜皂苷
  • 简介: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方法:筛选了21种微生物对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大黄素(3)的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刺囊毛酶对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具有转化作用.结果:制备、分离刺囊毛酶对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的转化产物,分别得到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5),大黄素甲醚-1-O-β-D-葡萄糖苷(6),ω-羟基大黄素(7)4转化产物.利用半乳糖代替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制备、分离刺囊毛酶对大黄酚的转化产物,初步考察了培养基中不同的碳源对糖苷化产物的影响.得到的转化产物为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8a和8b)的混合物,而非大黄酚的半乳糖苷.

  • 标签: 刺囊毛霉 大黄 游离蒽醌 生物转化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黄降糖方和达美康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的作用及心肌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STZ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灌胃黄降糖方和达美康8周后,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心脏重量,以RT-PCR法测定心肌GluT4mRNA。结果:糖尿病大鼠心脏重量增加,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清TC、TG、LDL-ch升高,心肌GluT4mRNA表达降低。黄降糖方和达美康均可使糖尿病大鼠心脏重量减轻,两药对血糖有轻微降低作用,而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两药均可防止心肌GluT4mRNA降低。达美康还可降低血清TC和LDL-ch。结论:黄降糖方和达美康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具有对抗作用,其作用与促进心肌局部GluT4mRNA表达,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关。达美康还可能通过降低血脂而起作用。

  • 标签: 三黄降糖方 糖尿病 大鼠 心肌 GLUT4
  • 简介:为研究灵芝多糖(GLB7)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的作用,确定其对Mφ信号转导途径,采用细胞培养、放射免疫分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和薄层层析法测定了小鼠腹腔Mφ中IP3和DAG的变化。结果显示GLB7能引起小鼠Mφ中IP3和DAG浓度升高。IP3的达峰时间为30s,百日咳毒素(PTX)对此现象有抑制作用;DAG的合成出现两峰,第一峰迅速短暂,峰值位于30s,第二峰是持续近2min的迟发峰。表明IP3/Ca^2+和DAG/PKC两条信息途径均参与了灵芝多糖对Mφ的免疫调节。

  • 标签: 灵芝多糖 三磷酸肌醇 二酰基甘油 巨噬细胞 灵芝 药理学
  • 简介:目的:观察脾虚太鼠模型壁细胞内IP3含量的变化及补脾方药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壁细胞采用EDTA—Pronase酶消化法,采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大鼠壁细胞内IP3含量。结果:大黄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IB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经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治疗后,IB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党参组明显。结论:脾虚证可能与壁细胞内IP3含量生成量减少相关,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脾虚证 壁细胞 IP3 党参 白术 补中益气汤
  • 简介:2007年的药市走势与往年大相径庭,淡季不淡,销量上升,行情看涨,多商喜出望外;下半年峰回路转,旺季不旺,销量减少,市价低迷,令多商始料不及。2007年东北药市是泾渭分明,先喜后忧的一年,但药市的整体效益基本稳定,给众商一丝欣慰。

  • 标签: 东北三省 药材市场 效益 药市 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