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4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与对照组3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肿瘤缩小20例,临床症状缓解27例,无显效2例,总有效率95.92%,治疗后副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12.24%;对照组肿瘤缩小0例,临床症状缓解23例,无显效15例,总有效率60.53%,治疗后副反应发生35例,发生率92.11%。可见治疗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结论采用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动脉终末支岛状皮瓣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随访34例指端缺损患者,随访时间20-30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测量皮瓣面积;皮瓣及其供区,以及对侧指相应区域的单丝触觉、两点辨别觉;患指及对侧指关节活动度。记录皮瓣及其供区的疼痛情况。通过MHQ量表评价患者对皮瓣外形的满意度。通过CISS量表评价患指冷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于患者的性别,年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两点辨别觉、MHQ(外观)结果优于指动脉终末支岛状皮瓣。单丝触觉、关节活动度、疼痛并发症、冷不耐受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时,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感觉恢复及术后手指外观恢复优于指动脉终末支岛状皮瓣。

  • 标签: 回顾性研究,指端缺损修复,疗效比较,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侧桡动脉无法应用时,经左手解剖学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利弊。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就诊胸痛需要冠脉造影或支架患者50例,对比左手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与右桡动脉常规途径相比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6%VS100%,P=0.312,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VS4%,P=0.312,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057,P<0.05。结论经左手解剖学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与传统常规右桡动脉途径手术相比,在桡动脉置管成功率、介入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方面,鼻烟壶区途径有显著优势,因此此途径可以在介入手术中应用,由于其特殊优点,更是右侧桡动脉途径失败后最佳的备选途径。

  • 标签: 解刨学鼻烟壶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aistlineheightratio,WHtR)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动脉硬化的相关知识。

  • 标签: 动脉硬化 腰围 身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性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和措施。方法对66例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33例为实验甲组(采用综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另外33例为实验乙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甲组患者不满意的患者例数仅为1例,总满意度为96.97%,实验乙组患者不满意的例数为6例,护理满意度为81.82%,实验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验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给予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为治疗提供辅助,从而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顺利,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的诊断对于预防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或缺血性卒中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解剖成像和功能成像迈入分子影像时代。

  • 标签: 血栓 分子探针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本文选取5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对其围术期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加以分析,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有3例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了足趾缺血坏死,其中2例患者实施及时抢救后,肢体血运没有得到改善,需要截肢,但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肢体,剩下的1例患者由于经济状况等其他方面因素影响,没有及时开展溶栓治疗过程,耽搁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选取截肢治疗、剩下的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在术后随访调查三个月,发现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足趾干性坏疽病症,其他患者逐渐康复,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有效治疗过程,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疗效。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动脉管未闭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经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中常规护理及用药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护等护理。结果本组患儿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护理人员与临床医生配合默契,术后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62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恢复顺利,达到临床预期,护理满意度为96.77%。结论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面色、尿色、伤口、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温及心脏杂音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做好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及时处理等,对保证大型动脉管未闭患儿介入治疗成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短暂阻滞脾动脉结合RFA运用于脾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此文研究数据是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及兄弟医院就诊的30例肝硬化并存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患者均开展短暂阻滞脾动脉结合RFA治疗,分析相关指标。结果患者术后3天、7天、1月、3月、6月、1年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于术前数据均更高,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1年脾脏的存活体积比较于术前脾脏的体积均更低,P<0.05,表明数据之间的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1年脾脏的消融体积百分比分别是(23.4±12.0)%、(26.0±8.5)%、(27.0±7.4)%,术后不良反应合计率是10.00%。结论在脾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短暂阻滞脾动脉结合RFA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短暂阻滞脾动脉 RFA 脾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集的高血脂症患者50例,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非高血脂症患者50例,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斑块情况和颈总动脉频谱。结果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频谱的各项指标值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斑块数量和伴管腔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超声诊断可对高脂血症患者颈部斑块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对于判断患者的预后和制定临床治疗措施均具有积极作用,是高血脂症患者颈动脉检查的理想诊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脂 颈动脉检查 彩色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动脉监测在危重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危重手术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以2017年4月之前收治的40例为对照组,实施无创血压监测;以2017年4月及之后收治的42例为观察组,行有创动脉监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术中对照组8例(20.00%)出现监测不出有效数值情况,观察组未见监测不出有效数值情况,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为危重患者手术麻醉中实施有创动脉监测,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危重患者 手术麻醉 有创动脉监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患者选取56例进行本次实验,随即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所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分别有2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高,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流程,使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大大减少。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致病因素深入探讨。方法收集100例经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关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方法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在产生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比例方面,进展组患者高于非进展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及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产生进展性脑卒中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对产生颈动脉狭窄比例的观察能够对脑卒中的病情发展进行预测。

  • 标签: 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yarterysyndrome,SMAS)在临床较为罕见,加上该病症状的非特异性,许多临床医生未能引起重视,误诊、误判率较高。为提高临床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认识以及准确诊断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治疗 体会
  • 简介: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重症监护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选取的49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n=25例)和优质护理组(n=24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优质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73.25±4.43)分和和GOS功能评分(7.28±2.03)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53.25±3.87)分和GOS功能评分(6.06±1.95)分(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措施进行重症监护,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重症监护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经护理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取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等负性情绪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对护理配合度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9例颅内动脉患者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27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偏瘫,1例一过性失语,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术前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血压、躁动控制,保持大便通畅是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手术的护理重点。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 栓塞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脾动脉栓塞术后脾组织变化的审查工作是决定与衡量相应患者在自身脾功能修复方面的主要衡量条件,与此同时,也能够依据CT环境的研究确定血液和常规方面的统筹工作,并以大范围的数据和特性进行有效的统筹,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脾动脉栓塞养护工作与贯彻工作提供良好的图像材料,确保整体研究过程具备实际探讨的意义。本文根据资料获取和实验统筹方法的贯彻确定数据结果,并依据其中对比参数进行讨论,期望为后续脾动脉栓塞手术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审查参照。

  • 标签: 部分脾动脉栓塞 术后脾组织变化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CT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63例,所有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患者中有55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且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了保障。还有8例患者在治疗完成之后并未出现出血状况,对其进行持续观察和治疗。结论对于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肾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收治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改善情况,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银杏达莫 天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