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汪氏“万楼”对汪氏子孙的教化、对陇原文化的发展、对蕃汉文化的融合和繁荣,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要对汪氏“万楼”创建的历史背景、创建始末及重大意义做一探讨。

  • 标签: 汪氏“万卷楼” 创建 教化 毁灭
  • 简介:2007年6月—10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村发掘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时,利用民工农忙或雨后休息时间,对道老杜苏木达米村周围的几个遗址点进行了考古调查,现将其中达米村鲜卑时期村落遗址调查报告如下。

  • 标签: 扎鲁特旗达 米花鲜卑 达米花
  • 简介:介绍了辽代锦袜的基本概况,包括锦面和衬里的形制、尺寸、纹饰、组织结构.根据锦袜的破损状况,保护师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清理、平整、针线修复法的复原工作.

  • 标签: 辽代 锦袜 保护 修复
  • 简介:这是一枚持女神图西班牙双柱银币。该银币正而图案是坐在卧榻上的西班牙女神,她头戴城堡形皇冠,背靠群山,手拿橄榄枝伸向前方,上书西班牙文国号“ESPANA”(西班牙),下书发行年款“1870”。

  • 标签: 西班牙 银币 女神 赏读 国号
  • 简介:台湾中部南投县的埔里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有“洛阳”之美誉。该镇的鸟瞰图酷似一朵莲花,面积1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是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型迷你小镇。由于没有现代工业污染,至今仍保留着田园诗般淳朴自然的农业社会风貌。以“4W”来概括的当地四种特产,即水(Water)、

  • 标签: 台湾省 埔里镇 自然景观 历史遗迹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展示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它是纪念红西路军21800多名将士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这里掩埋着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烈士的忠骨。西路军将士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英勇奋战,顽强战斗,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建党90周年之际,编辑部特约了一组讲述西路军感人的故事,以缅怀先辈们的在天之灵。

  • 标签: 西路军 故事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烈士 纪念馆 中国革命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初,泉友赴新疆旅游,购买了一些极具西域地方特色的古钱币。这批钱中有10余枚大小不一的铜币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些钱币呈圆形方孔状,钱正、背面皆无文字,穿孔大,钱肉,红铜质,直径0.7—2.1mm,穿径0.5—1.1mm,重量未测,但手掂感觉钱币轻薄,没有多少分量(如图)。经研究,我认为这些钱币应该是西域古国龟兹王国早期的铸币。

  • 标签: 龟兹 铜钱 古钱币 90年代 地方特色 西域
  • 简介:<正>陈铁民、候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四收有《冀国夫人歌词》七首,认为是岑参所作,并在题注中说:《岑诗系年》:“闻一多先生曰:‘敦煌唐写残卷影片此六(应为七)首(第五首全缺)不著名氏,在岑参《江行遇梅花之作》后,又格调视余篇较高,疑亦岑诗。’案裴冕于两京平后封冀国公,则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或广德二年前后公居长安时。”冀国夫人:冀国公裴冕之妻的封号。唐制,国公之妻例封国夫人。李嘉言先生《岑诗系年》与《校注》并谓“冀国夫人”是指冀国公裴冕之妻。据两《唐书

  • 标签: 敦煌 全唐文 残卷 封国 祠堂 两京
  • 简介:山旺化石产地。位于临朐县城东北22公里处的山旺村东,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因地下蕴藏着大量形成于1800万年以前的稀世珍宝古生物化石而驰名中外。被称为“古生物化石的宝库”。山旺地层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其化石的最早研究者是杨钟健教授。

  • 标签: 古生物化石 自然保护区 研究者
  • 简介:味青斋敦煌秘籍佚存目点勘及其价值李际宁1991年《敦煌研究》第4期上刊登了萧新祺先生的文章──《佚名(味青斋敦煌秘籍存目>》,和李正宇、杨森两先生附于其后的《检对记》。以往,在敦煌遗书流散历史的调查中,从未有人提到“味青斋”名号,萧先生《味青斋敦...

  • 标签: 吴和尚 敦煌学 敦煌遗书 佚卷 古文尚书 麻纸
  • 简介:王建所葬之永陵,其规模是相当宏伟的。它除了墓室之外,还有大量的陵寝建筑。王建死后,当时著名的画家赵德齐与高道兴曾奉令在永陵陵庙中绘有壁画一百余堵。赵德齐是著名的人物画家,主攻山水人物,车马木屋,尤长楼台殿阁;而高道兴,则最擅佛像。他们两人奉令在永陵陵庙中绘有壁画达一百余堵之多这一事实,让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永陵之陵庙建筑是何其庞大。

  • 标签: 陵寝 木屋 壁画 佛像 画家 山水
  • 简介: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在英、俄等国支持下,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侵人我国新疆喀什噶尔,进而占领了南疆大部分土地,建立了“哲德沙尔”(意为七个城市)伪政权,自称汗,并依照浩罕国的钱币铸造铁剌金币、天罡银币和普尔铜币,其中以天罡银币流通最广。

  • 标签: 银币 新疆 鉴赏 清代 喀什噶尔 钱币铸造
  • 简介:1942年发掘的前蜀王建墓,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维修。比较大的维修有三次。1952年,在千年古墓正南方,紧接墓前室的位置,仿照古墓结构,修建了一道保护门墙;1957年,又修建了王建墓博物馆大门;而规模最大、整治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是1989年8月——1990年6月历时10个月的“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 标签: 前蜀王建墓 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棺床 券拱 壁画
  • 简介: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位于城西的王建墓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误传为汉代司马相如抚琴的“琴台”,给人们平添了些许猜测与误会。直到1942年发掘后,方知为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俗称“王建墓”。

  • 标签: 发掘 汉代 皇帝 文物古迹 帝王 司马相如
  • 简介:一、金沙铜人像出土2001年在成都金沙遗址梅苑发现的一件青铜人像,通高19.6厘米。由于铜人站立在叉形的插座上,实际上高仅仅14.6厘米,只有铅笔那么长。铜人有着与三星堆众多铜人相同的手势,两臂抬至胸前,夸大的手掌圈成溜圆的环,于是成为两处遗址存在着文化连续性的证据。这一铜人的服饰,与三星堆铜人也有共同之处。但是三星堆铜人尺寸都比较大,这一铜人却相当,在功能上定有较大差别。

  • 标签: 青铜 成都金沙遗址 明器 三星堆 连续性 出土
  • 简介:金牛区营门口乡的黄忠村,原名鸡矢树。附近的岳家坝,曾有农民在挖甘蔗窖时发现了一块残碑,上刻有“刚侯黄忠字汉升之墓”,另有一块玉牌、颅骨及铠甲、佩剑等残物。清道光五年(1825)被授湖北天门县而未赴任的田主刘沅(字止唐,号纳如,双流人)认为:黄忠病逝葬在陕西定军山(今勉县境)下,但依封建礼制也可抉柩回成都附近安葬;既有石碑发现,理应修复。于是他发帖筹资,拟兴建黄忠墓。官场上的人认为此举办的崇敬敬先贤,发扬国故的好事,均乐于捐助。

  • 标签: 中国 成都市 文物古迹 黄忠墓 “大西”遗迹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