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他曾在《少年中国》上发表《袁世凯十大罪》,痛骂袁世凯为误国罪人;他曾声名赫赫,人称民国"宪法之父";他曾笔意峥蝶,掀起民国思想界"人生观论战"的轩然大波;后来他曾作为国民党四十三名战犯之一(位列四十三人名单榜尾)被通缉,渐渐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 标签: 中国大陆 人生观 国民党 民国
  • 简介:“失儿”一词之来源[美]普雷特萨克(OmeljanPritsak)"失儿"一词最早见诸《蒙古秘史》。在该书中,这个词是用汉字译写的,专家们将其释读为sibir。含有"失儿"(sibir)一词的段落是叙述发生在1207年的事件.彼时成吉思汗的长子...

  • 标签: 伯希和 《蒙古秘史》 突厥语 西西伯利亚 莫斯科 编年史
  • 简介:休闲文字,不敢有休闲之外的意思。然事涉名人——中国近现代史上地位最为显赫的云南籍名人,作者不能不声明:对这篇休闲文字中的主要事实负完全责任。

  • 标签: 唐继尧 云南 中国 生平事迹 戏剧演出 个人爱好
  • 简介:本文是作者继《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和《论金元皇权与贵族政治》之后又一篇从宏观上讨论元朝政治形态的作品。文章认为,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政治最基本的特征是其'家天下'政治形态,而这可能也是理解元朝政治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其具体表现,主要是皇权(含汗权)独尊,臣僚奴化,宗亲分封,家臣执政。尽管中国历代王朝从广义上讲都是'家天下'政权,但蒙元王朝在这方面无疑属于比较突出和明显的一例,并且其内容带有一些来自草原游牧民族的特殊性。这些内容多少不等地对明朝政治产生了影响,与汉地制度、意识形态领域内既有的尊君、忠君倾向相结合,共同成为明朝极端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来源。

  • 标签: 蒙元 哈剌出 那颜 元王朝 孛斡勒 兀鲁思
  • 简介:对佛教历史有点研究的人都知道,所谓大藏经,是指佛教典籍的总汇,或者说是整个佛经的统称。佛教典籍,主要包括经、律、论三大部分。唐以前的佛经主要靠抄写,19世纪敦煌发现的文献,抄写的佛经占有相当比例。到了晚唐,才出现刻印的佛经。至晚唐,成都出现了过家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龙池卞家印的《陀罗尼经》《增胜佛母陀罗尼咒》,其中《陀罗尼经》用梵文写刻,

  • 标签: 《开宝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教典籍 陀罗尼 佛教历史 19世纪
  • 简介:先秦诸子讨论天下责任的视角不同,体现出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儒家论天下责任在于圣王、圣人,提出圣王确立政统,圣人确定道统。墨家论天下责任在贤,提倡以"义"为基本原则,建立贤人政府。法家则采用选官的方式,以君治国、以官理政,以此作为实现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天下责任 选官
  • 简介:“泰山不拒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育家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因此,教师要珍视细节,把握细节,让细节绽放光彩,让课堂呈现精彩。

  • 标签: 课堂教学过程 教育实践 教学细节 教育家 灵性 迷茫
  • 简介:北京的老字号是宝贵的财富,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字号大都有流传下来的牌匾,这也是老字号的无形资产。牌匾基本是历史上各界名人所题,但其中一部分真假莫辨。

  • 标签: 严嵩 北京文化 老字号 无形资产 牌匾
  • 简介:喜欢语文,喜欢学生,我做了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喜欢我,更喜欢语文,我做了快乐的学长。

  • 标签: 快乐 语文教师 学生
  • 简介:“作”、“”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字,可是在一些报刊以及志书、年鉴中,经常会有使用不当、出现错误的情况。例如:把“作贡献”误作“贡献”;“作指示”误为“指示”;“做准备”误作“作准备”等等。

  • 标签: “作” “做” 用法 使用频率 现代汉语 报刊
  • 简介:蒙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南部.距太原市区约15公里。蒙山,山势巍峨、树木葱茏、溪水潺潺。“蒙山晓月”是晋阳外八景之一。蒙山是古晋阳佛教重地和避暑胜地。古开化寺、甘泉寺、圣寿祠、北汉皇帝刘继元避暑宫等古迹遗址就掩隐在这片清山绿水之中。

  • 标签: 蒙山 中国 避暑胜地 古迹遗址 太原市 西南部
  • 简介:旧时文人墨客的字号,往往因一时一事而取,其数量最大者,当数晚清沈曾植,总数多达百余个,其名、字、室号多有古代诗文典故的背景。柳亚子先生名号也颇多,其取名缘由则多有时局因素。柳亚子原名柳慰高,当接受了法国卢梭的'天赋人权'学说,立马以'亚洲卢梭'自居,改名'人权',号'亚庐'——'柳人权'一名,八成会让不明底里的观

  • 标签: 上天下地 君上天 柳亚子欲
  • 简介:在国民党军队中,第一军具有其特殊的地位,纵然较之于后来的所谓“五大主力”(即第十一师、第五军、第七十四军、新一军、新六军),也无需多让,堪称精锐中之精锐,嫡系中之嫡系,乃是地地道道的黄埔子弟兵,在蒋介石的心中分量特别重。一第一军的前身是黄埔“校军”。1924年秋,苏联政府援助的一批军火抵达广州,孙中山专门指示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将“新到之武器,用以训练一支决死之革命军。其兵员当向广东之农团、工团,并各省之坚心革命同志召集,用黄埔学生为骨干”。在各方面努力下,黄埔教导团很快得以建立,这支部队不仅是黄埔校军的最初班底,也是第一军之发轫,再由此枝枝蔓蔓生发开来,最终构成了整个蒋介石的嫡系。因此,

  • 标签: 蒋介石 中原大战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孙中山 何应钦 军事集团
  • 简介:德楷是贵州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一生致力贵州的经济发展与文教建设。本文选取其人生中的几件大事,凸显其道德风范,人格魅力。

  • 标签: 于德楷 道德风尚 人格魅力
  • 简介:明亡后,清人首论明“不亡崇祯”而“实亡神宗”。今人具体论证,一说万历十五年为明亡之始,一说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年为明亡的“关键时期”。本文详论神宗“播乱机”,自万历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陷入全面危机,但未必亡国。神宗之后,又历(泰昌)天启、崇祯二朝,尚有24年补救机会,以举措失当而成溃烂之势。故明之亡,天启、崇祯不能辞其咎

  • 标签: 明朝 灭亡 神宗 崇祯
  • 简介:原来的学术界不知何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在研究历史及相关的问题时,一般是拒绝或忌讳引用方志中的史料的。究其原因,不外志书是盛世修撰的,其中少不了歌功颂德、隐恶扬善的夸饰文字,所缺的自然就是它的可信真实程度了。最近,我有幸详读了《山西通志》第48卷《人物志》,才意识到以上观点不仅存在着一概而论的绝对化弊病,而且对于后世治学治史贻害无穷。这其中的道理,思起来并不深奥,历代的当世修撰史志固然存在着夸饰现象,但是也无可否认史志于记载存藏当代史料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它载体无法替代的。更何况

  • 标签: 人物志 史料 史志 当代史 志书 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