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英国16世纪诗歌、戏剧的文学巨匠: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Marlowe,1564-1593)和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前者被看作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或现代早期戏剧文学的先驱,后者被视为英国乃至世界戏剧文学的巅峰人物。尽管在英国数百年的戏剧文学研究史中,马洛对莎士比亚影响巨大,但仍有研究者偏爱于将他俩的个人

  • 标签: 商人马洛 威尼斯商人 岛犹太人
  • 简介:【上接第三期】三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经典戏剧作品,《马耳他岛的犹太人》和《威尼斯商人》反映出作者许多彼此相似的、反传统的犹太观。首先,马洛与莎士比亚在作品中都认可犹太人的商业成功,着意将巴拉巴斯和夏洛克刻画成守法经营的商人,并将巴拉巴斯和夏洛克对财富的追求与他们对金线的吝啬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犹太人财富观的一种肯定。在《马耳他岛的犹太人》第一幕第一场,马洛就表现了巴拉巴斯在商场上英雄般的气度。当商人向巴拉巴斯报告他的商船已经平安到达,巴拉巴斯命令他:'去,让他们靠岸,让他们带上入关证明,我希望他们在海关的信用就和我在场时一样好。给他们送去六十匹骆驼、三十头驴、二十辆马车,驼运货物。你是不是我的一

  • 标签: 商人马洛 威尼斯商人 岛犹太人
  • 简介:作为欧洲电影大国,波兰有着悠久的电影史传统。同时,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波兰的电影又与宗教、政治、社会现实结合得极为紧密。其中,波兰人与犹太人的关系特别是发生在波兰这片土地上的大屠杀无疑成为最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波兰电影中逐渐出现了一批表现此一题材的影片。本文试图分析这一曾是最艰涩难言的题材在当下表达的叙事内涵以及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的意义生产,并从历史、政治、宗教等角度寻根溯源,探讨其中蕴含的对波兰民族历史、国家政治、个体道德、身份认同的敏感度、焦虑感及反思性,而这正与波兰电影长期孕育的民族精神气质一脉相承。

  • 标签: 波兰电影 犹太 文化焦虑 政治反思
  • 简介:迪斯尼动画电影深受基督和清教文化中一些积极理念的影响,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儒学思想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迪斯尼推崇基督中人与自然平等互利的生态观,这与儒学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颇为契合。它还采纳了基督所阐释的"爱"的概念,主张英雄的内心甚于强大的外部力量,这也暗合了儒学中"仁者无敌"的思想。迪斯尼吸收了清教思想中强调自身使命意识的责任观念,提倡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这更与儒学所倡导的"内圣外王"殊途同归。这些普世性文化内涵,是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广受欢迎的基础。

  • 标签: 迪斯尼 儒学 基督教 清教
  • 简介:获奖难,获大奖更难,短期获得多项大奖就难上加难。然而,当《士兵校长》在9月12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优秀纪录片奖”殊荣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军纪录片部在近一年内已将“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等多项影视大奖一并收入帐中。这一硕果的取得,是该部多年来在厂党委的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影视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打造影视精品,精心策划,辛勤耕耘,获得的又一次丰收。

  • 标签: 纪录片 影视 八一电影制片厂 金鸡奖 中国电影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