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民间舞蹈是一种民间地方文化的外在显现形式,若不断被其他地域文化同化,或被外来审美文化侵入,会导致舞蹈风格的异样化,使本土文化属性逐渐缺失。自胶州秧歌纳入专业课堂以来,半个世纪的发展是否应该回望本土文化?其文化属性该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得以传承?我们应当探寻隐藏在动作符号背后的文化因子,让身体训成为文化传承的显性载体。

  • 标签: 胶州秧歌 文化传承 角色教学
  • 简介:作为中国三大民间绘画之一的广东龙门农民画,以诞生晚、突围快、风格“奇葩”引人注目,从“大画壁画”到“农民画”,再到“现代民间绘画”,其发展、演变揭示了农民画不是简单的“农民的画”,而是一种“想象的农民”与“农民的想象”,是“训”的产物。经由政治话语权的身份与思想训,知识话语权的文化与经济训,农民完成了身份认同与乡土想象,农民画实现了从“乡土叙事”到“国家话语”的构建。

  • 标签: 龙门农民画 规训 乡土乌托邦 传播符号 话语权
  • 简介:网络文艺作品改编为传统媒介作品,需要理解媒介转换中所呈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哲学特质的冲突、交融与逆向流动。在传统道德伦理、资本消费主义、主体意识形态等复杂因素的碎片化整合中,网络文艺的“草根话语”被吸收到传统媒介中进行改置与训,以适应主流价值传达的需要,形成复杂的面向。

  • 标签: 媒介转换 主体性 主体间性 草根话语 主流规训
  • 简介:据分析,我国犯罪正呈现暴力型、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犯罪现象突出。本文所提的校园犯罪是指以在校学生为犯罪主体或犯罪对象的犯罪。笔者试从中学生犯罪的特点及诱因分析入手,力求探讨一条有效途径,防治并消除中学生犯罪。一、当前中学校园犯罪的特点其一是突发性特点。犯罪行为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行为人事前没有过激的情绪或动作表现,表现为一时性起而为。如某农村中学初二学生杀人分尸一案,罪犯×××只因跟同寝室同学吵一架,半夜便起杀机。这一特点使学校对事件的发生防不胜防,监控困难。其二是行为人主观过错模糊性特点。犯罪的构成必须具备四个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相对成年人犯罪,学生犯罪主体很少考虑犯罪后“得”与“失”的份量对比关系,有时只因一句不中听的话,一个不乐意的动作就引发悲剧。有的仅仅是好奇或抵不住诱惑而步人犯罪,如吸毒。偷盗案件的发生,行为人往往并不急需用钱,而仅为了模仿电视剧某些情节。心理幼稚,动机模糊,是学生犯罪的显著特点。二、中学校园犯罪的诱因分析《犯罪学》理论告诉我们,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也跟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人的生活节律相联系。动荡的政治环境犯...

  • 标签: 中学校园犯罪 犯罪防控 试论中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