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咏梅的小说在外壳与内核之间存在有一种比较明显的反差。从表面看,她的作品故事都不复杂,写的也都是普通的世人世象,与某些流行的都市丽人小说或底层小说有些相似。然而仔细读下来,却发现其内在意旨远远超出了故事本身。它们往往深藏在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寄托着作者更深沉的意蕴——所以,她的小说主题绝不像小说里的故事那么简单,而是异常的深沉与严肃,蕴含着对于我们这时代中生存和情感的深切思索。这种反差,结合其主题,很适合用咏梅一篇小说的名字来形容,那就是爱的"隐身登录"。

  • 标签: 小说主题 咏梅 登录 隐身 故事 深沉
  • 简介:2月28日,来自全区各地的40多位作家、评论家会聚龙城,召开陈明贵、德昌作品研讨会。陈明贵同志现为柳州市副市长,此前任《柳州日报》总编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辛勤笔耕,创作了大量的杂文、游记等散文作品,曾与人合作出版过一本散文集子,最近,又在漓江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今宵别梦欢》,表现出了极高的创作热情。研讨会上,很多同志对他这种勤奋创作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认为;他的散文作品在继承我国散文优良传统的同时,敢于创新和突破,在拓展散文创作路子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的作品贴近现实生活,有感而发,感情真挚,不无病呻吟,既有政治性,又有思辩性、知识性、趣味性;他的作品行文潇洒自如,语言清新隽永。因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 标签: 作品研讨会 散文作品 潇洒自如 德昌 审美价值 合作出版
  • 简介:姚古镇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生态性,其民居与桥梁建筑蕴含着人与地理环境的生态关系,宗祠及其他建筑或设施则传递出一种生态性人伦观念。姚的生态文化是全方位、整体性的。生态化的姚,在今天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佐证了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文化;同时,作为商业社会的姚,对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黄姚古镇 生态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社会建设
  • 简介:声乐演唱风格是一个具有多元内涵的概念。每首声乐作品都深深打上了作品所产生的时代、人文等各种因素的烙印。众多艺术家对同样一部作品的不同解读,能够丰富声乐的演唱风格,这也是丰富音乐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艺术权利已经消解的当下,艺术的膜拜价值逐渐向展示价值转换,不同的艺术风格培养不一样的艺术,注定了当下的艺术发展必定多元。

  • 标签: 《绒花》 多元内涵 二度创作 艺术场
  • 简介:以布迪厄的“文学”为理论依托和阐释框架,李永东的“租界文化”研究将文学艺术形式与社会生产机制联系起来.避免从内部或外部的孤立视角来切割文学和社会、历史的关联,置作品于客观化和物质性的考察之下,以期达到对文本的理性认知。同样,他在“家族小说”“城市想象”“半殖民文学”三个领域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通过文本与域的内外辉映.以个案考察推动全局进展,这使得宏观的史学论述不乏丰盈的文学细节。他的文学批评背后始终透着他的生命体验、人文关怀和问题意识,并在一次又一次的解惑和答疑之中,完成学术生命的自我演绎。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租界文化 文学批评 李永东 半殖民 城市想象
  • 简介:《名利》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性为主导的唯利是图的社会中。当时,女性是为了巩固男性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并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妇女的美德完全体现在对男人的服从程度上。换言之,这是父权社会的男性将自己的审美标准及价值观强加于女性,从而达到巩固和维护男性权威的目的。

  • 标签: 女性主义解读 《名利场》 悲剧命运 主人公 男性权威 维多利亚时期
  • 简介:钟声就是一细雨远离了嘈嘈杂杂,一座寺庙,几株老树,一溪静静的流水。就站在一个黄昏,薄薄的雾漫上台阶,虫鸣和草的和谐,人的沉思。一切都回归于自然,古朴如一颗松果,在苍枝之间孕育着一粒粒种子。或是鸟腹之食,或是生命之绿荫。而老方丈手捻佛珠,昏浊的目光里,透出迷茫,佛珠上闪着油腻腻的光滑。夕阳犹如最大的一颗珠玑滚落,碾动着一

  • 标签: 上台阶 散文诗 流水 三原色 光滑 和谐
  • 简介:一直到今天如何理解萧红那些"越轨的笔致",仍是《生死》中解读争议较多的问题。女性经验天然地同话语的不协调,也许是一个切入点。约色芬·多万诺分析影响女性写作的女性经验时指出了女性进入公共领域时呈现着分裂的状态:"进入公共领域意味着向男性的统治妥协,接受大众的思想;而固守女性自身、女性真实,固守于母性的前文明——女性统治的‘前俄狄蒲斯阶段’,

  • 标签: 女性经验 《生死场》 萧红 话语 解析 逃逸
  • 简介:在国内电影导演中,如果要说“高产”导演,健中恐怕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关于《红娘》话题还在人们的嘴上方兴未艾,导的另一部作品《我的1919》又已悄然拍竣。眼见着自己的又一个“孩子”又将在众人注目中面世,从影快40年的导掩饰不住内心的那份激动和自豪,在机房的剪辑台旁,忙碌的导停下手中的活儿,与笔者聊起了他的这部新作。不再是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下命运悲惨的“贞女”;不再是东北农村家庭“过年”时的令人欲说还休;也不再是那位舍生忘死兢兢业业的“龙年警官”。这回,健中将手中的摄影机抬到了法国的巴黎,在那里,他要去再现80年前,再现80年前一位曾经在异国的土地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利益而在“巴黎

  • 标签: 黄健中 顾维钧 巴黎和会 影片 艺术创造 历史真实
  • 简介:京城四月,由著名导演健中执导、许晴主演的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以下简称《盖》剧)热播荧屏。健中导演因执导《笑傲江湖》引起激烈的争议与尖锐的批评,《盖》剧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与媒体的关注。日前,围绕着《笑傲江湖》的争议、《盖》剧的创作、电影与电视剧的差异及文艺批评等问题,导坦露了自己独到、直率、且不乏睿智的观点。请听他的自白——

  • 标签: 导演 电视剧 主演 电影 许晴 创作
  • 简介:曾经以大型画册《漓江百里图》在国内外画坛引起重大反响的壮族青年画家格胜,他的艺术成就和他的未来艺术道路一直为艺术理论家们所关注。由广西青年文艺评论学会和区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共同举办的格胜绘画艺术研论会于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在南宁隆重召开。中顾委委员韦纯束,中纪委委员韦成栋,广西政协副主席独峰,区民委主任余达佳,区文联党组书记武剑青,区文联副主席蓝怀昌,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世荣、副院长王洁,国家级专家黄海澄教授。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邵伟尧,《南宁晚报》总编蓝直荣、副总编林万里等同志参加了讨论会开幕式。韦成栋、余达佳、张世荣、蓝怀昌、邵伟尧等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 标签: 黄格胜 艺术道路 艺术研讨会 漓江百里图 广西艺术 艺术理论家
  • 简介:马廷锡,学者称心庵,与孙应鳌、李渭并称黔中王门后学"理学三先生"。心庵为学自始追随阳明心性之学,尤以静坐为其功夫。其历学有三:一曰"师事朗州蒋信,讲学于桃冈精舍数年";二曰"与清平孙应鳌等为性命交";三曰"于渔矶构栖云亭,静坐其中三十余年,有悠然自得之趣"。然渔矶期间,心庵又以三事为其业志:一是教人功夫以静坐澄心而体认天理;二是讲学不辍而有"悠然自得之趣";三是著《渔矶集》《警愚录》,读之使人卓然有"朝闻夕可"之意,以至于可以"不愧龙"。

  • 标签: 阳明 心庵 蒋信 孙应鳌 朝闻夕可 不愧龙场
  • 简介:摘要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文章鉴于此,就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及、开展数学计算竞赛’,以期对大家有所助益。

  • 标签: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数学质量 方法策略
  • 简介:晓昱的中篇小说《冷月如霜》是一篇颇为耐人寻味的作品,它引发的读者的想象和思索,甚至已超过了作者精心营织时所意识和所欲传达的。通读整篇作品,我时时能感觉到作者心中燃烧的理想主义爝火。尽管火苗有时很微弱,甚至变得寒冷,但它始终不绝如缕,如歌如诉。通过主人公程小宇的一系列经历,作者已不是象以往的知青文学那样讲述一些回城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而是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为何回城?城里就比城外“好”?今天的现实就

  • 标签: 知青文学 黄晓 公程 心灵历程 乌云密布 复调
  • 简介:对我来说,德海是一个让人身心振拔的朋友,他善于体贴你在烦琐世事中的无奈。不过在他看来,这无奈显然只能是个起点,接下来应该是反省、决断、担当的领地,从当下的生活里抬起头来,催促自己往更好的地方去,才是生活的大义。当然,这些意思他首先是行之于己的,表现出来,就有了他在人群中行色匆匆又坚定果决的身影。不大见面时,偶尔想起他急匆匆的样子,也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不至于太过偷懒或颓唐。

  • 标签: 文学批评 生活 无奈
  • 简介:  编者手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种执着在字里行间奔涌,他--对事业的痴狂,对甲骨的热衷,对生命的无悔,从厚厚的《历史的荒原》和《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就可见一斑;他--勇于挑战旧知识的局限,勇于挑战甲骨界的研究权威,勇于挑战甲骨研究的不合理体系;他--是怪人,是狂人,是奇人.……

  • 标签: 另类探索 另类教授 审甲骨
  • 简介:本文借用安德烈·勒菲费尔三因素说中关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性影响的观点,尝试通过对《译林》译载《尼罗河上的惨案》引发的那场风波进行个案研究,考察在我国进入“新时期”之初的政治转型期,意识形态因素以及意识形态的嬗变对外国文学汉译的操纵和影响。

  • 标签: 新时期 外国文学汉译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简介:苏是粤西(广西)乾嘉时期的重要词学家,他编选的《蓼园词选》虽是取材于明代顾从敬选、沈际飞评的《草堂诗余正集》,但在选词与评词上却有自己的特色,并引领了粤西词学不事依傍的风气。

  • 标签: 黄苏 《蓼园词选》 选词特色 词学观
  • 简介:在七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作家中,江苏作家孝阳算得上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情、“喜新厌旧”的作家,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能带出一种新的小说形制或文学形态,从《遗失在光阴之外》到《阿髁历险记》,从《人间世》到《旅人书》再到眼下这部《乱世》,作品风格的迥异,作品系谱线条的起伏,即使熟悉他的人都会各感讶异,同时更佩服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这股持续的探索和热情的“折腾”。

  • 标签: 黄孝阳 “70后” 作家 乱世 长篇 意义
  • 简介: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现代室主办的“翻译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于2008年9月10日在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翻译与20世纪文学的关系、翻译文学与文学史的关系及其地位的确立、翻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标签: 翻译文学 中国文学 研讨会综述 跨文化 中国社科院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