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疑问入手,对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和集团意识的表现及此种意识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考察分析。指出了以下五个方面。即:日本人的水稻耕作文化、日本人对生活场所的认识、传统的“家族”制度、狭小的生活空间与众多的人口以及儒家“和”的精神影响为主要的产生原因,同时指出了在日语教学中采用融语言与文化为一体的教授方式的必要性。

  • 标签: 日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日本人 文化背景 作文 疑问
  • 简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成立于1964年,迄今已有45年的历史。45年来,由德日语系、亚非语系、旅游日语系、日语系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日语学院。45年来,日语专业形成了日语听说领先、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培养本科生2322人,硕士研究生217人,正在与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1人。日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09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 标签: 外国语学院 日语专业 北京市 人才培养模式 硕士研究生 听说领先
  • 简介:死》是大江健三郎在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死》既充满虚构的想象力,又饱含着对真实性的追求。在表达方法上,大江借助神话传说、“附体”的概念来展现想象力;通过重读、增设女性视角等方法来追求真实性。步入晚年的大江在此作品中将虚构和真实融合,在想象与事实之间,探索历史的真相,思考自我的身份。通过《死》,大江在寻找作为一个小说家一生的轨迹。

  • 标签: 日本文学 大江健三郎 水死 想象力 真实性
  • 简介:"作为语言文化观念的关键词之一,不仅具有其自身的概念意义,同时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俄汉语中包含""的成语如同一面文化的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两个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因为外化的语言结构凝结两个民族世世代代对""的文化记忆和其所承载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果及情感评价。本文以俄汉语中含有""概念的成语为具体研究语料,立足于语言文化空间视角对比分析俄汉语中有关""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

  • 标签: 文化观念 俄汉语 对比
  • 简介:语言本身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语言为媒介产生的话语具有建构功能,会对国家形象的塑造直接产生影响。北京奥运会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人类共享的文明盛会发生在国内社会及国际范围双重语境之下。在奥运会筹办、火炬传递、开幕式至闭幕式全过程中世界各国给予高度关注.其中不乏反对声音。对于中国而言。厘清他国对本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也是国家形象话语博弈中制胜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俄罗斯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作为语料。采用话语分析方法探究俄罗斯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和建构,并与本国对国家形象的定位作对比,辨析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对于未来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俄罗斯语境 国家形象 北京奥运会 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