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满汉合璧语料《清文启蒙》、《清文指要》(百章)中"X着"复音介词的考察,揭示出由"着"附加生成的复音介词是清代汉语复音介词生成的最主要方式。清初"X着"复音介词使用频繁,这一阶段"X着"介词内部,语法化程度不一,呈现出多层次并存的局面。"X着"介词中的"着"也并非处于同一虚化程度,有的保留了一定的体意义,有的则虚化为词内成分。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复音介词"X着"主要对译着满语的后置词、格助词成分,这些成分在汉译为介词时就是否带"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满汉合璧会话书是专供旗人学习北京话的语言材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音介词及双音介词的使用和发展。

  • 标签: 满汉合璧 《清文启蒙》 《清文指要》(百章) X着 介词
  • 简介:转折连词“但(是)”“不过”“只是”均来源于限制副词,是现代汉语转折连词中的典型成员,三者在共时平面上存在着一系列差异。文章从句法条件、语义轻重、心理期待三个方面对三者的差异做了全面的描写,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探讨了差异的形成机制。

  • 标签: 转折连词 量级模型 “行 言”三域 语法化
  • 简介:在平时众多的各种活动动员会上,除了有关领导做动员报告之外,通常要有活动参与者代表讲话或表决心。这种动员会受与会者的关注程度,往往与该活动的重要性和诸位发言者的演讲水平成正相关,该活动越是意义重大,各发言人的讲话越是精彩,与会者的关注度和情绪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 标签: 写作要领 发言稿 表态 参与者 关注度
  • 简介:少年儿童他们主要是华人子弟,根据父母的愿望学习华文,多在补习班或华校读书。由于印尼中学、大学实行半天学习制,孩子们有很多时间补习华文。这些孩子已是老华校生的第三代。即使有些孩子的父母会华文,但由于忙于生意(他们唯一的职业是经商或开办工厂),孩子都交给原住民佣人带,

  • 标签: 华校 学习 补习班 学生 孩子 印尼
  • 简介:当笔者看到莫言先生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如下章节时,震撼,悲凉,感动,心酸,崇敬,痛心——心潮起伏时。早已泪如泉涌了。八姐被母亲的呕吐声折磨着,你低声抽泣着,——你听到那些粮食扑簌簌扑簌簌落水的声响,清脆不悦耳,如同一枪铁沙子打在一只红皮大萝卜上。八姐的心就是一只红皮大萝卜。母亲第一次呕吐粮食时,八姐你还以为母亲病了呢。

  • 标签: 记叙类作文 初中学生 名著 《丰乳肥臀》 长篇小说 母亲
  • 简介:在使用缘由目的词语时,韩国学生最易出现缘由词语之间混淆,日本学生最易出现跨语义混淆,印尼学生最易混淆连词和介词。三者共通的混淆特点是,都出现了"为?为了"和"因→因为1"的混淆;当用缘由词语"因为1""因为2"时误用了目的词"为、为了";混淆的焦点是当用词"因为1"。导致混淆的主要因素有汉语各词词义、功能、搭配、韵律和语体的差别;学习者母语影响;学习者学习和教学的影响等。

  • 标签: 缘由目的类词语 易混淆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 简介:唐传奇中有记梦故事和离魂故事,许多研究者将之名为“记梦模式”和“离魂模式”,并指出其对后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前者如王汝涛的《唐代记梦小说综论》对记梦小说作了整体上的梳理,贺湘丽的《佛教对唐代写梦小说的影响》提出影响记梦小说产生的几大因素,史娅萍的《中唐记梦小说对唐士子心态的影响》指出记梦小说反映了士子的进退两难的仕宦心理及亦佛亦道的人生哲学;

  • 标签: 写梦小说 唐传奇 写作模式 人生哲学 研究者 故事
  • 简介:《蒙古字韵》中的"■iw后"晓匣母字,其韵母在拼写形式上与"■giw鸠"等细音字为一,而在实际读音上则当与"■ghiw钩"等洪音字为一。我们认为,其拼写形式与实际读音的矛盾源于"皇太后"等中古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即"后"等字的拼写形式是八思巴字汉语中直接使用了蒙古语中的这一汉语借词。另外,又加上八思巴字拼写规则的制约,才出现了既定的这种格局。

  • 标签: 借词 《蒙古字韵》 晓匣母字 八思巴字
  • 简介:《颜氏家训》中的并列式同义(近义、义)词语研究魏达纯《颜氏家训》是六朝时期一部篇幅较长的著作,其中有着极为鲜明的词汇特色。那就是在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由并列式词素构成的同义、近义和义的词语,根据统计,全书除去人名、地名、官名、药物及穴位名外,共出现...

  • 标签: 《颜氏家训》 双音词 并列式 词语研究 类义 词素
  • 简介:从立场表达角度出发,汉语“X不X”附加问句的核心话语功能为表达积极交互立场,表现在征询允准、建立互动、增强语气和话语填充四个维度。提取[+回答项]、[+非完句成分]、[+重复]、[+反问句]、[+负面语义项]作为功能划分的句法验证标准。附加问句的多功能性是语用原则与交互主观性互动的结果。

  • 标签: “X不X” 附加问句 立场 语用原则 交互主观性 话语功能
  • 简介:本文以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统计为基础,详细考察了不同的VC1OC2中宾语的语义,发现不同的VC1OC2中宾语的语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指出,不同的VC1OC2中的宾语的语义存在着范畴化现象。

  • 标签: 语义类 有标记 无标记 范畴化
  • 简介:文章认为,句法结构整体与其直接成分是否属于同一形式不能作为识别向心结构的依据,识别向心结构应该用替换的方法。汉语的体词和谓词虽属于不同形式,但两种形式的部分成员之间仍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所以部分谓词可以充当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部分体词可以充当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在语言层面上实词都有指称功能,话语层面上的指称功能是语言层面指称功能的实现,所以谓词在话语中也可以用来指称,可以作体词性向心结构的中心语。“这本书的出版”与其中心语“出版”有相同的语法、语义功能,符合向心结构的构成条件,因而可以理解。

  • 标签: 向心结构 体词 谓词 语法功能 指称 述谓
  • 简介:句是指称一事物的特征的句子。指句可能存在反例,指句的重要特点是容忍反例。语言学研究指句,就是要分析它的似是而非和习非成是,以便能更好地运用。

  • 标签: 指类句 容忍反例 原型范畴
  • 简介:要培养一个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人,必须发展其理性思维。而当前学生说理能力缺乏,写作中不讲逻辑、以偏概全、以情感宣泄取代理性分析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与中学阶段议论文教学不重视基础能力培养,热衷于体验式指导、技巧训练,过早、过多地投入应试作文训练不无关联。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拟定了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年级有所侧重的写作教学原则,但写作能力训练应集中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共性,尚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撑。[1]本文以《孔乙己》的随文写作为例,探讨初中阶段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 标签: 《孔乙己》 写作教学 说理能力 读写结合 写作训练 能力培养
  • 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成为新词新语衍生和传播的重要平台,称谓词“君”的使用也逐渐发生变化,网络流行构式“x君”中的“君”从对人的尊称发展到富含评价意义的对人和事物甚至是抽象事物的褒称或贬称,又发展成凸显人或事物具有某种典型特征的定位后缀。本文对流行构式“x君”的形式特征、使用特点、发展阶段、语义特征、语用变化、语境对其的影响以及流行和嬗变的原因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君” 发展演变 类词缀 抽象事物 新词新语 网络平台
  • 简介:《世说新语》双音复合词内部形式反映对象特征分李杏华《世说新语》中有双音复合词1326条,从内部形式反映对象特征看,复合词可分为表象和表质两大类。表象复合词内部形式所反映的对象,能诉诸于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例如,声音、气味、状貌、外在行为...

  • 标签: 内部形式 《世说新语》 双音复合词 对象特征 结构项 行为特征
  • 简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机器翻译技术,近年来,虽然机器翻译技术不断完善、基本得到了翻译行业认可,但是,由于机器翻译在现阶段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推动了新的人机结合翻译技术——译后编辑的发展。译后编辑,作为机器翻译的必要补充,在语言服务行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译后编辑并不是随意的,它需要一定的策略指导。本文解释了机器翻译以及译后编辑的含义,通过对案例的谷歌机器翻译译文的分析,针对机器翻译疏漏错译的类型,探讨译后编辑的策略。

  • 标签: 机器翻译 译后编辑 时政类文本 策略
  • 简介:文章采用实证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人民日报》中"抓"动词,探讨其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词汇化模式多样化的认知动因。结果表明:1)"抓"动词表达"实现"的词汇化模式呈多样性,可由卫星语素、并列或连动结构或动词词根编码路径信息[实现]。2)"抓"动词14种词汇化模式呈现S-语言、E-语言与V-语言特征,总体趋势为S-语言〉E-语言〉V-语言。3)"抓"动词呈现多样化的词汇化模式与概念化有关。

  • 标签: “抓”类动词 实现事件 卫星框架语言 均衡框架语言 动词框架语言 概念化
  • 简介:介词框架作为介词的特殊现象,学界已对其类型、功能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介词框架变体结构以及结构层次的研究有待完善。通过分析"自/从"介词框架与其他介词套叠现象的结构层次特点,以及套叠结构后部词的词性,认为套叠结构的后部词"到、至、讫/迄、逮"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词性,其词性随着语言发展而变化。

  • 标签: 介词框架 套叠结构 结构层次
  • 简介:<正>本文是专论钱大昕《声》一书,但是为了谈问题的方便,请兼谈戴震的《转语》。一、《转语》廿章并未曾遗轶,《声》更不是专辑材料的类书戴震《转语》廿章序见于他的文集中,但其书未闻。所以章太炎先生作《新方言序》说:“戴君作《转语》二十章”,“书轶不传,后昆莫能继其志”,於是人家也认为《转语》失传了。先师曾运乾《古声韵学讲义》却说:“实则戴氏《声表》,即其《转语》二十章也”。王力先生作《汉语声韵学》

  • 标签: 声类 声转 读若 转音 蹊径 正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