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专书词汇研究可使我们对专书所处时代的语言词汇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大型辞书编纂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因此,研究《史记》双音动词可使我们了解代表秦汉时语言面貌的《史记》的一些词汇状况,而以其研究成果与诸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历时汉语辞书比勘,则可发现此等大型辞书在编纂时大量吸收《史记》双音动词词汇,如本文所讨论的同素并列逆序双音动词;但亦发现存在一些可商榷的问题,如词条失收、书证滞后等。

  • 标签: 《史记》 同素并列逆序双音动词 新词新义 词条 书证
  • 简介:为保存桑梓英华和展示文教成就,清代酉阳冯世瀛"求贤索友",逢才必记,选辑酉阳、秀山、彭水和黔江等地明清时期59位文人学者2972首诗作,集成《二酉英华》一书。冯氏《二酉英华》选诗标准是,秉持"性灵"大旗,推崇清俊典雅诗风,注重作者天资学识。冯氏《二酉英华》以诗人是否"备体"将诗歌分为正编与附集编共24卷,在"以人标目"的前提下,按照"古体在前,近体为后;先登五古,次刊七古;先录五律,后排七律;先五绝,次七绝;先五排,次七排"的体例编订。

  • 标签: 冯世瀛 《二酉英华》 编纂
  • 简介: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有效衔接,并非意味着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丝毫不能与初中的内容重复,事实上,基础知识的重复是难以避免的,要避免的是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叙述深广度大同小异的“简单重复”。同样的知识内容,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程度”要有所区别。

  • 标签: 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材 有效衔接 有效教学
  • 简介:民国旧体文学大系的编纂是将相关文献按一定标准与体例汇在一起,并用导言系连起来,形成文学史论与作品选结合的宏大体系。该大系将以民国旧体文学为中心,兼顾域外的旧体文学、民国旧体文学期刊与社团刊物以及实用文章,并将文学理论集扩编成各种话体批评、序跋批评、论文、选本、学术著作等五项。编纂民国旧体文学大系,需要对民国旧体文学文献作宏观地、科学地、全面地判断和汰选,形成一个有创意、有新意、有机的、切实可行的框架体系,还必须借力近代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献学等学科团队和编辑出版专家。该大系的编纂不仅对纠正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偏差有重要意义,对当前文学学术研究方法与学术态势也具有校正意义,还对全面认识民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民国 旧体文学 文学大系 现代文学
  • 简介:宣城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明清以前就修有大量方志。明清时期,该地区方志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志书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体例更加成熟,而且实用价值愈来愈高,为清代以后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明清时期宣城地区方志的编纂情况进行考察,不仅能为我们今天的修志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及当今宣城地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明清 宣城 方志 编纂
  • 简介:<正>《东华录》为蒋良骐所编纂,自清代乾隆以降,本无异议。但今人史学论著中,有改作“蒋良骥”者。如陈象恭《谈清实录和清史稿》(载《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62年,中华书局第1版)和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198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第1版)。那么,究竟“骐”、“骥”孰是?抑或本为一人?按蒋良骐,《清史列传》与《清史稿》均无传。《东华录》题“湘源蒋良骐”。“湘源”清时为

  • 标签: 历史教学 清史稿 中国史学史 清实录 中国古代 编纂者
  • 简介:文章在利用历代墓志语料的基础上,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运用词汇学、辞书学、汉语史等方面的知识,对墓志死亡义词汇进行了系统的研读。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加强墓志死亡义词汇研究对辞书编纂大有裨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补充词语例证、词语溯源、纠正辞书释义不确、增补词语义项、填补汉语词汇发展的中间环节和补充漏收词目等几个方面。总之,大型辞书的修订必须加强对墓志文献的研究和利用。

  • 标签: 墓志 词汇 死亡 辞书编纂
  • 简介:张澍居官西南期间曾编撰《续黔书》、《蜀典》、《大足县志》等三部地方志,这些方志保存了川黔地区大量稀见史料,同时也为后世西南地区的方志编修树立了典范。另外文章考证认为,"介侯"之称乃张澍之号而并非其字。

  • 标签: 张澍 西南 方志
  • 简介:在汉中亡佚已约二百年的清康熙《汉南郡志》,是汉中历史上第一部篇目齐全、内容全面、卷帙浩瀚的府志。它由汉中府知府滕天绶在康熙二十六至二十八年间主修,镌刻于康熙三十年。现庋藏于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汉南郡志》,系康熙三十八九年间南郑县知县魏寿期补刻重印本。全志分六个部分,有二十四卷,具传承前人、创制后继之功效,又有取材多元、资料详赡之优点,但亦有子目繁杂、章节失衡、编排不严之瑕疵,嘉庆《汉南续修郡志》沿袭了其格局,完善了其体例。

  • 标签: 《汉南郡志》 《汉中府志》 滕天绶 结构 体例
  • 简介: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 标签: 文后参考文献
  • 简介: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 标签: 文后 参考 文献
  • 简介:任何国家都有意识形态教育,而一些发达国家试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渗透到其他国家,其途径之一就是利用词典编纂。因此,在词典编纂中如何通过语言进行意识形态的调适是一个重要议题。GeorgeOrwell的“新语”可以用来分析思想控制如何通过语言限制加以实现,从而更好地用来探讨语言在词典编纂中体现意识形态的途径。如果借鉴“新语”,对语言进行一个明智而清醒的分析,那就可以较好地利用词典编纂实现意识形态的调适。

  • 标签: 新语 词典编纂 意识形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诸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已经有了大型计算机现代汉语语料库的今天,仍不能彻底从言语实际出发,以致产生了误收或漏收词语或义项、主副条或义项顺序颠倒及释义不当等问题。为此,必须强调“重源轻流”是辞书编纂的最高原则。

  • 标签: 辞书编纂 重源轻流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简介:《汉语大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原则,是一部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但由于时代、技术以及学术水平局限等诸多原因,《汉语大词典》存在条目失收、释义有误和例证过晚等问题。明代笔记词汇研究,可以为《汉语大词典》提供丰富的新词汇、新词义;纠正《汉语大词典》释义的一些错误;增补词条的明代例证,提前书证的年代,从而有效地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补充提供帮助,提高汉语大型辞书编纂的品质。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明代笔记 增补词条 修正释义 提前书证
  • 简介: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语言方面的一个突出反映是: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和新词义.新词词典及时记载新词语新词义,反映时代的脉搏,它不同于一般的规范词典,不可能用较长时间来编写,出版快是它的特点,因此,编写有一定的难度.为力求做到规范,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分清语言词语和言语词语;2.注意收编能产性强的语素;3.外来词增加很快,应注意音译词、意译词以及字母式外来词的取舍.

  • 标签: 新词 新词义 新词词典
  • 简介:学习词典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发展迅猛。当下英语学习词典已趋于成熟,汉语学习词典则成绩与问题并存。文章在回顾英、汉学习词典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尝试总结英语学习词典的特点,并以此为据对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和预测,希望促进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实践的不断完善和理论研究的系统深入。

  • 标签: 英语学习词典 汉语学习词典 特点 现状 展望
  • 简介:《史记》是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贯穿古今、文史兼备的通史,本文旨在考辨《史记》编纂材料的来源及《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可贵史德,进一步证明《史记》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文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一生花费了大量心血搜集整理古代文献,保存了汉以前许多重要史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外,都享有崇高的和不朽的地位。

  • 标签: 《史记》 司马迁 史料来源 史德 历史贡献 古代文献搜集
  • 简介: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地理新书》编纂过程及刊刻流传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地理新书》之赐名约在北宋康定元年(1040)以后,皇祐三年(1051)以前;嘉祐元年(1056)十一月书成奏进,宋人称之为《皇祐地理新书》;元祐元年之前,市面上有新旧两种本子,以地理新旧志相别,其中旧志是指《乾坤宝典》的地理篇,新志是指《地理新书》;南宋建炎三年(1129)重刻本已阙地图篇,该本明代江西地区可能尚有流传,今未见传世;目前所知存世的2种刻本、3种清抄本,皆属金代明昌三年(1192)张谦所刻15卷本之系统;传本中乔道用添语的时代可能早于张谦。

  • 标签: 《地理新书》 文本演变 流传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