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旅游景区居民消费支出反映景区居民生活质量,反映旅游发展带来的民生效应。以武陵源景区及周边地区居民消费数据为基础,用扩展线性模型计量验证:景区居民物质消费和劳务消费占比低,储蓄占比高;娱乐人文精神消费占比低,但子女教育消费占比高。旅游发展程度对景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消费倾向差异化影响显著,对消费结构差异化影响不显著。核心区和内圈景区居民商品化消费占比逐渐加大,消费能力随着旅游开发增强,但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低,且消费倾向不高,价格敏感度不高,消费能力释放不及景区外圈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升。总体来说,旅游发展对景区核心区和内圈居民消费和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

  • 标签: 旅游景区居民 生活质量 居民消费
  • 简介:运用DEA超效率模型对我国56家农业类上市公司2009—2013年间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并通过面板数据的混合OLS模型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总体经营效率不高、两极分化明显;上市年龄、企业规模以及总资产周转率对企业经营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企业国有性质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则负向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

  • 标签: 农业类上市公司 经营效率评价 影响因素
  • 简介: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此外,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区样本均表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加。研究结论对于各地在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引领新常态以及“一路一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物流业 经济增长效应 核密度分布 区域差异 “一路一带”建设
  • 简介: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发现中国被低估的城市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处于最优规模的附近,但同时被高估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此外,与东、中部等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标签: 集聚经济 劳动生产率 最优城市规模
  • 简介:本文首先从政权合法性和政权权威的视角重新阐释官员晋升与经济增长业绩间的关联性,将其更多地视为官员选拨合法性的体现。利用1999-2009年的地级市数据进行研究表明,官员在任期内的相对经济增速与其晋升显著正相关,而前任官员的经济绩效被视为当期官员的“标杆”。同时,具有高校或高管背景、拥有交流经历、政治生涯表现更好的官员晋升概率更大,但它们不会弱化经济绩效与晋升的关系。此外,我们通过对经济增长进行分解后发现,具有经济效率(TFP)提升的经济增长与晋升的关系更强。

  • 标签: 地方官员晋升 经济增长 经济效率
  • 简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三元悖论"揭示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独立的货币政策面临严重的冲突。本文以利率平价、货币替代为理论基础,采用2005—2013年月度数据建立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预期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而当期人民币汇率影响不显著。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预期人民币会升值,从而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对此,应该谨慎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协调国内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两者良性互动发展。

  •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三元悖论 利率平价 货币替代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