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将政治经济与哲学人本相融合,建构与重物轻人的资产阶级经济不同的“人本经济”的首次尝试。《手稿》“笔记本Ⅰ”的私有财产批判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这一致思理路。首先,马克思发现国民经济只关注财富分配的物质表现形式,忽视了物的分配背后人的现实生存问题,由物的关系到人的关系,是人本经济研究主题的转向。其次,“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是对私有财产主体本质的重新界定,马克思发现私有财产的生产与人的具有社会性的生命活动相关,为人本经济确立了现实立足点。最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关系问题的讨论,是资本起源的哲学证明,找到了“非我”的异己力量,从而赋予政治经济扬弃私有财产解放人类的历史使命。

  • 标签: 笔记本Ⅰ 私有财产 人本逻辑 异化劳动
  • 简介:在对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界定上,经济离不开人学的思考。但是,从古典到新古典经济对人性的假设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只有到了马克思那里,经济的研究才真正体现出对人的本质的关心,这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对个体的只有全面发展的关注;致力于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正确把握“以人为中心”与环境的关系。

  • 标签: 经济人 理性与非理性 人学
  • 简介:犯罪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巨大,但预防犯罪发生的成本同样巨大.我们应转变传统观念,力求在犯罪预防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率的预防.要进行有效率的犯罪预防,必须建立犯罪社会成本的经济模型,制定激励犯罪和被害双方进行最佳预防的法律政策,构建作为激励机制的刑罚.

  • 标签: 犯罪预防 经济分析 犯罪社会成本 刑罚激励
  • 简介:20世纪中叶以来,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才大量流向发达国家.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国民福利究竟起着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人才外流的问题?本文对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从影响人才流动的动力机制出发,探讨了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及发挥留学人员的积极作用的政策措施.

  • 标签: 人才外流 外部性 人力资本 制度
  • 简介:《社科纵横》2007年第10期发表林国华、李传轩的文章认为,法律经济是一个兴起于20世纪的法学和经济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和流派。是与传统法学和传统经济均有着质的不同的一门新兴学科领域。法律经济肇始并发达于美国,进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法律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90年代后,法律经济研究开始风靡整个法学界,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法学研究 中国 20世纪80年代初 学科领域 传统经济学
  • 简介:经济和制度设计的基石是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使经济不断前进.西方主流经济的两大流派古典派和凯恩斯派的主要分歧之一是关于人性假设对经济的影响的观点有所不同.建立在不同人性假设基石上的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制度设计,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

  • 标签: 人性论 经济学 制度 人学 自由主义学派 供给学派
  • 简介:对毒品的商品经济认识,这是我们对毒品问题进行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商品经济的理论看,毒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其特定的市场属性,呈现一定的供求特征;在毒品地下市场,受这一特殊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并决定着毒品的价格,继而形成了毒品市场的均衡。既然毒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那么在毒品地下市场中,通过运用商品经济的供求模型工具分析,可从毒品价格和数量变化判断毒品市场的状况。

  • 标签: 毒品 商品 经济学 认识
  • 简介: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经济类、管理类院系采用外版教材的背景下,梳理微观经济外版教材的教学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是具有普遍的教学实践意义的。初级微观经济外版教材的教学问题集中出现在专业术语和习题两个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处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并达到教材所预设的教学目标。

  • 标签: 初级微观经济学 外版教材 曼昆教材 教学问题
  • 简介: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套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这就说明,精神文明不能仅靠精神去建设,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都落到实处,就必须有物质保障和资金保证。因此,正确理解《决议》的这一精神,从经济的视角分析和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学思考 筹资机制 社会效益 市场经济条件 物质保障
  • 简介:经济视角,气候变化是一个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问题,还是一个发展权益问题?本文分析考察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属性与定位问题,并从发展权益的角度,分析了在全球气候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政策选择.分析表明,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经济的复合属性,各种分析均具有经济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仍未完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仍需较大的排放空间,我们需要从发展权益的角度,根据我国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不断加大减排力度,适应气候变化,保障全球气候安全,促进我国的人文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理论基础 发展权益 政策选择
  • 简介:科斯第一定理只讨论了交易费用为零和合作行为存在时的产权配置,科斯第二定理只强调了交易费用存在时,法律制度对资源有效率配置的重要作用,法和经济则给出了交易费用下产权配置的“法律模拟市场”,以及产权保护的规则选择,但科斯定理的法和经济的拓展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 标签: 法和经济学 产权 模拟市场 缺陷
  • 简介:《领导科学》2009年10月(上)发表王赞新的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阶段、发展关键时期,各级领导面对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亟须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在行政管理和领导工作中大胆吸收、灵活运用经济的思维方式,有助于领导干部深刻地认识问题、准确地把握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 标签: 思维方式 经济学 领导者 《领导科学》 攻坚阶段 决策能力
  • 简介:“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在理论上,可以把它划分为学术上的新自由主义和政策倾向上的新自由主义两种类型;作为学术思想上的新自由主义,又可分为“主流经济的新自由主义”和“非主流的”的新放任自由主义;作为政策倾向的新自由主义,又可分为基于国内经济自由化的政策部分和基于国际自由化的政策部分。要对“新自由主义”作出客观的评判,必须注意这些类型之间的复杂关系。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市场逻辑 政府行为
  • 简介: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力发展水平构成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共享发展的层次和范围。共享发展不仅包括成果共享,也应该包括劳动过程的共享。共享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共享,也有管理层面的共享。我国推进共享发展,公有制企业要努力实现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两个层次的共享:非公有制企业要在管理层面的共享发展上下功夫。

  • 标签: 共享发展 成果共享 劳动过程共享 制度层面共享 管理层面共享
  • 简介:本文提出,经济方法论体系包括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研究过程和叙述方法."研究对象"是现实具体."研究结果"是思维具体,是现实具体的反映.如何从现实具体得到既符合实际又符合逻辑的思维具体,是"研究过程"的任务."叙述方法"涉及的则是思维具体的"外化"(如发表的论文、著作).从现实具体(研究对象)到思维具体(研究结果),再到思维具体的外化(论文和著作),构成了全部研究过程的一个完整的周期.

  • 标签: 经济学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 研究过程 叙述方法
  • 简介:2004年6月26日~27日,由中华外国经济说研究会、云南大学经济院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发展经济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举行.全国20多所高校(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高校)和新闻出版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云南大学经济院、发展研究院和云南省其他高校的百余名师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发展经济的新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考以及发展经济与西部大开发的新研究三个主题展开了讨论.这次研讨会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发展经济学 西部大开发 社会资本
  • 简介:循环经济立法是保障我国循环经济运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传统的法律观念注重的是正义、公平等法的基本价值,对于立法很少有经济方面的分析,造成法律运行的社会成本高,社会效益不尽如人意。文章以经济为视角,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的立法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循环经济立法的有关思路。以期促进《循环经济法》的诞生。

  • 标签: 循环经济 立法 法经济学 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