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朝核政策出现了一些调整,但在目标和执行手段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美国目前的朝核政策是不划定“红线”、缺乏有效阻止朝鲜发展核计划的办法以及拒绝谈判和“交易”的混合物。

  • 标签: 伊拉克战争 布什政府 朝核政策 美国 外交政策 国家安全
  • 简介:<正>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战火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约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燃烧,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人口在20亿以上,占世界总人口的80%。交战双方动员的总兵力达1.1亿。战

  • 标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资本主义 法西斯政权 民族解放运动 战争期间 世界和平
  • 简介: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农民暴动之所以会发生,并不像诸如等书中所说的那样,仅仅是由于农民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和抵制这一外部原因引起的,它还有更为复杂的内部原因和社会历史背景.

  • 标签: 苏俄 国内战争 农民暴动 原因 新探
  • 简介:编者按:当前,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资本主义衰退仍在深化,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资本主义长波危机的新发展.从那时起,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大大低于战后黄金时期,而且生产能力一直过剩.其后由于有苏联崩溃、资本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等因素的有利影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些扩张.但是由于这轮扩张的主导模式是新自由主义的,是通过扩大对全球劳工和第三世界的剥削来增大利润空间的,因此虽然有新技术、新市场,却没有大规模的新需求,世界资本主义仍没有摆脱这一次长波危机,其发展和演化将直接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变化.为此本刊将陆续推出一批关注资本主义危机问题的文章,本期先推出3篇如下.

  • 标签: 冷战后 全球资本主义 代表 危机 第三世界 新发展
  • 简介:为了让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更好地牢记历史、珍视和平,红旗文稿杂志社、求是网、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杂志社、中国移动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将共同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奖知识竞赛活动。此次活动时间自2015年7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

  • 标签: 知识竞赛活动 时事报告 数字传媒 中国抗日战争史 思想理论教育 青年学生
  • 简介:战争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确定对待战争正确态度的客观依据。要正确认识当代战争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性质的基本观点,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识战争性质、根据政治目的区分战争性质、依据具体情况区分战争性质、依据时代特点多视角判定战争性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战争性质 政治目的 正义性
  • 简介:苏联卫国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民反抗纳粹德国及其同盟者的战争(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9日)。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形成了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社会团结为一体的卫国战争精神。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国家依然注重焕发广大国民对卫国战争精神的记忆和热情,力图通过卫国战争精神的宣传教育,达到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凝聚力之目的。本文仅以俄罗斯为例。

  • 标签: 苏联卫国战争 俄罗斯 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传承 制度
  • 简介:二次大战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支地区成为国际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是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所引发的,首先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与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但它又不仅是法国与越、老、柬之间的冲突,而是一场各种力量参与的国际斗争。大国的卷入,特别是美国的插手和干涉是这场战争延续和扩大的一个至关重要外部因素。在纪念奠边府战役和日内瓦协议签订50周年之时,重新考察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不仅要研究法越矛盾以及英国、苏联、中国等等因素,还需对美国的介入及战争中美国的作用作充分的考量,才能对这场国际斗争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 标签: 国际背景 美国 印支战争 奠边府战役 印支地区 越南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客观地评价和认识青年,不断推动青年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同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纠正“青年主义”错误思想,理顺党团关系,形成青年抗日统一战线等,对当时的抗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青年观
  • 简介:<正>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日本法西斯的目的不仅仅是占领中国,而是要占领整个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建立其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梦想。在抗击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的过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法西斯 中国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大东亚共荣圈 日苏中立条约
  • 简介:<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迄今已经50年了。这场战争进行的过程以及基本结局,对战后的世界事务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历史性影响。战后世界50年以来的发展,不但同这场战争的发生和结束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至今还笼罩在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光辉之下。即使在战争中,一些思想家已敏锐地指出,自从东罗马帝国崩溃以来1500年的世界历史中,尚找不出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同二战的反法西斯胜利相提并论。美

  • 标签: 战后国际关系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意识形态 联合国 核武器 后国际体系
  • 简介:从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力压制国内的反战力量,一些左翼政党放弃了"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转而支持政府发动的侵略亚洲的战争。而日本共产党则高举"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始终反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侵略亚洲战争。目前,日本共产党继续秉承"反战与和平"的理念,批判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

  • 标签: 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战争 日本共产党 反战斗争
  • 简介: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最终走向“大一统”的普世帝国,而欧洲在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就一直保持多国均衡的分裂局面?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而“公民社会”则始终无法孕育,而欧洲国家却能够发育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田波(Hui,VictoriaTin-bor)的《战争与国家形成:古代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以下简称《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试图通过构建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 标签: 古代中国 欧洲国家 国家形成 近代早期 战争 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