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文献记载的分析,考证了麻衣者的真实身份、里籍和活动区域,并对其所作《麻衣者正易心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揭示麻衣者的思想构成。

  • 标签: 麻衣 文化 身份 思想
  • 简介:河南登封中岳庙,是道教著名宫观,始建于秦,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保存至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亦被道家尊为王子晋升仙的“第六小洞天”。据《道学传》,道教创始人张陵曾在此修道九年。《中岳嵩高灵庙碑》载,南北朝时,有著名道士寇谦之在此创立“新天师道”。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遗产 创始人 南北朝 天师道
  • 简介:近日不少学者热心研究和阐发“道教与养生”。“”的治身、养生说,以黄老“天人合一,气化宇宙”之说为基础,认为在天地为阴阳二气,周流运行不止;在人身为元神精气,生命存活之本。天地间气长存,生生不息,人身中元神精气亦可锻炼保养。这其中有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讲究,也有对人自身调适和谐的学问。中国历史上不少道教学者或者道教信士同时也是医学名家。

  • 标签: “道” 养生 关系和谐 天人合一 生生不息 人与自然
  • 简介:中国古书中讲“”的地方很多,如《易经》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运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道之谓教。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也。”(《中庸》),“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夫,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 标签: “道” 西方传统文化 《道德经》 《圣经》 三生万物 冲气以为和
  • 简介:今天,国人对圣诞节有不同的态度,如何过好、阐述中国教会自己的圣诞节,是基督教中国化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愿意借助圣诞之“”进行信仰的浅析与论述:基督教的圣诞节是“”的平安信仰文化阐释。圣诞之“”的临在的包容性具有五大现代启示意义:第一,基督教信仰圣诞之“”临在的包容性体现在始终尊重主流价值观,一直有融入文化、政主教从、多元通和的政教传统。圣诞之“”临在的包容实践不但在于主降生的时代,就是在当代中国社会,也可以塑造基督教“爱的宗教”的形象,进一步改善人们对基督教的观感。

  • 标签: 圣诞节 “道” 基督教信仰 文化阐释 主流价值观 包容性
  • 简介:房是道教村形成的外在基础,虽然,房只是道士修行,住宿和提供朝山的香客食宿和做道场的地方,但是,如果没有道房这一物质基础,那么道教村也就不可能形成。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房产生的原因,以及房的形成、发展过程,从中找出道房作为道教村,形成的基础的依据.

  • 标签: 齐云山 道房 结构样式 建筑规模 宗教信仰
  • 简介:马海燕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8月版。明末清初为霖霈禅师,号旅泊,时称“古佛再世”。霈承明末曹洞殿军——永觉元贤禅师衣钵,自称天台智者大师、唐清凉澄观国师、华严李通玄长者的私淑弟子。霈不仅有着华严祖师的形象,也是鼓山禅的一代宗师。他禅教兼行,净律并开,福缘广大,著作宏富,两度住持鼓山涌泉寺,足迹遍及闽浙赣诸地,影响深入民间。本书就以这位传奇人物的禅学为研究重心,分别从禅修观、禅教观、禅净观、禅史观、三教观等各方面展开论述,

  • 标签: 禅学研究 宗教文化出版社 明末清初 智者大师 传奇人物 禅师
  • 简介:大凡衡量一位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往往不能只看他在世时的名闻是如何地显赫,而重要的是要看他的思想究竟能给后世造成多大的影响,要看他的思想在后世能否显现出不朽的价值来。如果以这样一种标准来衡量一代思想家,则竺生不只是一代德高望重的宗教实践家,

  • 标签: 竺道生 佛性思想 《涅粲》 佛法思想
  • 简介:五月的武当山,万木葱茏,鹃花盛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祥光普照,紫气东来。海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朋胜友、高大德汇聚到汉江之滨、武当山下,参加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共襄盛举。武当山自古就有“亘古无双圣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最大的真武道场,充满着玄天上帝的钟灵瑞气。值此黄道吉日,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 标签: 天地 武当山 洞天福地 玄天上帝 主办方 道教
  • 简介:金花自小"垂髫端洁、不茹荤腥",常勤于捻线为务.时光穿梭、日月轮转、瞬间金花已是17岁的姑娘了,但她只顾一如继往地捻线,却不愿听别人说媒提亲之事.此事,可让父母没有为她少操心.因金花本人不同意提亲,多次说媒未成,无奈父母便强给金花定了一门亲事.

  • 标签: 道教文化 宗教信仰 金花 仙姑 青石岭
  • 简介:本文简略描述了北宋诗僧潜与苏轼的交游,指出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交往中,他们诗文往还,倡和酬答,彼此扶将,甘苦与共,演绎了我国文化史上儒释交流的一段佳话.潜的诗歌创作以清绝平雅为其主要特色,与储光羲的诗歌有相似之处.同时潜的许多诗歌表明了对陶渊明的景仰和心仪,他也喜欢作绮语艳词,体现出与文人士夫情趣的趋同性.

  • 标签: 北宋 诗僧 道潜 苏轼 诗歌创作
  • 简介:术文以翔实的史料考述了宋人入道条件、手续及仪式等政策和规定,认为宋代政府采取禁止私度、童行系帐、按帐配额、严格冠管理等措施,对控制冠人数增加,提高其素质,防止宗教性社会骚乱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庆元条法事类 《宋会要》 《要录》 道士 僧道 《宋大诏令集》
  • 简介:金、元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宋王朝偏安于东南一隅,由于连年战乱,使得大批汉族知识分子生活贫苦,政治上也处于社会的低层,他们有的出家人道寻求精神的寄托,有的投身勾栏愤书疾词抒发情臆。这样,“道教崇尚神仙奇妙叠出的幻影,与我国戏曲神似意象的表情布达,以及观众借助宗教扬善抑恶的心理”,这三者的互相结合就成为当时文化生活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最理想的艺术样式。在宋杂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杂剧以及南戏,成了斯时音乐文化的主流。元杂剧是一种以唱为主的戏剧,剧词、音乐的结构十分严谨。

  • 标签: 元杂剧 寄托 宋杂剧 于连 时文 戏剧
  • 简介:3月4日是天津市和平区新建的西宁清真寺落成启用的第一天。寺内从清晨到傍晚人流不断,各界穆斯林群众纷纷赶来,欢庆这个大喜的日子。这座清真寺坐落在天津市繁华的和平区。区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解决区内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场所问题,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完成了原址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在这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建造了这

  • 标签: 穆斯林群众 寺内 安置工作 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政策 天刚
  • 简介:<正>吴猛许逊《晋书·艺术·吴猛传》载称:“吴猛,豫章人也。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己而噬亲也。年四十,邑人丁义始授其神方。因还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异之。”《老氏圣纪》(似即尹文操撰、杨上器注《太上老君玄元曼帝圣纪》)记述近此而稍繁,云;“吴猛字世云,豫章人也。性纯孝;夏夜

  • 标签: 施肩吾 吴猛 许逊 别传 西山 灵宝
  • 简介:“有”与“无”,是道家和佛教用以表达核心思想的哲学概念,然而由于中国和印度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法不同,二者关于“有”、“无”概念的意涵以及“有”“无”关系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对道家有无观和佛教的有无观作了粗略的比较和辨析,指出道家和佛教有无观差异表现为:本原与非本原的差异、主宰与非主宰的差异、实体性与非实体性的差异、本体与法性的差异、两体与一体的差异。通过比较辨析,有助于加深认识、佛哲学思想的特质。

  • 标签: 道家 道教 佛教
  • 简介:葛洪《抱扑子外篇》卷五之《君》,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论述了“君臣”治国执政之道。葛洪的“君”治政思想具有独特见解和系统观点,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儒道治政思想和理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葛洪 君道 儒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