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原载《文艺通讯》第16卷4、5、6期,经该刊及作者同意,转载于此。一、引子二、紫哀的家庭1979年春,笔者有机会重返阔别了二十博士生于1888年2月14日。他的老家二年的上海。一星期后飞往从前从未踏足过在浙江省杭州城外德清县新市镇。父亲辅的北京。第二天是复活节,当时全国尚未有云是一位小商人,生性侠义,朋友有困难总一间教会恢复礼拜。只有在北京有一间专为是奋力

  • 标签: 博士 民众 东吴大学 基督教 复活节 作者
  • 简介:1690年教皇亚历山大八世建立的北京教区主教的任命权一直掌握在葡萄牙国王手里。1838年第七个由葡任命的北京主教毕学源去世后,葡于1841年2月25日任命了若望为北京主教。但那时,清政府已改变使用“西洋人”在钦天监任职的政策,因此北京已没有一个可合法居留的传教士。这第八个葡任命的北京主教,人不在北京。

  • 标签: 北京 赵若望 传教士 基督教 宗教政策 传教活动
  • 简介:食材:豆腐皮(百叶),胡萝卜制作:1、烧一锅开水,水开后倒人少许盐和香油,将豆腐皮放人焯烫一下捞出,沥干水分;2、将豆皮切成长方形,依图对折;3、从折叠的这一侧切小窄条,注意不要切断;4、全部切好后,从一头卷起;5、把豆皮卷放到盘子中,再将豆皮散开,就成菊花形了;6、切少许胡萝卜丝,放到豆皮中间点缀成花蕊即可。

  • 标签: 菊花 造型 胡萝卜 长方形 萝卜丝 豆腐
  • 简介:前言从广义上讲,“龙树之学”乃属中观空宗,正对比于瑜伽唯识有宗,所以学界在处理“龙树之学”时一般但是从“中观学”角度定位之,将其视为中观学的最早形态.不过若从印度佛教思想史的角度看,“龙树之学”其实并不定限于所谓中观学或空宗范围,而是与整个大乘佛学兴起后的理论系统化工作有关,故空、有二宗不可作截然对立之观.

  • 标签: 中印龙树 假名想 吕中印
  • 简介:避尘(1860—1942),道号顺一子,晚年称干峰老人,北京昌平县人。著有《性命法诀明指》、《三字法诀经注》。自称于光绪年间(1875—1908)先拜干峰山桃源观刘明瑞为师,得全真南无派丹法真传,后又拜金山寺了然、

  • 标签: 工夫论 内丹 光绪年间 昌平县 桃源观 金山寺
  • 简介:深受中国各民族佛教信众爱戴的赵朴初会长,离开我们转瞬就快一周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与我们国家的上亿信众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赵朴初会长,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他并没有从我们中间离去,依旧时刻在关注着中国佛教事业,在关注着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成长。

  • 标签: 信众 中国佛教 赵朴初 会长 事业 时间
  • 简介:我常在想一个问题,当代人为什么又想起紫宸、研究紫宸?是他的文章写得好、文笔漂亮吗?是他的神学思想系统完备,值得称道吗?是他的国际地位高,值得尊敬吗?是他的遭遇坎坷、多变,令人扼腕吗?……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完全。我们怀念赵先生。因为他的思想有生命、有关切,是切合于社会脉动的,

  • 标签: 教会 神学思想 当代人 坎坷 怀念
  • 简介:今年是赵朴初老人家辞世三周年。我们收到国内外不少读者的来信和追思文章。下面一篇怀念祭文的作者是山东省青岛大学中文系2001级3班李雅倩先生。李先生平生与朴老从未谋面,论年龄也只能有翁孙之谊。我们选这篇文章时,从心里深深感受到朴老的仁厚功德和人格力量。古人云:泽留后世,此之谓乎?

  • 标签: 赵朴初 佛教文化 道德素质 人格修养
  • 简介:得悉朴老仙逝,我和老伴杜春华都非常悲痛。朴老住院期间我们多次想前往探视,都未去成。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大姐说,朴老长期患病,体质很衰弱,对病菌几乎是无抵抗力了,外面的人最好少去,免得把感冒病毒或其它病菌带进去,加重他的病情。大姐还说你们的盛情厚意我一定转达到,等朴老恢复得好一些时,我给你们打招呼去看他。大姐的一番话说得直率而又诚恳,我们只好作罢。不料现在朴老竞乘鹤西去,想到未能再当面问候一次,真是深感遗憾和疚歉!

  • 标签: 感冒病毒 住院期间 探视 病情 病菌 抵抗力
  • 简介:朴老欣然地度过了他93年的人生岁月,安详地走了。诚如老人自己遗嘱诗中所言:“生固欣然,死亦无憾”。去年5月21日晚7时许,我习惯地打开电视,“赵朴初同志在北京逝世”!闻听这个消息我惊呆了。呆坐书桌前许久,不觉泪如雨下。我是何等的粗心,何等的迟钝,只知道老人有病住进医院,而以他老人家开朗的胸襟,明达的人生态度,早晚一定会康复,不曾想竟会就此离别尘世。

  • 标签: 欣然 老人 安详 医院 康复 习惯
  • 简介:日前,上海市道教协会在上海城隍庙追荐镇东先生。赵先生是原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香港圆玄学院主席,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赵先生热爱祖国,关心内地父老乡亲,从1986年至1996年,他代表香港圆玄学院,

  • 标签: 上海市道教协会 先生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城隍庙 1996年 1986年
  • 简介:庚午年腊月初八日(1991年1月23日),河北赵县柏林古刹举行佛成道纪念法会。正当法会进行中,月前供奉之十吨重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忽左右、前后自动,自动幅度约二、三公分,每隔三分钟自动一次,持续约二小时,在场数千群众及省、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均亲眼目睹,叹为希有。昔佛陀上升兜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人间。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乃以牛头旃檀木刻作佛陀形像,高五尺。佛陀回人间,旃檀刻像往迎佛陀。佛为授记曰:“汝于未来作大福田,

  • 标签: 兜率天宫 庚午年 瑞应 释迦牟尼佛 祖庭 授记
  • 简介:宜真、刘渊然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二人同时被净明、清微推为嗣派。并且在二派各自的叙述脉络中,、刘作为该派宗师均有丰富的文献支持。相较而言,、刘嗣派清微之说证据更为充分。但、刘嗣派净明之说,却可以追溯至刘渊然的嫡传弟子邵以正。邵以正有意将、刘传记增补入《净明忠孝全书》,尊为净明嗣派,从而自命为净明正宗。他的此种宗派建构意图在景泰、天顺之间发生变化,在其授意下撰写的、刘碑传即不再提及净明。那么,其一时间的宗派意图是否符合、刘的自我认同及宗派史实便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

  • 标签: 道教 净明 清微 赵宜真 刘渊然 邵以正
  • 简介:王徵(1571—1644),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陕西泾阳人。16岁补弟子员,24岁中举人,52岁考上进士。寻补广平推官、扬州推官,在登抚孙元化推荐下,任山东按察司佥事,监辽海军务。嗣因登州游击孔有德等叛,登州失陷,元化被执,王徵只身逃归。1643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入关,罗致缙绅,在李自成的特使面前,王徵坚决不从,引佩刀自誓,由其子永春代为应命,乡人以身赎者百人。永春得以平安回家。王徵与西洋传教士多有交往,且因性好格物穷理,与教士所言相契,由崇信科学而皈依天主教,洗名斐理伯,成为虔诚的天主教教友,其性生活颇为充实,值得称道。

  • 标签: 性生活 王徵 发明家 机械 明代 农民起义军
  • 简介:清初秀才蒲松龄(1640~1715年,佛教居士)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蒋太史》(太史是明清翰林的别称)的纪实文言小说,写的是清世祖福临顺治四年(1647)探花蒋的轶闻趣事,文中洋溢着佛教因缘学说的意味。这些并非出自蒲柳泉先生的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蒲松龄与蒋是同时代人,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而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见袁枚《新齐谐序》)。其所以要大量采用鬼狐故事,主要是为了避免清初严酷的文字狱,便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

  • 标签: 清代 蒋超 翰林 佛教
  • 简介:2007年11月6日,我应邀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朴老总揽全局、开拓创新的卓越品格》的发言,这是从朴老如何观察、认识和领导中国佛教的角度来讲的。当时我就想,朴老还有丰富的宗教思想,值得我们总结。这次,我想借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10周年座谈会”的机会,总结一下朴老的宗教思想,以期更好的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宗教思想 诞辰100周年 学术座谈会 2007年 总揽全局 中国佛教
  • 简介:我与朴老本不相识。初始是由于我曾在报刊上偶然读到他的一些诗词之作,及其传诵人口的一些自度曲。始获知其大名,并对其古文学修养之深,留有深刻之印象,但却长期未能有相见之机缘。一直到1988年之夏历五月,中华诗词学会正式成立,在北京召开大会。我被邀请以顾问之名义参加此会,并在会场上与主席台上诸位贵宾相见,其中一位就是朴老。当时因时问匆忙,我与朴老不过短短握手而己,我虽因为与朴老经因识面而感到欣喜,然而却并未敢期望能与朴老有更进一步之交往。孰意数日后,朴老竞使人持简至我在北京察院胡同之旧居

  • 标签: 悼念 旧居 赵朴初 胡同 交往 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