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负责任创新(RI)是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科技伦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其对创新过程及其后果中"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引发了对责任伦理的深刻反思。本文从追溯作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来源之一的责任伦理入手,基于文献分析系统考察负责任创新中"责任"概念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负责任创新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治理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负责任创新 责任伦理 概念框架 现实意义
  • 简介:从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责任伦理”概念,到1979年德裔美籍著名哲学家约纳斯出版《责任原理》(1987年获德国图书业和平大奖),再到2001年底在法国里尔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上通过《人类责任宪章》,短短的80年时间里,西方责任伦理研究从萌芽到成熟,从反应强烈的显学,到影响全球的《人类责任宪章》通过,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均属罕见。

  • 标签: 责任伦理 理学研究 导论 视域 《责任原理》 2001年
  • 简介:胡安国是南宋著名的春秋学者,同时也是理学谱系中的一个大家。《春秋》是传统儒家五经的重要典籍之一,被视为孔子所“笔削”,寄托着“微言大义”。胡安国继承汉代《春秋》学特别是董仲舒详绎的“原心定罪”之传统方法,并将由理学引出的“天理人欲之辨”融入到对《春秋》的历史情境分析当中,强调《春秋》为“史外传心”,具有事理交融、体用兼备之不同寻常的意义。胡氏以理解经或借史明义的做法,是理学之伦理道德观念的一种特殊展开与构造。伦理观念之历史的情境分析,有别于心性善恶等方面的抽象论理,兼具历史与理想的双重性格,是理学伦理思想的实证性说明和经世之愿的具体落实。因而,胡氏《春秋》学的研究必然可以而且应当作为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方法的重要进路之一。

  • 标签: 史外传心 原心定罪 天理人欲之辨 情境分析
  • 简介:公平正义是一个具有多维度价值目标的概念。但在实践领域中,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关注往往集中于财富分配。人力资本失灵作为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经济现象,突出表现为个人收入与其运用自身人力资本创造的经济价值的严重偏离。处于转型发展的中国,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及权力寻租,在部分劳动者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存在普遍的人力资本失灵现象,它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剧并促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政治正义与党执政的合法性、制约经济公平和增长及发展转型。与此同时,失灵强化了弱势群体对社会不公的感受,正在放大并挑战当下我国的社会稳定。

  • 标签: 公平正义 人力资本失灵 贫富差距 社会稳定
  • 简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并存,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作为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合法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改变,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经济全球化背景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克服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心理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爱国 价值观 必要性
  • 简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作为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伦理学,它所阐明的精神运动的各个环节都饱含着对于生命的深度关切,毋宁说,《精神现象学》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精神表征,由此这种生命向度在其构筑的精神体系之中成为内在的伦理价值旨趣。在生命哲学与生命伦理学的语境阐释《精神现象学》的生命向度,指明生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辩证运动过程,可为当下生命伦理精神的构建提供一种可能的哲学基础和精神质料。

  • 标签: 精神现象学 生命伦理学 生命 向度
  • 简介:从明末清初到近代的几百年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动导致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与苏商伦理精神发生直接冲突。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苏商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观念的差序梯级形态,推动苏商逐渐形成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具有江南地方文化特征,兼收并蓄、融合并包的完整的苏商伦理体系。

  • 标签: 差序格局 儒家经济伦理 苏商精神
  • 简介:<正>魏晋士族妇女的风貌黄佩芳浙江学刊6一个罕见的女性世界——兼及《金瓶梅》的道德与美学思考吕红未定稿16“爱”的代价——格鲁吉亚卖淫研究(苏)加比阿尼·马努伊尔斯基现代外国哲学科学文摘12浅议当前家庭伦理建设李烨理论导刊6社会现代化中的婚姻家庭问题潘允康广州研究7

  • 标签: 论文索引 伦理学 社科 孔子研究 学刊 伦理思想
  • 简介:黑格尔在法哲学中关于“道德-伦理”思想的建构,既是基于人类伦理道德的梳理和建设,更是基于当时德意志民族在整个人类道德的历史演进中所处的特殊历史状况,所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路以及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从黑格尔的“道德-伦理”思想中反观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阙如,可以提醒我们并警惕主观与客观、个人集体与国家、伦理与法律之间的三重断裂,特别是从道德与伦理既实现区分、又有机统一之中,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逻辑理路与现实路径。

  • 标签: 黑格尔 “道德-伦理”思想 市场经济 公民道德建设
  • 简介:面对日渐公共化的现代社会,占据现代道德理论主流的规范伦理学是否为德性伦理预留空间?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必然将遭遇公共化困境?文章从"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说法入手,通过梳理、分析当代伦理学界出现的几种化解德性伦理公共化困境之方案,并依据德性与人的生存之间关系论证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由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德性伦理是否遭遇公共化困境,而是揭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德性伦理类型、寻求现代人生存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多样化德目清单。

  • 标签: 德性伦理 现代社会 公共化 陌生人的德性 生存
  • 简介:物质财富创造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基础。然而,以市场理性为表征的“现代性”在允诺财富的同时,也衍生出“排斥道德”的问题。于是,财富创造中的一种“道德无涉”倾向逐渐蔓延开来,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痼疾”。实质上,伦理道德是财富创造本身的内在文化基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财富创造不至于危及人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纠正“道德无涉”倾向,重构财富创造的道德维度。

  • 标签: 现代性 财富创造 道德无涉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和伦理精神的研究,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主办、井冈山大学和江西省伦理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伦理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大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从历史考察、现状探究、前景展望、国际借鉴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充分体现了青年伦理学者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历史使命感.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中国社会 伦理精神
  • 简介:一导言世界1/3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已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就业,以缓解"养老"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以及劳动人口减少造成的经济压力。

  • 标签: 就业问题 人口普查资料 老年人 关怀伦理学 实证分析 中国
  • 简介:“经济伦理与社会发展”是中韩两国伦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2011年4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伦理学会承办,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后援的“第19次中韩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韩国及国内110余名伦理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经济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中韩两国 社会发展 研讨会综述 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