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孢子育种具有能缩短育种周期、便于发现有利隐性突变、能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比常规育种途径有很大的优势.介绍了孢子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茄子花药培养及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相关茄科作物的孢子培养研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参34.

  • 标签: 茄子 花药培养 小孢子培养 单倍体 育种
  • 简介:曾经认为自己一定终身流浪.因为不停地行走.却没有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让我认真地想要停留。来到冰岛,人生中第一次.我想要停下来,安家,甚至养只安然的雪橇犬。到了这里,我终于看见.生活原来可以很简单。我们是在冰岛经济完全崩溃的关头来到这里的,原本以为会面对一个满目苍凉的世界.没想到却看到了蔓延的希望。冰岛人有一种不卑不亢.接受生活所予.

  • 标签: 天堂 冰岛 生活 停留 雪橇
  • 简介:MannedCloud人造云像一条白色的鲸鱼在天空中翱翔,逐风戏云,而实际上这条人造的巨大“鲸鱼”是能载着人们低碳环球旅行的飞行酒店。MannedCloud的飞行就如同天空中的云朵在漂浮,饱览着地球干般姿态的同时,却丝毫不会破坏旅行目的地的地貌。它将带来人类更具生态感觉的旅行方式。

  • 标签: 旅行 目的地 鲸鱼 人造 飞行
  • 简介:不久以前,单位组织青年员工开展了一次野外拓展训练。路线是从广西南宁地区的上林县巷贤镇,沿着桂中南的大明山脉,在山脚徒步行进,终点是宾阳县的凤凰林场,时间是两天。由于第一天的徒步是人困马乏,大伙在营地的附近小溪边洗洗天然泉水澡后就呼呼大睡了。第二天一早醒来,到昨晚洗澡的小溪处洗漱,无意中发现溪边的一棵小树上缠着一条绿带子,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青蛇。距离太近了!我们兴奋地拿出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拍下了青蛇的优美身姿。

  • 标签: 早醒 步行 洗澡 宾阳县 野外 兴奋
  • 简介:冬日里,在一些薄雾弥漫的未冻水面上,回荡着一串串悠长的鸣声:“嘟噜噜……嘟噜噜……嘟噜噜……”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水面上有几个快速移动的小黑点,用望远镜观察,灰褐色的羽毛,短圆的身材,像个小毛球。大约有20来只,时而任水面上游弋,时而钻入水下,动作轻巧娴熟。连续下潜几次后,它们总会有所收获,叼着小鱼浮出水面。突然,其中一只叼着猎物从水面上一跃而起,

  • 标签: 快速移动 水面 入水 小鱼 动作 方向
  • 简介:分析了4种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对发光(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的单一毒性和等毒性比例下的联合毒性作用,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混合体系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加替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4种喹诺酮类医药品对发光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84×10^-3、0.137×10^-3、0.129×10^-3和0.151×10^-3mol·L^-1。不同的评价方法对4种QNs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多元混合体系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和不同取代基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联合毒性机理,进一步的毒性作用机制还需通过对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多种QNs混合体系呈现拮抗作用为主,揭示了此类医药品在环境中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喹诺酮类抗生素 发光菌 单一毒性 联合毒性 毒性分析
  • 简介:雪团和小粉是2018年3月在洱海月湿地公园出生的两只鷉。它们的家禽游客行走的栈道非常近,在芦苇丛的一个角落。常常有人看着它们一家,议论它们,也会有形形色色的鸟类邻居在它们的巢周围来来去去,有些可说是奇怪的邻居。

  • 标签: 湿地公园 日志 邻居 栈道 角落
  • 简介:入侵植物会损害环境生态系统,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虽然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较多,但是很多缺乏对化感作用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入侵植物的研究进展,该研究阐述了飞蓬的研究现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以及入侵机理研究的进展.参24.

  • 标签: 入侵植物 化感作用 小飞蓬
  • 简介:2016年夏天,一场十几年来最大的洪水几乎淹没了印度卡齐兰加国家公园90%的区域,是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洪灾。这次洪水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对野生动物比如犀牛也是一场灾难。

  • 标签: 国家公园 洪水 印度 犀牛 野生动物
  • 简介:为了探讨盐酸檗碱对小鼠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与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与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盐酸檗碱的DNA损伤与氧化性损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彗星实验中,随着盐酸檗碱浓度的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尾矩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盐酸檗碱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7.5mg·kg^-1时上升,而后逐渐下降。在60mg·kg^-1和120mg·kg^-1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生。由此可见,盐酸檗碱对小鼠脾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能够引起小鼠脾细胞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 简介:为评价新型杀菌剂氟吡胺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风险,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我国特有的环境生物产生危害,测定了氟吡胺对意大利蜜蜂、日本鹌鹑、斑马鱼、家蚕、斜生栅藻、大型溞、玉米螟赤眼蜂、赤子爱胜蚓和黑斑蛙蝌蚪等9种代表性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以斑马鱼为试材,研究了氟吡胺的生物富集性,即根据鱼类急性毒性结果LC50(96h)=1.489mg·L^-1,设计生物富集试验水样浓度为LC50的1/2、1/10和1/100,即0.745mg·L^-1、0.149mg·L^-1和0.0149mg·L^-1,连续暴露8d,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浓度下氟吡胺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量。结果表明,氟吡胺对斑马鱼、斜生栅藻和大型溞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为中毒级,对黑斑蛙蝌蚪急性毒性为高毒级,其对蜜蜂、鸟类、家蚕、蚯蚓和天敌赤眼蜂等环境生物均为低毒或低风险;斑马鱼在0.745、0.149和0.0149mg·L^-1的氟吡胺水溶液中暴露192h时,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33.65、26.39和193.25;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评价标准,10〈BCF≤1000,氟吡胺属于中等富集性农药。

  • 标签: 氟吡菌胺 环境生物 急性毒性 生物富集因子
  • 简介:为评估嘧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2882.2—2016《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2部分:水生生态系统》,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分别单独评估了嘧酯和噻呋酰胺2种有效成分稻田滴撒方式应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其中,TOP-RICE初级暴露模型中有我国连平和南昌2个水稻-地下水暴露场景,每个场景都对分蘖期和拔节期进行分别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嘧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嘧酯按照申请的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生物富集风险可接受,初级风险评估对无脊椎动物(急性)和无脊椎动物(慢性)风险不可接受,但经中宇宙研究后,在连平和南昌2个场景点,均为拔节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可接受,但分蘖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不可接受;嘧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噻呋酰胺按照申请的GAP使用,生物富集带来的风险可以接受,经初级风险评估风险均可接受。在忽略2种有效成分相互间作用时,初步认为嘧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拔节期按照GAP要求施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可接受,但应避免在分蘖期用药,以免其中的有效成分嘧酯对水生无脊椎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嘧菌酯 噻呋酰胺 展膜油剂 水生生态系统 TOP-RICE模型 风险评估
  • 简介: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最为常见的粮食真菌毒素,易共存于谷物产品和动物饲料中,而目前对其联合毒性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探究DON、AFB1和ZEN的联合毒性作用,本论文以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为模型,分别评估了毒素混合物AFB1+DON、AFB1+ZEN、DON+ZEN和AFB1+DON+ZEN对C.elegans的生长发育(体长)和生殖能力(产卵量)的毒性作用,并用Chou-Talalay模型来判定毒素混合物的相互作用类型。研究表明,AFB1、DON和ZEN单独染毒C.elegans时,其毒作用强弱为AFB1〉ZEN〉DON。联合染毒时,AFB1+DON对C.elegans产生协同作用,而DON+ZEN则产生拮抗作用;AFB1+ZEN对体长(24h)和产卵量的毒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由弱拮抗变为协同作用,而在毒素暴露48h后,对线虫的生长发育呈协同作用;AFB1+DON+ZEN除在EC50-24h和EC75-24h时对体长产生明显的毒性增强作用外,其他普遍表现出拮抗作用。由此表明,DON、AFB1和ZEN对C.elegans的联合毒性作用与剂量和时间相关。

  • 标签: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黄曲霉毒素B1 玉米赤霉烯酮 秀丽隐杆线虫 联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