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引言目前,城市空气污染预报主要利用3种方法进行预报集成,即气象形势潜势预报、要素统计模型预报和污染模式预报.通过对3种结果的经验集成,综合得出预报产品进行分发服务.为了配合兰州市4月1日按时开展空气质量试预报,我们设计了一个利用实时资料和数值资料相结合并直接用于业务应用的要素统计模型.

  • 标签: 兰州市空气质量 模型设计 空气质量统计
  • 简介:1前言永泰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内陆山区,台风季期间时常受台风影响,特别是台风的强降水常引发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县台风预报服务工作,笔者对1956~2005年期间影响永泰的台风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出台风对永泰影响的一些规律。

  • 标签: 台风降水 统计分析 路径 东南沿海 台风影响 洪涝灾害
  • 简介:我们在分析南昌地区逐小时降水资料时发现,暴雨(R24≥50mm)过程大多数是由于几小时集中的较强降水而形成的.对应在卫星云图上,降水集中的时段往往又是一个或多个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并路经测站的结果.因此,要做好暴雨天气预报,尤其是短时预报(0—12小时),就有必要了解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一般概况.由于强对流

  • 标签: 对流云团 暴雨天气 强对流 短时预报 云系 天气尺度
  • 简介:采用年最大值法(AM)及超阈值峰量法(POT)分别构建基于0.5°×0.5°网格的全国地面日降水极值序列,建立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的降水极值统计模型,通过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效果,研究全国日降水极值的统计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适用于不同地区极端日降水的极值分布模型与阈值选取标准,结果表明:(1)POT序列比AM序列更符合降水极值序列的要求;(2)为便于比较并提高模型拟合效果,POT序列的阈值由百分位数法确定效果较好;(3)阈值方案优选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干湿区域的划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湿润地区宜将第90~94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宜将第94~97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干旱地区则使用第97~99百分位数较为合适。

  • 标签: 极端降水事件 广义极值分布 广义帕累托分布 K-S检验 阈值
  • 简介:利用2005年1~6月AMDAR资料,根据天气预报业务需求,对辽宁、内蒙古地区具有业务应用意义的逐日数据进行遴选和统计,揭示了资料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2005年5~9月实时接收的AMDAR资料进行了个例预报业务试验,结果表明AMDAR资料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尤其是在临近预报中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AMDAR 时空分布 临近预报
  • 简介:气象部门各单位都有PC-1500机.因受经费等限制,许多一般站,仍然得用手工编制气表-1,地区局也只好用手工审核气表-1.如何因地制宜,利用PC-1500机呢?为此,设计了PC-1500审核气表-1统计与抄录的程序.此程序,同样适用于一般站预审、及初、复算气表-1.该程序,占用微机的存贮单元少,仅二个一维数组,共五十个元素;程序短,只六十八句.操作方便.下面以地区局审核气表-1统计为例,作进一步介绍.

  • 标签: 气表 PC-1500 一维数组 地区局 手工编制 复算
  • 简介:对1958—2007年福海县大风天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70年代福海县为大风天气的多发年代,80年代开始呈明显下降趋势,1993年之后年大风日数稳定在20d左右;春季大风最多,冬季最少;大风持续时间多在0—5h之间,持续时间大于等于19h的大风过程多出现在春秋季;大风出现月份为5—8月,以下午机率最多,其他月份无明显差异;平原地区大风最多,中低山区次之,沙漠地区最少;春夏季多偏西风,秋冬季多偏东风,且偏西风风速大于偏东风风速,最大风速多为偏西风。

  • 标签: 大风 时空分布 统计分析 福海
  • 简介: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规范中相应条文同时废止。广大防雷工作者需要及时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此文是笔者结合防雷工作的几点心得。

  • 标签: 防雷工程 建筑物 防雷设计 等电位连接 共用接地 电涌保护器
  • 简介:利用2007-2010年北半球夏季(6-8月)CloudSat卫星搭载的云廓线雷达(CloudProfileRadar,CPR)探测结果对0°-60°N区域单层、双层和三层云系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特征及各云层云类组成、云水路径等物理量分布进行分析。云量的统计结果表明CPR探测的单层、双层和3层云系的云量分别为36.63%、8.26%和1.40%,云量的水平分布表明其高值区主要位于对流旺盛区域,且高值区的云层云顶高、厚度大,而低值区则多位于副热带高压区域。对不同云类的出现频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层云系中各云类的出现频率相近;多层云系的上层以卷云为主,下层以层积云为主。对比海陆差异发现洋面卷云和层积云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陆面,但高层云和高积云的出现频率低于陆面。云水路径分析表明,单层云系的冰水路径和液水路径均最大,而在多层云系中云层越高、厚度越大、冰水路径越大,液水路径则随着云层的降低增大。

  • 标签: 云廓线雷达 多层云系 云量 云类 云水路径
  • 简介:利用2001年—2006年青海省的7个探空站的资料,将青海省分为7个区域,每个区域用一个探空站的资料,根据2001年-2006年青海省56个气象站的冰雹历史个例,分析了冰雹过程环流背景和每个区域的降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了每个区域探空站的08时的k指数,得出这7个分区发生降雹天气时本区域内的探空站08时的k指数的特点,在做青海省的降雹预报时提供一些依据。

  • 标签: 青海省 降雹天气 K指数
  • 简介:1初霜日序列中存在着的统计特征近几年有些气象要素变化无常,往往很容易地超过极值.无霜期显著延长,初霜日序列变得没有规律可循,这些都与气候异常有关.以往制作初霜日预报,无非是用周期叠加外延法去做,但近几年初霜日序列的周期性越来越不明显,无法通过统计检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有时预报误差在半个月以上.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时间序列 统计规律 初霜日 年降水量 谚语
  • 简介:研究了Lorenz非线性系统中使用的集合平均方法来减小计算误差的效果,通过检查5组数值试验(每组20个样本)的结果发现:集合平均对计算误差的减小和消除不如高精度算法有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普通的算法和双精度的计算环境中,若截断误差是主导误差(当初值误差很小时),各集合的平均结果并不收敛于真值,而是收敛于含截断误差的数值解;2)若初值误差为主导时,系统受到初值误差增长规律的影响,数值解收敛于由初值误差主导的误差解;3)这两种误差量级接近的时候,两种误差都无法消除掉。对解的统计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可信的数值解与含计算误差的数值解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与集合平均的数值解有很大不同,同样说明了集合平均不适用于减小计算误差这样的问题。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即使数值解的概率分布形式基本正确,也不能保证数值解是正确的。

  • 标签: 集合平均 计算误差 统计特征 LYAPUNOV指数
  • 简介:本文利用福州市近110年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揭示出该市近百年降水频数的演变规律.分析显示:(1)月份分布中。3—9月是强降水多发期,其中大暴雨(R≥100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的台风季,而在1~3月及11~12月从未出现过。(2)大暴雨的年代分布呈准三波形式,前半段还存在一定的对称性.(3)强降水(R≥50)的历史演变有着较好的准14年周期。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为日常的强降水预报提供较为可靠的气候背景依据。

  • 标签: 大降水 频数 统计 小波分析
  • 简介:中日JICA计划项目于2006年初正式启动。在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等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JICA项目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系统计划总体设计与工程实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项目中方执行负责人张人禾、徐祥德组织了观测系统方案实施。项目对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设计重点体现了长江流域灾害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与区域水资源评估的重大需求。

  • 标签: 综合观测 青藏高原 统计 气候预测 中国气象局 水资源评估
  • 简介:2004年8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复同意,我局开展了行业气象台站基本情况的统计(国统函[2004]132号)。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省(区、市)气象局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行业气象台站的基本数据统计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对全国行业气象台站进行一次全面的、数据准确的权威性统计调查和分析,为加强气象行业管理工作和推进气象事业发展整体设计和合理布局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气象行业 气象台站 统计分析 气象事业发展 国家统计局 统计工作
  • 简介:利用江西省9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对2014年ECMWF集合预报降水统计量进行逐6h和24h晴雨检验、降水分级检验及区域性暴雨检验。结果表明:1)10%、25%、Mode、融合、最小值在晴雨预报准确率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2)对于全年降水分级检验,10%、25%、Mode、融合、最小值这5个统计量在小雨的预报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中位数、概率对中雨的ETS评分要略高于控制预报;90%、75%、概率对大雨预报比控制预报好。对于暴雨预报,最大值、90%、融合比控制预报好;融合、最大值对大暴雨落区的指示意义不大,但对大暴雨量级降水的可能性可以供预报员参考。3)对于区域性暴雨预报,90%、融合、最大值的预报技巧比控制预报高,最大值虽然空报较严重,但对降水量级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集合预报各统计量对于强降水过程爆发或发展阶段的预报效果不如降水过程成熟期或末期好。

  • 标签: 集合预报 降水统计量 检验结果 统计分析
  • 简介:利用2010—201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提供的数据,对9种大气科学更名期刊的多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年来9种期刊的多年平均复合影响因子(U-JIF)为1.285,复合总被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个别期刊的他引总引比还很低,且多数期刊的互引指数偏低;多数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和论文发表总页数变化不大,但多数期刊的篇均长度、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多数期刊的Web即年下载率存在下降趋势,而总下载量变化不大;多数期刊建有自主网站,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建议期刊编辑部应重视自主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下大力气办好"过刊浏览"和"预出版"栏目。

  • 标签: 更名期刊 大气科学 评价指标 网站建设 比较
  • 简介:利用1995~2004年辽西地区4个代表站的大雾观测资料,分析了区域性大雾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统计出易产生大雾天气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及出现频率,并从大雾产生的条件和形成机制入手,提出判别大雾出现的预报指标,并结合近10a的历史资料对预报指标进行了验证,平均历史概括率为81.0%。选取2004年7月1日—12月31日单站历史资料进行抽样预报效果检验,总空报率为22.2%,漏报率为5.1%,检验效果较好。

  • 标签: 大雾 大气稳定度 气候统计特征 预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