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2018年12月2-15日,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高云和处长袁佳双,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闫宇平和孙劭博士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随团参会(图1),负责研究与系统观测(SBSTA议程6)、能力建设(SBI议程16)、性别与气候变化(SBI议程18)等议题谈判,并与科技部共同负责公约附属科技咨询机构(SBSTA)各议题的协调工作.

  • 标签: 气候变化 联合国 中国气象局 中国代表团 科技部 协调工作
  • 简介: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已日趋完善城市建筑的雷电防护措施。然而,我国除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或已实现城镇化的农村外,多数农村民居建筑因体量较小而不在国家标准所划定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范围内。实际农村民居遭受雷灾的比例却是相当大。

  • 标签: 农村民居 雷电防护 接闪器 引下线 使用性质 雷电波侵入
  • 简介:2006年12月24日,中国气象局发出《关于表彰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的决定》,授予59个“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气象局是其中之一。

  • 标签: 新农村 中国气象局 服务 北疆 气象部门 乌兰察布市
  • 简介:利用1951—2009年中160站的月降水和月平均温度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在分析其与降水及气温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差异,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趋势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951—2009年,中国北方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部分地区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这些地区干旱化趋势的产生与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持续减少和气温升高密切相关。东南、西南地区及西藏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湿向干的趋势转换,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年代初期有明显的干向湿的趋势变换,但于90年代同样出现湿向干的趋势转换,并一直持续显著的干旱化。

  • 标签: 中国区域 干旱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
  • 简介:Mcteorologicaldataat17weatherstationsintheTianshanMountainsfrom1959to2003wereanalyzedtoexplorethevariationsintemperatureandsnowcover.TheabruptchangetestforsnowdepthwasperformedusingMann-Kendallstatistic.ThespatialdistributionofmaximumsnowdepthwascalculatedbyemployingGIDSinterpolationandDEMdata.Theresultsshowthatmeantemperatureinwinterhadarisingtrendatarateof0.44℃/10a.Theminimumtemperatureinwinterincreasedmoreevidentlyatarateof0.79℃/10a.Themaximumsnowdepthhasobviouslydeepenedatarateof1.15cm/10ainthepast45years,anditwasabout16%higherthantheaverageduring1991-2003.TheMann-Kendallstatistictestofsnowdepthindicatesthattheabruptchangeoccurredin1976.ThemaximumincrementforsnowcoverdepthoccurredinZhaoshu(Kunes)(39.3%)andNilka(39.7%)inthewestTiansbanMountains.Incontrast,thesnowcoverdepthreducedby17%inBarkolintheeastTianshanMountains.Therewasaprimarychangeperiodicityofabout2.8yearsinsnowcover.Inaddition,snowcoverdayswithadepthmorethan10cmincreaseddistinctly,however,therewasnoobviousadvanceordelayinsnowbeginningandendingdates.

  • 标签: SNOW cover TIANSHAN MOUNTAINS climate change
  • 简介:Areasonablewarmerwinterindex(IwwI)intheframeworkofthethreeequiprobabilitycategories(i.e.warmer,normalandcoldercategories)isproposedbasedonthewintertemperaturedataobservedat565stationsinChinaduring1956-2005,whereIwwIisdefinedastheratioofthestationnumberofwarmercategoryoverthetotalnumberofstations.TheresultssuggestthatthetrendofIwwIwasconsistentwiththatofthewintertemperatureondecadaltimescale,andtheirratesofchangewere10%/10aand0.4℃/10a,respectively.Itisfoundthatonly13warmerwintereventsintotalweredetectedbyIwwIoverthepast50years,and85%ofthemoccurredafter1986.

  • 标签: WARMER WINTER INDEX WINTER temperature INTERDECADAL
  • 简介:一、引言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以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特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生活水准为依据,在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合理状态下,某个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产

  • 标签: 土地资源承载力 宝鸡地区 动物性食物 生产潜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 人口数量
  • 简介: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极为严重。本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其成因作了具体分析,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提出了河西地区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的途径,针对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土地荒漠化 灾害性天气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河西地区
  • 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版《联合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于2009年3月12日在纽约正式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消费方式的转变、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等造成的水资源需求增加,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所遭受的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报告全文于3月16—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水论坛上面向公众发表。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球水资源 压力 世界水论坛 告警 水资源开发
  • 简介:分析了1941~1943年中北方大旱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941~1943年中北方大旱是中华民国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第2个极端干旱事件。其特点是:发生在年代际相对温暖期,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和受灾重,旱蝗并发。它使人口受到严重损失,粮价飞涨,生态环境恶化。

  • 标签: 中国北方 河南省 极端干旱事件 特点 影响
  • 简介:冬季,榆林机场影响飞行的主要天气现象是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烟源大增,其突发性强,水平能见度由10000m急剧降到3000m以下。由烟引起的低能见度严重威胁着航班的安全正常。榆林机场烟的形成多与本场高度较低的强逆温层、风场以及烟源...

  • 标签: 迭代法 机场 水平能见度 预报经验 成因分析 预报准确率
  • 简介:利用据历史文献中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中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的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的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过去2000年 中国东部 极端旱涝事件 频率
  • 简介:为满足人类对食物、纤维、水和居住地的需求,全球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2007)指出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影响气候的重要强迫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分为生物地球物理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分别对有关生物地球物理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热点进行了综述;并从定量评估两者对气候影响的相对贡献以及两者共同效应的角度,回顾了辐射强迫计算和耦合模式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森林恢复、人工造林以及碳封存等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可行性评估中的应用。最后分析和展望了当前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相关研究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地球物理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模拟
  • 简介:通过揭示定西地区历代土地不断开垦导致气候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提出了改善气候生态环境的措施,旨在从中记取教训——不能以毁林毁草为代价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要重视对气候生态环境的保证

  • 标签: 土地 开垦 生态 气候
  • 简介:本文汇总了江苏省开展《气象》立法后评估调查活动的有关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分析了《气象》在立法及施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气象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气象法》 后评估 调查报告 立法 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
  • 简介:本文以人民银行GL中支为研究对象,运用COSO内部控制理论,概述了其内部控制现状,梳理了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GL中支和其他分支机构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履职效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人民银行 内部控制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