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60例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入院后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能够有效控制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帮助患者获取更为良好的预后。

  • 标签: 综合护理 恶性肿瘤 静脉炎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癌化疗患者在其护理中应用实施延续护理时所展现的临床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21年12月截止到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开展肺癌化疗的患者,共有42例,按照随机数字分法将其分为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实施延续护理的观察组,同时观察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包括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在内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且包括食欲下降、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及恶心呕吐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肺癌化疗患者在其护理中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可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进而改善其生存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肺癌化疗 护理质量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疫情背景下孕期护理管理在门诊高危孕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诊的200例门诊高危孕妇,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和孕期护理管理(研究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患者评分比较得出,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

  • 标签: 疫情背景 孕期护理管理 高危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角色体验与思维导图法相结合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2-9 月, 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科进行临床实习的 52 名 学生 ,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联合组,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质量及学习满意度。 结果:联合组实习生的理论、实践考核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其学习满意度评分也比较高, P< 0.05。 结论:在 老年心血管及 临床教学中,采用高龄角色体验与思维导图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质量与临床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高龄角色体验 思维导图法 老年心血管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高职高专医学生 500 例,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使用亚健康问卷调查,分析心理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结果 500 例学生中,亚健康患者 186 例( 37.20% ),其中躯体亚健康者 141 例( 28.20% ),心理亚健康者 106 例( 25.20% ),社会亚健康者 56 例( 11.20% )。不同年级、生源、学习成绩、睡眠状态、熬夜、专业兴趣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存在差异,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高职高专医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生源地、年级、 学习成绩、睡眠状态、熬夜、专业兴趣 ,需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

  • 标签: 高职高专 医学生 心理亚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认知、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46例神经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结果 :46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护士知识态度问卷得分平均为 (66.33±2.36)分和 (76.92±3.1)分,其中康复护理知识得分主要集中在 80分以下。康复护理态度得分主要集中在 60分以上。在所有入选护士的康复护理活动调查得分中,大多集中在 60分以下, 80分以上的优秀护士也较少。护士的年龄、工龄是影响其问卷得分的主要因素,与职称、康复相关知识获取无关。结论 :神经内科护士的年龄和工龄是影响护士调查得分差异的主要因素。医院或科室应该努力工作扩大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正规培训,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神经内科护士 康复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间展开试验,对收治的 68 例重症患儿按照随机表法分成 2 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运用品管圈活动展开临床护理;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评价 2 组患者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5.9% 较对照组 23.5% 降低( P < 0.05 )。 结论:在小儿重症护理工作中采取品管圈活动,有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小儿 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中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本院治疗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 50例,单双号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难耐受、食道黏膜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临床上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三腔二囊管开展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三腔二囊管 置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管理中心实施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及满意度。方法:择取 68例本 健康管理中心纳入的体检者,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奇偶 法对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 34例。参照组应用 常规护理,实验组予行健康教育,讨论的相关指标知识及 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体检时长短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实验组体检者知识掌握率( 94.12%)高于参照组( 76.47%),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健康管理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体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异物遗留或此类可疑不良事件体验及影响因素的认知,为制定手术器械可追溯管理、改进手术物品设计、管理术中异物遗留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通过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收集 10 名手术室护士访谈资料,采用 Colaizzi 分析法分析资料。 结果 通过整理、分析和提炼访谈资料,共总结出 4 个主题: 1. 术中异物遗留发生率低,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士对可疑术中异物遗留的认知与应对方式达到统一; 3. 术中异物遗留问题的影响因素多样化; 4. 加强手术器械监管,加快手术产品改进 。 结论 术中异物遗留发生率低,但存在一定 的 安全隐患; 手术室 管理者要增强手术团队的安全意识,规范医护人员术中操作,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生产厂商 要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快可追溯手术产品研发与设计,进行手术器械全生命周期研究 ; 建议相关部门加快 手术器械使用与管理规范指南的 制定。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异物遗留 隐患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 100 例,根据患者所实施的康复护理情况将 b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仅落实基本的良肢位摆放、抗痉挛干预,下床活动做好防跌倒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 FAM 评分、 BI 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以上两项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 Bartherl 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Bartherl 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提高其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床边早期康复介入 脑卒中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教学法帮助护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才能,团队沟通技巧,组织协调技能以及在实习期间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对准 PBL对护理实习生临床学习实践阶段的特点,引进 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实习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临床能力。通过实践发现,将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当前临床教学对护生自身临床思维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PBL,护生,临床思维培养
  • 作者: 陈晨 2. 通讯作者:李彩霞 1.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2.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0-07-16
  • 出处:《护理前沿》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其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高,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备受医患青睐,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诊治方式。介入治疗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手段,建立大型杂交手术室也成为越来越多综合性医院的发展趋势,而介入导管室的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学药物,污染物品,长期处于 X射线的照射下, DSA造影机的噪音环境中 ,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做好导管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刻不容缓。
  • 简介:【 摘要 】 目的:了解村民对细菌性痢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探索开展细菌性痢疾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农村村民细菌性痢疾防治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大屯村 260名村民,作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知识普及问卷调查及宣教干预对象, 比较宣教前后知晓率,分析宣教效果。 结果:宣教干预前,村民对细菌性痢疾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 30.78%,宣教后 65.56%,防治知识宣教前为 24.74%,宣教后为 75 . 8 2%。宣教干预前后 9个项目及总体知晓率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1)结论:对村民开展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知识宣教取得了积极效果, 对村民开展防治知识宣教对 增强村民对细菌性痢疾预防能力,保障农村村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直接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术后的心理痛苦程度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18年 12月到 2019年 6月经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后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 110例,在手术前及术后出院当天采用温度计量表及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应用方差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该类患者手术前后发生显著心理痛苦( DT≥4)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①术前痛苦评分平均为 4.18±1.49分, DT≥4分发生率为 68.18%。术后的痛苦评分平均为 5.42±1.76分, DT≥4分检出率为 90.00%。本调查得出术后患者痛苦程度远高于术前。②单因素分析显示 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医疗费用报销方式、收入水平、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与患者显著心理痛苦有着密切关联( P<0.05) 。③相关因素显示术前患者痛苦主要体现在紧张、抑郁、恐惧、与老人孩子相处等方面,术后则突出在疼痛、紧张、经济问题、在意外表和形体等方面(P<0.05) 。结论:经穿刺确诊后直接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痛苦,且两组患者其相关因素也存在很大差异,临床医护人员要据患者手术前后痛苦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以有效缓解其心理痛苦程度。

  • 标签: 乳腺癌,术前和术后,心理痛苦,相关因素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晚断脐联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护理早产儿脐部感染中的控制效果 。方法:按照不同断脐时间将 于我院娩出的 126 例早产儿 分成参考组(行早断脐结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 60 例 ) 、实验组(行晚断脐结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 66 例 ) 。比较两组早产儿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脐部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 与参考组相较,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更短,胎盘残余血量更少,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P<0.05, 比较有统计学 差异。 结论:晚断脐结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早产儿贫血发生率 ,减少或避免早产儿脐部感染,值得临床借鉴及应用 。

  • 标签: 晚断脐 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 早产儿 脐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住院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期对该类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 548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与我院 2017年体检中心参检 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 644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营养相关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结核患者的体质指数、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均明显降低。结论: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医护人员应针对肺结核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 , 尽早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 标签: 肺结核 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