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卫生学校中,病理是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与之密切联系的是实验课,对延伸课堂教学及辅助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病理课程的教学效率,相关的工作者要不断的探究和加强思考,致力于培养创新性、基础扎实、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病理实验课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教师要加强该内容的教学思考。

  • 标签: 卫生学校 病理学 实验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的特点。结果男19例,女9例,年龄30~65(44±2.5)岁,所有患者均无典型肾肿瘤的表现。Bosniak分级:III级22例,IV级6例。术后病理提示18例MCRCC患者表达CD10,15例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20例表达上皮膜抗原EMA。结论MCRCC是一种病理分期早、预后良好的疾病,掌握病理特点,减少误诊。

  • 标签: 癌,肾细胞 肾疾病,囊性
  • 简介:目的分析胃镜诊断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其原因,找出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对5389例胃镜诊断与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76例胃镜诊断胃癌与活检诊断有差异的病例进行胃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诊断三者对比分析。结果胃镜下诊断为胃癌608例(11.28%),活检诊断胃癌393例(7.2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胃镜诊为良性病变中活检证实为胃癌17例(0.36%)。76例胃镜诊断胃癌与活检标本组织病理检查有差异的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胃镜及检活检结果均相差甚远。结论胃镜下准确取材是获得正确活检诊断的重要前提,取材不当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尤其重要。

  • 标签: 活检组织 胃镜诊断 胃癌 胃镜 对比分析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120例患者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得出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表明,120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在乳腺脂肪癌、乳腺囊性病变以及乳腺癌等疾病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达到100%,对于所有患者所检测出来的肿块,在超声影像学中确诊的乳腺良性肿块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达到97.5%。结论超声影响表现在乳腺肿块中所诊断出来的良恶性肿瘤结果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且准确的诊断依据,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和理论。

  • 标签: 乳腺肿块 超声影像表现 病理学 对照分析
  • 简介: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疗单位仍采用巴氏分类法诊断宫颈细胞学涂片。随着TBS诊断方法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接受这一最新的诊断报告方式。本文将542例宫颈细胞学涂片以TBS诊断报告并结合DNA倍体分析,结果有78例经TBS检查细胞形态有异常改变,但其中只有一例可以诊断为恶性(考虑为CIS),其余77例均不能作出肯定的恶性诊断。将此78例患者再取材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有6例经DNA倍体分析仪分析为多倍体(DI>2),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阳性检出率为TBS诊断报告结果的6倍。由此可见,在诊断宫颈细胞学时,以“TBS”结合DNA倍体分析,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更有帮助,阳性率及准确性更高。

  • 标签: 宫颈癌 细胞病理学 TBS DNA倍体分析 诊断
  • 简介:【摘要】冷冻保存,因其能有效延缓腐烂过程,延长保存期限,已经成为国内保存尸体的主要方法。但是,近几年,不断有学者提出,采取冷冻保存法可能使尸体发生一些非特异性改变,从而对法医鉴定工作造成一定干扰。在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权威文献报道内容等,从多方面总结了尸体经过冷冻保存后对法医病理鉴定的影响。

  • 标签: 尸体 法医 病理学鉴定 冷冻保存 影响
  • 简介:摘要金属硫蛋白(MT)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可结合多种金属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MT具有4种亚型(MT-1、MT-2、MT-3和MT-4)共11种功能性异构体,但其确切的生理功能尚不明了。MT可能具有维持微量元素的代谢和稳态、重金属解毒和拮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同时,MT基因及其多态性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肿瘤、神经变性以及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而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由于MT基因的多态性可影响其蛋白表达及功能,对MT基因多态性与病理过程的关联性作一综述,为探讨MT的病理理学意义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金属硫蛋白 基因多态性 病理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2例)及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病理科(10例)2009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诊治的32例CF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波形蛋白、CD3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D117、S-100蛋白等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行C-KIT、PDGFRA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是否有ALK基因重排或MDM2基因扩增。结果患者年龄范围15~63岁,平均40.8岁,男性12例,女性20例,11例发生于胃,4例发生于腹膜后,4例位于卵巢,阴囊、纵隔、头颈部各2例,胸腔、肺、肾上腺、肾脏、乙状结肠、附睾和输卵管系膜各1例。大体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实性肿块,肿瘤最大径0.6~10.0 cm。镜下特点均为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织内伴有钙化或沙砾体形成,纤维母细胞稀疏,间质内散在或成片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梭形细胞恒定表达波形蛋白,9.4%(3/32)病例表达CD34,而calponin、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S-100蛋白、SOX10、STAT6、β-catenin、ALK、CD117、DOG1、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均呈阴性。全部病例行FISH检测ALK均无重排,11例发生于胃、4例发生于腹膜后及1例发生于乙状结肠的病例行C-KIT、PDGFRA分子检测均未见突变,4例腹膜后病例FISH检测MDM2均无扩增。结论CF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不同部位CFT应注意与其他良恶性梭形细胞间叶性肿瘤相鉴别。

  • 标签: 组织细胞瘤 良性纤维性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术前CT显示病变为界限较清楚的低密度影,其内混有网纹状的软组织密度影,MRI显示SE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呈水样密度,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较难分辨肿物性质及良恶性。组织学形态上,由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黏液样基质及毛细血管网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脂肪母细胞呈S-100阳性,CD99阳性,CD31、CD34阴性。结论黏液性脂肪肉瘤因组织病理的多样性,导致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低密度水肿样,诊断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可助于确诊。

  • 标签: 黏液性 脂肪肉瘤 影像学 病理学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NTRK重排间叶源性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新加坡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从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5例手术切除标本,采用EnVision法检测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相关基因并对NTRK基因重排进行克隆性分析。结果该组5例患儿,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从3个月到13岁,部位包括软组织(膝、胸腔、腹壁)和肾,肿瘤大小为4.5~12.5 cm。组织学检查主要呈梭形细胞肿瘤,浸润性生长,可伴有炎性细胞。免疫表型上,肿瘤细胞阳性表达Pan-TRK,分子检测均存在NTRK基因重排,包括DCTN1-NTRK1的发现。除2例目前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其余均为无疾病进展病例,随访时间9~29个月。结论NTRK重排间叶源性肿瘤,其肿瘤发生部位广泛,组织学图像多变。免疫组织化学Pan-TRK可以帮助诊断,NTRK基因检测确认其存在重排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不能完整切除或有复发、转移病例建议靶向药物治疗。

  • 标签: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靶向治疗 间叶源性肿瘤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病理是临床医学专业中最为重要的重点学科之一,在高校的临床教学中受到非常大的关注,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病理对学生今后的临床水平提升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今人们对医生的专业素养以及临床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病理的教学应该要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学科自身的特点与高校的教学目标确立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本文将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病理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严谨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并且给出具备教育参考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 标签: 病理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桥梁学科
  • 简介:病理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中职医学教育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因此,中职《病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就新课改下中职医学教育《病理基础》教学模式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 标签: 中职 《病理学基础》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特殊染色主要是借助于相应的成分来进行染色,以此来更好地掌握组织、细胞之中的正常结构,亦或者是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场物质、病原体以及病变等情况。特殊染色本身就属于现代病理技术范畴,将其有效的应用在其中对于组织器官结构、病态下的细胞等一系列改变情况都存在良好的明确作用,而且还能借助于这一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由此可见,现代病理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应用价值显著,而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现代病理学技术 特殊染色 应用价值
  • 简介:新的明确了法医工作者可参与医疗事故鉴定,这对广大的法医特别是法医病理工作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客观的死因鉴定、法医病理参与尸检的优势和医疗纠纷的鉴定工作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法医病理鉴定对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法医病理工作者如何做好鉴定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鉴定 鉴定工作 工作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猝死。本论文旨在通过法医病理的角度,分析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案例,探讨其致病机制、诊断标志和预防措施。我们通过对多个PE猝死案例的尸检结果和临床资料的研究,系统性地总结了PE的病理特征,包括病理理学改变、组织学变化、死因判定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本研究还对PE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提高PE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法医病理学,猝死,血栓形成,肺循环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病理特征探讨。方法将我院2019-2021年的136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切除为标本,根据破裂损伤时间将其分成了 、 。常规染色后观察破裂边缘和出血区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破裂和出血区边缘SMA阳性细胞的表达规律。结果脾脏损伤后6h内有纤维素渗出,7~12h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13~24h内少量SMA阳性细胞分散,25~48h很多SMA阳性细胞网状呈现,49~72h出现的大量SMA阳性细胞。每组SMA阳性细胞量含统计学差异(P<0.05)。73h~7d、8~14d肉芽组织产生;超过14d形成瘢痕。结论通常,通过出血区边缘组织变化状况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脾破裂损伤的时间可通过SMA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纤维素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和瘢痕形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不能通过含铁血黄素沉积精准判断。

  • 标签: 人脾破裂损伤 时间推断 法医诊断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将PBL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病理基础》中,观察并分析教学成效。方法 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为研究时段,选取我校120名病理科学生,将其均分后进行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和PBL教学模式(观察组)的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别为96.67%、98.33%、93.33%、96.67%、98.33%,组间数据信息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信息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PBL教学成效明显,将其运用到中职《病理基础》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PBL模式 病理学基础 中职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