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诗歌历来注重形式美感。各国的诗人费尽心思,将韵律和结构巧妙地结合,创作了无数名作。英国表演诗人罗杰.麦格的具象诗——40-Love,在结构、词汇、音韵、句法、修辞上都体现出了它特有的魅力,研究它有助于人们对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有更深刻的了解。

  • 标签: 麦格夫 40-Love 文体
  • 简介:《和高一新生聊聊语文》《细节:成功作文的催生素》《考场作文记住八句话》《考场作文写不下去怎么办》《易误写的熟语184例》《旧料翻新五法》《怎样描写送别最感人》《议论文怎样记叙才得体》《语言表达题设计》《考场作文的“五步联想法”》《考场作文如何展示出个性风采》《发挥潜能——谈谈考

  • 标签: BLOG 考场作文 耕夫 语言表达题 个性风采 高一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章汉(1905—1972),原名谢启泰,江苏武进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共中央外事小组第一副组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章汉在党的指派下,曾两次南下广东,到香港从事党的领导工作。第一次到香港工作的时间是1931年3月至1932年1月。期间,他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代理书记。

  • 标签: 谢启泰 江苏武进人 党的领导 国民党反动派 副部长 爱国民主
  • 简介:陆文的作品数量不算多,但抛出一篇是一篇。什么叫做"一步一个脚印",陆文的创作作了很好的体现。陆文并非苏州人,但长期落户苏州,讲话明显带着苏州口音,节奏不急不徐,笃笃悠悠,少有豪言壮语,话却实在独到。比方说,对"作品一篇要比一篇好"的流行说法,他随心向往之,却老老实实表示,难于做到。他说,写作品不大可能节节高,不能像造高楼那样,今天造座六层工房,明

  • 标签: 陆文夫 苏州园林 苏州人 作品 营造 中短篇小说
  • 简介:在汉字上古音中,余之""读音如蒲、如薄,与发(读如泼或拨)、貊、亳等字读音可通,"余"读音通娄、闾,余作为少数民族语辞,其意义很可能是"貊人"。橐离、高句丽、豆莫娄以及作为北沃沮别称的置沟娄,读音语尾与"余"音同,可能是其出自同一族群的标识。

  • 标签: 夫余 汉字 上古音 读音
  • 简介:最近几年,英国泳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子运动员,她们屡屡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上夺冠,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在2009年罗马世界锦赛上夺取100米仰泳冠军的杰玛·斯普斯(GemmaSpofforth)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英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项目上争金夺银的主力大将。

  • 标签: 故事 女子运动员 2009年 国际赛事 100米 游泳项目
  • 简介:自译在纳博科的文学翻译中占据了重要的部分。他在自译和他译中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但他在自译中所采取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则真正体现了他作为作家和翻译家的追求。他在翻译中所表现的不同语言之间的互文性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性使他形成了独特的译文风格,亦成为自译研究的重要对象。

  • 标签: 自译 自译方法 互文性 对话 风格
  • 简介:陈立先生今年已满百岁,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他是一位仍然健在的历史人物,在当年中国“四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淡出政坛后,由于两岸分治,碍于台湾当局种种制约,半个世纪里,始终再未踏上归乡路一步.

  • 标签: 纪实文学 短篇 当代 陈立夫 历史人物
  • 简介:    表1 美国1947年每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 ,    四、里昂惕之谜的其他解释  里昂惕之谜的另一种解释是里昂惕使用的是两要素(资本、劳动)模型,里昂惕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在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 标签: 之谜解释 夫之谜 惕夫
  • 简介: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中共党史的人来说,“二陈”、“C·C系”、“中统”等名词自然是耳熟能详的了。台海两岸的学者对陈立这一历史人物及其相关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由于特工系统的秘密性,外人很难一下子搞清“中统”的组织结构、指令系统、运作程序、行动原理等问题,因此如果由陈立本人来谈他对“C·C系”、“中统”的看法和有关情况,一定是很有意思的。

  • 标签: 《陈立夫访谈录》 历史事件 中国 生平 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是卢沟桥事变后教育部设立的两所国字号联合大学之一,设立的初衷是收容平津流亡师生,恢复大学教学秩序。随着战事的常态化,教育部长陈立开始考虑高等教育的地域平衡问题,改组西北联大之意遂起。改组过程中,面对来自校内外如潮的反对声浪,陈立犬凭借其强固的权力基础和铁腕手段,一一化解,一举奠定今日西北、特别是陕西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 标签: 西北联合大学 陈立夫 徐诵明
  • 简介:<正>一、小说的描绘对象、思想、人物和对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卡拉马佐兄弟》(1880)描写的是俄国外省的一个贵族家庭。在俄国农奴制转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贵族家庭原来的优雅的外观逐渐丧失,联结家庭的道德纽带已不复存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不理解,各自追逐自己的目

  • 标签: 《卡拉马佐夫兄弟》 复调小说 长篇小说 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