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进行护理,并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观察。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折的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30例,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循证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的患者来说,应当运用系统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如此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和恢复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骨折 护理模式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差异性。方法利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病人标本,记录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结果,将同样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胶体金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对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存在差异,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高。结论对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处于临界状态的标本,应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微粒子酶免法 ELISA 胶体金免疫沉析法
  • 简介:目的:探索小鼠髁状突形态发育及此过程中RUNX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胚胎14.5d(E14.5)至出生后7.5d(P7.5)的小鼠下颌骨,制备髁突矢状位切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UNX蛋白表达分布。结果:E14.5开始,髁突间充质细胞聚集,而后逐渐分化出完整的软骨细胞分层,髁突逐渐由半圆变扁平。免疫组化示RUNXl、2阳性信号主要位于增殖层、前软骨细胞层及部分肥大层细胞,RUNX3阳性信号主要位于前软骨细胞层及肥大层。髁突前后部,RUNXl、2在前软骨细胞层的信号强度较肥大层更高。RUNX整体的表达呈现双峰曲线。结论:髁突前后部成熟较晚,更易发生改建。RUNXl、2协同作用于软骨细胞分化早期,RUNX3调节作用于软骨细胞成熟期。

  • 标签: RUNX1 RUNX2 RUNX3 髁状突 小鼠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总结动态中和系统(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Dynesys)作为融合或非融合器械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discdisease,DD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应用Dynesys治疗DDD患者51例,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本组病例单节段34例,双节段15例,三节段2例,使用方法包括非融合、融合和混合应用,其中单节段融合12例,非融合22例,双节段非融合5例,混合应用10例,三节段1例非融合,1例混合应用。共固定70个节段,其中融合23个节段,非融合47个节段。手术方法:融合节段行椎板开窗减压、侧隐窝开放、间盘切除、PLIF(自体骨或混合骨粒),非融合节段仅行椎板开窗减压、侧隐窝开放、间盘有限切除。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并通过侧位X线片和CT二维重建评估融合节段的椎间融合率,动态侧位X线片评估非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保留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3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5.9±1.7,术后2.0±1.5(P<0.05)。下肢痛评分术前7.3±1.6,术后1.6±1.5(P<0.05)。ODI指数术前(61±19)%,术后(22±13)%(P<0.05)。47个非融合固定节段中有31个(66%)节段保留有椎间活动度,活动范围2°~6°,平均3.5°,但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23个融合节段均无椎间活动度,融合率56.5%。无不可逆性神经症状加重、内植物失败、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Dynesys治疗DDD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混合应用不同方式中个体化选择。作为非融合器械使用仅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作为融合器械使用,能够提供椎间足够稳定,但植骨融合率低于坚强固定。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种抗生素治疗方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计算治疗成本,以探究合理用药方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0人,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使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克林霉素进行治疗,并观察各自的疗效和费用。结果四组方案疗效均在90%左右,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费用方面B组和D组要低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四组方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是左氧氟沙星治疗费用较少,性价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用药。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 药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arkraySP4430干片式生化分析仪进行方法比对,探讨不同仪器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糖(GLU)三种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以日立7180作参考仪器,arkraySP4430作为比对仪器,每天选取新鲜血清,分别在两台仪器上测定该三个项目,并记录结果。通过统计学计算,检测两组结果有无良好的一致性。结果两台仪器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r>0.975)。结论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生化分析仪 比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在妇科手术麻醉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使用罗比卡因进行麻醉的妇科手术8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浓度组45例,作为研究组,高浓度组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收缩压及舒张压相关血液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前,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率(82.5±8.6)次/min,低于研究组(104.9±9.2)次/min;舒张压(95.4±12.8)mmHg,低于对照组(103.1±11.5)mmHg;收缩压(142.5±13.6)mmHg,低于对照组(134.9±13.2),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1.1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67%,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低浓度0.5%罗比卡因进行妇科手术的麻醉,患者的体征情况改善良好,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进行临床应用,能够达到比较理想麻醉的效果。

  • 标签: 罗比卡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达克宁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病例,其中30例使用200mg的达克宁栓,阴道给药,七天为一个疗程,标记为对照组,另外30例使用400mg的达克宁栓,阴道给药,三天为一个疗程,标记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效果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其中阴道灼烧感2例,局部红疹2例,治疗组阴道灼烧感1例,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3.3%远高于治疗组3.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0mg达克宁栓缩短了医治的时间,操作简便,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不同剂量 硝酸咪康唑 达克宁栓 念珠菌性阴道炎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西洋参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甲醇、乙醇、水三种不同试剂结合浸泡提取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三种方法提取皂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述不同提取液中Rgl、Re、Rb。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gl、Re、Rb。在测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实验方法可以在相关工作生产中实际应用。不同提取方法中人参皂苷Rbl含量略有影响。结论乙醚脱脂50%乙醇超声提取法中的人参皂苷Rgl和Re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乙醚脱脂甲醇回流提取法中人参皂苷Rb,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

  • 标签: 西洋参 总皂苷 比色法
  • 简介:ElNinoModoki是近年发现的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与传统的ElNino的"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本文利用1979~2010年冬季降水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ElNino和ElNinoModoki对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ElNino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我国华南地区受其西侧异常西南风影响,获得充足的水汽供应。另外,高层抽吸作用增强,上升运动加强,对流发展,降水偏多;而ElNinoModoki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我国华南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华南地区高层抽吸作用减弱,上升运动减弱,对流减弱,并且水汽供应不足,导致降水偏少。

  • 标签: ELNINO ElNinoModoki 西太平洋副高 水汽输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真空垫固定法以及采用高精度骨盆盆腔和腹部病人固定膜具(以下统称为通用体膜)固定法的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在直肠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采用何种固定方式能更进一步地减少直肠癌放疗摆位中的误差。材料与方法将4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真空垫来固定患者;B组采用通用体膜固定的方式来固定患者。在大孔径CT下定位时,均选取髂前上脊平面附近作为参考点放置位置,按5mm层厚扫描后传至计划系统。在加速器第一次治疗摆位时,激光灯对齐参考点后按计划的移床信息移动治疗床到治疗野中心,使用EPID验证系统拍摄正侧位验证片,以第一次摆位拍摄的验证片为准,与CT模拟数字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比较两组直肠癌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进出方向)、Z轴(升降方向)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两组在进出方向和升降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要明显低于A组(P<0.05)。A组为(0.387±0.080)mm,B组为(0.166±0.030)mm。结论在直肠癌放疗摆位中通用体膜固定法减少了直肠癌患者盆腔野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采用真空垫固定方法摆位的直肠癌患者精确性更高。

  • 标签: 真空垫 通用体膜 直肠癌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吸入麻醉药对妇科腔镜手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异氟醚组,术中吸入麻醉药单用异氟醚。B组异氟醚+氧化亚氮组,术中吸入麻醉药用异氟醚+氧化亚氮。术中监测病人血液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术后观察病人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情况及总住院日。结果B组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A组长;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苏醒时间、术中血液动力学、呼吸功能监测及总住院日无差异。结论氧化亚氮虽使妇科腔镜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延长,但不影响病人的整体康复。

  • 标签: 吸入麻醉药 妇科腔镜手术 胃肠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合并肺部病变患者行不同体位插胃管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合并肺部病变患者98例,将其按照插胃管体位分成端坐组、半卧组和仰卧组,对其插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插管方式易于接受和难于接受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组失败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且操作时间长(P<0.05)。结论在对患者行胃插管时应掌握好插管部位,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使患者易于接受,为治疗提供基础条件。

  • 标签: 腹部手术 肺部病变 插管体位 成功率 操作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核桩对Cercon氧化锆全瓷色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40例牙体缺损修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金属合金镀金镍铬合金桩核与Cercon氧化锆全瓷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非贵金属合金的树脂桩核与Cercon氧化锆全瓷修复,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的修复优良率为90.91%;对照组的修复优良率为7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con氧化锆全瓷与金属类材料进行应用能够有着更好的修复效果,且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不同材料的核桩 Cercon氧化锆全瓷色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会阴侧切角度,不同缝合方法对会阴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施行30°会阴切开,采用连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肉进行连续缝合;对照组施行45°切开,采用间断缝合法,对阴道粘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实行间断缝合后,最后皮肉连续缝合。结果实验组30°会阴侧切后进行连续缝合,会阴切口出血少,缝合时间短,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30°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

  • 标签: 会阴 侧切术 缝合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节约病人看病等待时间,缩短部分TSH免疫放射分析方法放置时间,观察不同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我们通过50例病人分别用两种采血管进行检测,每个病人分别用两种管子同时抽血,得到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放置时间对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结果无影响。

  • 标签: 放置时间 促甲状腺激素 放免分析 无统计学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解体检人群不同年龄中骨质疏松症的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体检的438例年龄在20~85岁的人群。均采用以色列Sunlight超声Omnisense7000超声骨强度仪测定前臂桡骨远端超声波速度。结果各年龄组男性骨密度均大于同年龄组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人群骨密度的调查有助于建立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提供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依据。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子宫脱垂合并张力性尿失禁进行治疗,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随机将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子宫脱垂合并张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患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合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而对照组则进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脱垂合并张力性尿失禁的病情程度与年龄之间呈正比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程度会跟着加重。实验组有两个病例在手术后出现肩部酸痛,在没有作相应处理的情况下自行消失了。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并伴有轻度发烧4例患者切口愈合较差,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合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操作较简单,出血少且恢复较快,可有效治疗子宫脱垂合并张力性尿失禁,可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子宫脱垂 张力性尿失禁 阴式子宫切除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功超声在患者不同体位时对血管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血管造影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锁骨下动脉均行仰卧解剖位、Adson位和Wright位超声检查,对各种和联合应用后的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双功超声在仰卧解剖位、Adson位和Wright位时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仰卧解剖位10.3%(3/29),Adson位89.65%(26/29),Wright93.1%(27/29),Adson位与Wright位联合运用后阳性率为93.1%(27/29)。联合位的运用可提高阳性率的检出,避免漏诊。结论不同诱发位联合运用可提高双功超声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能力。

  • 标签: 超声检查 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入路术式在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60例腰椎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治疗及康复过程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行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简称后路组),另外30例行前路减压钛网置入内固定术(简称前路组),比较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数改变,观察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随访检查结果示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组治疗后cobbs角度数减小、椎体高度增加显著,且明显优于前路减压钛网置入内固定术,两组检查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16例患者并发不同程度椎间盘退行性变,2例矫正治疗失败,与前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定型骨折安全可靠,疗效肯定,但恢复期有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矫形失败风险,临床操作应重视。

  • 标签: 腰椎不稳定型骨折 椎弓根钉固定术 减压钛网置入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