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患儿腰椎穿刺疼痛水平、家属焦虑水平,并分析陪护家属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四所二级以上医院行腰椎穿刺的190例患儿及陪护家属进行调查,采取FLACC量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量表)、视觉模拟量表(VAS)调查患儿的疼痛水平,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调查陪护家属的焦虑水平。结果190例患儿腰椎穿刺前后疼痛水平得分分别为 (2.86 ± 1.08)、(6.24 ± 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241,P<0.001)。患儿家属焦虑水平总得分为(73.78 ± 4.67)分,受患儿疼痛评分、患儿年龄、患儿腰椎穿刺次数、腰椎穿刺一次成功、医院级别、家属文化程度、家属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调整R2 = 0.574,F = 29.784,P = 0.001)。结论住院患儿腰椎穿刺的疼痛感处于较高水平,其陪护家属的焦虑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可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分层,采取针对性的方式缓解患儿疼痛及陪护家属的焦虑状况,促使腰椎穿刺的顺利开展。

  • 标签: 儿童 脊椎穿刺 疼痛 焦虑 多中心研究
  • 作者: 董蓓 张艳 徐晓霞 张玉姬 柳冉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31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腺外科,郑州 450008,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 450001,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郑州 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造口门诊,郑州 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六病区,郑州 45000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造口治疗师对职业生涯成功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为提升其职业生涯成功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于2020年8月2日—10月30日对河南省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获得认证1年以上的18名造口治疗师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Nvivo1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经过对资料的反复研读、分析,共提炼出造口治疗师对职业生涯成功感真实体验的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2个主题。结论应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职业发展的各项具体政策,减少造口治疗师的职业生涯成功感中的负性体验,避免专科护理人才的流失。

  • 标签: 造口术 造口治疗师 职业生涯成功感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确诊前的症状体验,以期为提高患者及早识别能力、及时就医率及制订相关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20年8月12日至9月8日山西省人民医院1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以症状体验模型为指导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归纳出4个主题。症状感知:疾病可以被预测、症状体验呈多样性和疾病容易被忽视;症状评价:正确评价和评价偏移;症状应对:自我应对和家庭-社会支持;症状体验过程的反思:就医行为和疾病认知不足。结论目前,ACS的识别依然是个挑战,患者应丰富相关知识,重视自身的症状体验,正确评价,及时有效应对。医务工作者应进行相关教育,提高患者识别疾病的能力。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症状体验 症状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本专业文化自信的真实感受,为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制订思政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1—12月选取广州医科大学2020级的33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护理本科生进行小组焦点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护理本科生对护理文化表现出正性和负性两面矛盾的心理体验,正性体验主题包含认可、接受和喜爱,负性体验主题包含冲突、抵触和困惑。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护理本科生对本专业文化自信的心理体验,建议护理教育者、管理者重视和强化护理本科生的正面体验感,并致力于改善护理本科生的负面体验感,开展相关针对性的文化育人和护理专业文化宣传,帮助护理本科生建立积极稳定的护理文化感知,培养护理本科生的护理文化自信。

  • 标签: 学生,护理 本科生 护理文化 文化自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真实体验,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政策制定及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自拟提纲对上海市不同区域内某六家不同级别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最终生成主题三个:态度与意愿、担忧与顾虑、行业发展期待。结论护理人员对于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呈乐观态度,但同时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有许多方面尚待完善,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共同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更好地发展。

  • 标签: "互联网+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 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的生活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纳入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7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提炼38个主题,归纳成14个类别,形成4个研究结果,分别为回归正常、负性体验、控制、孤立恐惧感。结论减重患者术后生活体验复杂且具有个体性,各种体验互相交互,并非单一存在,提示医护人员术后应该多角度关注患者,建立多学科随访团队和多元化随访方式,解决患者多层次需求。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生活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患儿腰椎穿刺疼痛水平、家属焦虑水平,并分析陪护家属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四所二级以上医院行腰椎穿刺的190例患儿及陪护家属进行调查,采取FLACC量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量表)、视觉模拟量表(VAS)调查患儿的疼痛水平,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调查陪护家属的焦虑水平。结果190例患儿腰椎穿刺前后疼痛水平得分分别为 (2.86 ± 1.08)、(6.24 ± 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241,P<0.001)。患儿家属焦虑水平总得分为(73.78 ± 4.67)分,受患儿疼痛评分、患儿年龄、患儿腰椎穿刺次数、腰椎穿刺一次成功、医院级别、家属文化程度、家属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调整R2 = 0.574,F = 29.784,P = 0.001)。结论住院患儿腰椎穿刺的疼痛感处于较高水平,其陪护家属的焦虑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可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分层,采取针对性的方式缓解患儿疼痛及陪护家属的焦虑状况,促使腰椎穿刺的顺利开展。

  • 标签: 儿童 脊椎穿刺 疼痛 焦虑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确诊前的症状体验,以期为提高患者及早识别能力、及时就医率及制订相关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20年8月12日至9月8日山西省人民医院1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以症状体验模型为指导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归纳出4个主题。症状感知:疾病可以被预测、症状体验呈多样性和疾病容易被忽视;症状评价:正确评价和评价偏移;症状应对:自我应对和家庭-社会支持;症状体验过程的反思:就医行为和疾病认知不足。结论目前,ACS的识别依然是个挑战,患者应丰富相关知识,重视自身的症状体验,正确评价,及时有效应对。医务工作者应进行相关教育,提高患者识别疾病的能力。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症状体验 症状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前列腺癌患者住院治疗的真实体验,为优化患者护理干预服务和患者出院后居家照顾服务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5月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运用NVivo.12软件及质性研究的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归纳出3个主题:生活转折的不适(生理病痛、影响社会生活、心理适应过程);复杂的治疗体验(住院治疗体验、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强烈的治愈期待(积极情绪、遵从医嘱行为等表现)。尽管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治疗经历各不相同,但患者都经历了从原有生活轨迹中脱离进入医院系统接受治疗康复的过程。患者对支持性照顾的各个维度都有不同需求,其中最希望得到心理层面的照顾与支持。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照顾需求更加强烈;患者在获知患病事实、承受经济压力、生活方式转变及疾病生理痛苦等压力下,易陷入心理脆弱状态。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焦虑、痛苦和不安的情绪疏导意识较差。因此,住院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与医护团队建立信任关系,获得足够的健康信息支持,对患者全程治疗和最终康复十分重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支持性照顾需求 癌症治疗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肿瘤专科护士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挖掘肿瘤专科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在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背景下,如何扩大肿瘤专科"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护理服务获益。方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回顾,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2名注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肿瘤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炼主题。结果肿瘤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的体验可以归纳为5个主题:意愿更高;认同度更高(自我认同、患者认同、社会支持);多重心理体验(压力体验:专科操作局限与沟通的压力;适应体验:"专科合作双人出诊模式"适应良好);专科服务的时间经济成本更高;服务项目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足。结论为了进一步扩大肿瘤专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让更多肿瘤患者在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获益,需提高护士专科认同度,从而提高从业意愿;增加护士培训,增强护士的综合应对能力;提高基于肿瘤疾病特点的政策经济支持;完善肿瘤专科"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

  • 标签: 互联网+护理服务 肿瘤专科护士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在陪护期间的真实体验,为管理者制订护理对策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借助Nvivo11软件管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产生4个主题:坚守与不放弃,坚守是缘于对医护的信任与肯定、不放弃是因难以割舍血脉亲情、坚持是因病友点亮生的希望;情感体验的时机性变化,急救期:对抢救无措和期待病情稳下来,并发症高峰期:理解疾病特点和关注治疗进展,稳定期:对预后不确定和渴望情感陪护;面对未来的无力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消极体验和积极感受并存,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陪护体验和需求呈动态变化,根据患者家属认知和需求,探索发展姑息医学,从积极的视角挖掘家属潜能提升应对能力,是维持家属稳定心理健康状态的途径之一。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家属 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角色体验的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讲授结合临床实际向学生讲解普外科理论实践技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角色体验型教学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本科护生普外科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本科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学习积极性及学生对实习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角色体验型教学在本科护生的实践教学中可明显提高护生的普外科专科知识和沟通能力,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本科护生 角色体验型教学 学习积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进行访谈,以期为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的症状提供依据,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性的症状管理,促进患者心脏康复。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8例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感知、症状评估、症状反应3方面分析。症状感知(perception)包括3个主题:躯体症状感知(神疲乏力;冠心病相关症状包括胸闷心慌,气促气短,心悸健忘,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头身困重,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疼痛,胸痛;以及夜尿频繁)、心理症状感知(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遗留现象)、社会适应改变。症状评估(evaluation):包括2个主题:分为主观、客观两方面。客观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突发生活事件等)。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因素、电子产品使用、睡眠认知)。症状反应(response):包括3个主题:身体与行为(身体与用药行为、身体与饮食行为、身体与运动、身体与中医护理技术);心理与行为;社会文化与行为。结果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在症状体验方面有多种表现及诸多影响因素,但多数患者担心西药的不良反应,不愿意采取西药治疗失眠,在中药汤剂的服用上存在难坚持性,愿意尝试中医中药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等方式促进睡眠。结论医护人员可以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方案,并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症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双心健康,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冠心病 失眠症 症状体验 症状反应 质性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运动医学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规培护士49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4人与试验组25人。常规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取自由配对形式进行体验式教学。教学后,对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进行考核,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运动医学科规培护士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护士对教学效果评价的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注重对运动医学科规培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增强规培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护士整体对教学效果更加认可。

  • 标签: 体验式教学 运动医学护理 规培护士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脑梗塞患者对患肢体康复训练的认知和真实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3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 Colaizzi 现象学 7 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脑梗塞患者术对患肢体康复训练的体验可归纳为5个主题:不能接受自身的改变;疼痛;对患肢康复效果的不确定感(担心,质疑患肢功能训练的效果);压力较大(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以及支持系统薄弱(缺少家庭支持,缺乏专业技术支持,渴望社会支持)结论:脑梗塞患者术对患肢体康复训练的疼痛较为明显,对患肢体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且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其运动体验,给予必要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 标签: 脑梗赛,患肢, 康复训练,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重症脑卒中患者ICU过渡期主要照顾者的内心体验,为构建ICU过渡期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法中的现象学理论,拟定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对8名ICU过渡期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质性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转出期望与迁移应激并存;感知医疗环境及护理方式的转变;自我感觉照顾能力不足。 结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ICU过渡期主要照顾者会产生不良情绪,心理感受和需求应该被关注。

  • 标签: ICU过渡期 重症脑卒中 照顾者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对中医专业医学生临床护理见习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临床护理见习要求的一年级中医专业学生72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名,同期交叉进行为期2周的护理见习。第1周A组参与人文体验式教学、B组为传统带教式教学,第2周两组对换。学习结束予人文素质问卷测试。结果:学生普遍认为,体验式教学对提高医患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有明显帮助;在人文关怀评分方面,体验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见习效果。

  • 标签: 护理见习 人文素质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用于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社区管理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率为6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观察组不依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用于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情境体验式学习 健康教育 高血压 社区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参加高龄老人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的内心体验。方法对11名参加高龄老人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取出学生内心体验的5个主题:自我价值的实现,职业素养的提高,志愿服务对象正向、积极的情感,志愿服务的压力,对志愿服务的期望。结论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内心体验,对学生进行临终关怀理念、原则、知识及技巧方面的培训。

  • 标签: 志愿工作者 临终关怀医疗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士对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认识及体验。方法从我院选出冠心病患者12例,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法,并在访谈结束后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认知、对健康教育作用必要性的认知、对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能力,加强心内科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落实。

  • 标签: 心内科护士 冠心病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