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是我国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在临床实践中,移植器官保护技术对提升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及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移植器官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推荐意见系统,针对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移植器官编写了《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年)》[1]。在国家肝脏移植注册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及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器官移植及器官保护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22中文版)》(简称共识)。本版共识重点更新了相关器官获取、保存、转运、质量评估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及相应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此外,还增加了包括以肢体移植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的内容。本版共识中的器官保护策略旨在促进临床器官移植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

  • 标签: 器官移植 器官保存 机械灌注 器官保存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等优势。为了科学、合理与规范地推广该技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国内专家,共同讨论形成了《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共识秉承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规范化与微创化原则,详细阐述了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术后管理与术后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外科手术 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 813万,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发症是老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延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主旨,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信息,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促进规范化预防、诊疗临床措施的实施,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

  • 标签: 糖尿病,2型 老年人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消化道异物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异物的种类、大小、性质和滞留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异。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处理,消化道异物可能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对儿童消化道异物的诊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2012年制定的“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对规范诊治该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有必要对该共识进行重新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组织专家修订了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字医学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等数字智能化技术逐步在胰腺疾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胰腺疾病由传统诊治模式向数字智能化诊治模式的转变。为了更好地规范化开展胰腺疾病数字智能化诊治,在2017年版《胰头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治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等组织国内从事该领域的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重点修订和增补了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导航手术技术在胰腺外科疾病诊治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临床应用要点,以供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数字智能化技术的胰腺外科医师参考和应用。

  • 标签: 胰腺疾病 诊断 三维可视化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混合现实 腹腔镜 导航手术
  • 简介:摘要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指眼科内眼手术后发生的与病原体感染相关的眼内炎。尽管经过努力,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在其诊疗和防治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问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联合国内白内障、眼外伤和青光眼等专业学组专家,综合国内外研究证据,经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防治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及提高其治愈率和患者视功能提供参考。

  • 标签: 眼内炎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诊疗准则(主题) 感染控制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是过敏性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当前临床应用的sIgE检测方法和检测体系多样,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缺乏实验室间互认的检测结果。正确解读sIgE检测结果需结合病史和(或)必要的其他诊断方法,但是国内尚无指导临床医师及检验医师正确解读结果的临床路径。为此,组织专家组制定本共识,全面阐述常用sIgE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及结果的临床意义,制订解读临床路径,旨在为基层医师、变态反应专科医师、检验医师等提供临床指导,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过敏原 特异性IgE 专家共识 过敏性疾病
  • 作者: 孙庆华 孙悦 闫美霖 曹静 李湉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北京 10004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人群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 100021 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保定 071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寒潮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南北差异。方法使用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收集我国280个区县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冷季(11月至次年3月)心血管疾病逐日死亡数据、气象资料及PM2.5浓度,采用非约束分布滞后线性模型,分析寒潮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和南北方的差异。结果2013—2018年中国280个区县冷季日均温的均值为5.4 ℃,日均相对湿度为64.4%,日均PM2.5浓度为73.7 μg/m3;平均每个区县的寒潮日为11.7 d/年,寒潮日的日均温为(-2.4±6.7)℃,M(Q1,Q3)为-1.5(-5.1,1.1)℃;每个区县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例数的均值为(6±5)例,M(Q1,Q3)为5(2,8)例。南方地区寒潮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百分比变化值(95%CI)为4.94%(3.69%~6.20%)(滞后 0 d),高于北方地区[百分比变化值(95%CI)为1.49%(1.14%~1.84%)(滞后 0~7 d)]。北方地区≥75岁年龄组的死亡风险较低,百分比变化值(95%CI)为1.63%(1.33%~1.93%)(滞后0~21 d);南方地区≥75岁年龄组的死亡风险较高,百分比变化值(95%CI)为5.18%(3.78%~6.59%)(滞后0 d)。结论南方地区寒潮所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北方地区,且南方地区风险高峰出现得更早。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死亡 寒潮
  • 简介:摘要临床孤立综合征通常是多发性硬化的最初起病形式。随着多发性硬化2017年修订版McDonald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以及反映疾病诊断和转归标志物的发现,有必要针对临床孤立综合征提出相应的规范化诊治流程。本共识由我国神经免疫性疾病诊治领域的多位专家结合临床经验对临床孤立综合征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向多发性硬化转化风险的评估以及相关治疗和随访等方面进行充分集体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

  • 标签: 临床孤立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在《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的基础上,结合近3年来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的临床实际,制订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这一指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流程管理、术前评估、血管内治疗策略、围手术期管理、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进行了广泛更新,旨在为临床实践给予规范性指导。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机械取栓 溶栓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6 min步行试验(6MWT)已广泛应用于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医疗干预效果以及疾病预后等,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规范、合理地应用6MWT,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肺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本专家共识,对6MWT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结果分析、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 标签: 运动耐量 6 min步行试验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纵观全世界减重代谢外科经典手术方式和新手术方式的布局与比例,胃袖状切除术以其日渐凸显的优势正成为最被接受和推崇的减重手术方式,其手术量甚至已超过“金标准”手术方式Roux-en-Y胃旁路术。在我国,这种趋势尤为明显。随着部分缺乏胃肠外科临床经验的医师以及更多年轻医师进入减重代谢外科,临床实践中相继出现操作相关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不足问题,包括消化道漏、出血、管腔及吻合口狭窄、内疝与梗阻、静脉血栓栓塞等。减重代谢外科是胃肠外科的分支,其专科医师应具备对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预防、预判和处理能力。笔者认为:通过对实验室指标、患者体征及相关检查的综合评估,果断选择时机、正确决策并采取有力措施是减重代谢外科医师的基本素养。

  • 标签: 普通外科 肥胖症 减重代谢外科 并发症 代谢疾病 减重手术 学科发展
  • 简介:摘要参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本文制定了面瘫和面肌痉挛的中国分级标准,从而实现了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分级标准的愿望,为射频治疗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把握射频终止时机,也为避免出现射频过度引起严重面瘫并发症提供了有力的判断手段。

  • 标签: 面肌痉挛 射频 面瘫 面瘫分级标准 面肌痉挛分级标准
  • 简介:摘要本章对脑性瘫痪的中医治疗进行了阐述,包括推拿、针刺、灸法、中药治疗及中药熏洗。具体涵盖了推拿手法及应用,针刺(包括头皮针、体针、电针、腕踝针、俞募穴速刺、揿针等)的操作及应用,灸法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中药治疗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中成药的应用、中药配合康复治疗,中药熏洗的方法及应用等。规范了推拿、针刺及灸法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规范了中药治疗及熏洗的分型辨证治疗,对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脑性瘫痪 中医康复治疗 推拿 针刺 灸法 中药熏洗
  • 简介:摘要本章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及临床实践经验,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口咽部护理、排泄问题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日常姿势管理护理、营养问题护理、疼痛问题护理、院内感染和家庭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等,提出了相关循证证据及推荐意见,为儿童康复工作者科学规范地开展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和管理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脑性瘫痪 康复护理 循证医学 管理
  • 简介:摘要《中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17版)》发挥了规范腹腔镜胃癌手术临床实践,提高腹腔镜胃癌手术安全性及质量,使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同质化的作用。随着新证据陆续发表,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新。《中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2版)》基于当前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参考最新国际指南与共识,结合中国外科专家组意见,针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等众多质量控制关键点,包括术前精准分期、手术风险及手术指征评估,术中手术操作,术后标本处理、病理学报告和随访等均提出相关建议和推荐。

  • 标签: 胃肿瘤 手术操作 质量控制 共识 外科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近年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已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推广应用。为了科学、合理与规范推广该技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订《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该共识秉承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规范化与微创化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与麻醉方式,手术器械与设备,手术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中转开腹指征,术后管理与术后常见并发症等,旨在规范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手术操作 专家共识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中国食管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食管癌筛查的效果。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食管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食管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食管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食管肿瘤 筛查 早诊早治 指南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