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哈尔滨铁路管内旅客列车供水水质卫生情况,并为改水提供理论依据,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方法 收集并分析哈站、哈西站始发旅客列车 2016-2019年供水监测数据。结果 对四年供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体合格率仅为 62.5%,影响水质质量主要因素为微生物指标和消毒指标。 结论 哈局管内近年来供水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急需提高供水质量,并提出建议。

  • 标签: 旅客列车 二次供水 监测分析
  • 简介:近年来,经过临床实践,对胰岛素功能有了新发现,对胰岛素治疗有了新认识,胰岛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临床使用率在欧洲国家已上升到30%左右,美国达到40%。因此,有学者认为:胰岛素治疗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实践 欧洲国家 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第二产程剖宫产46例患者,同时选取同期第一产程行剖宫产者46例,比较两者母婴结局之间差别。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第一产程剖宫产发生率(P<0.01)。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母婴发病率,尽量避免第二产程行剖宫产。

  • 标签: 第二产程 剖宫产 母婴影响
  • 简介:第二磨牙正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一般不被患者所认识,大部分在因牙列不齐就诊时被发现,部分甚至是在矫治后期或结束因第二磨牙萌出异常才出现。笔者收集28例第二磨牙正锁病例,将矫治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于我院口腔门诊就诊发现第二磨牙正锁病例28例,

  • 标签: 第二磨牙 矫治后 门诊就诊 2009年 牙列不齐 萌出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应用第二足趾移植修复拇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拇指缺损47例患者采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结果术后47例全部存活,其中4例发生顽固性血管痉挛,经治疗缓解。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协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0例;良15例;中7例;差5例。结论对于拇指缺损采用第二足趾移植修复再造拇指,既可重建部分手功能,又对供区破坏和影响不大。

  • 标签: 拇指 第二足趾 再造 移植
  • 简介:摘要随着剖宫产手术比例不断上升,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也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二产生剖宫产。本篇论文通过对133例剖宫产病例(其中55例第二产生剖宫产)手术指征,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记录分析。

  • 标签: 剖宫产 第二产程 手术指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第二产程剖宫在第一产程产时特点及母婴并发症,探讨如何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方法对第二产程剖宫产246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行第一产程剖宫产24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内科并发症。比较两组剖宫产在第一产程产时特点以及母婴并发症之间差别。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产时特点为潜伏期及活跃期延长,宫颈口扩张延缓或停滞,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胎方位异常,胎膜早破及继发性宫缩乏力;母婴并发症子宫切口撕伤、腹部切口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伤比第一产程剖宫产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母婴并发症多,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降低母婴并发症。认真观察产程、运用产程图及头位分娩评分法,及时发现并处理难产因素是主要预防第二产程剖宫产措施。

  • 标签: 第二产程剖宫产 并发症 产时特点 硬膜外麻醉
  • 简介: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于1904年,是山东省首批、济南市第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1月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2012年9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成为全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是国际爱婴医院,省直保健定点医疗机构,山东省康复治疗技术定点培训医院,山东省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单位,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

  • 标签: 山东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 预防保健服务
  • 简介:巴西在世界针灸周期间,巴西中医学院提供了一系列免费活动,包括中医诊断、针灸操作、免费针灸美容、艾灸及唐氏综合征推拿治疗专家进行免费推拿、汉语言教学等,深受当地数百名群众喜爱。

  • 标签: 针灸 世界 唐氏综合征 中医诊断 按摩师 免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除手术、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效果,为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治疗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结合手术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比较2组肝细胞肝癌患者生化指标、AFP、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复发率、不同时间无瘤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3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生化指标TBIL、ALT、ALB、GGT差异限制,P<0.05。结论对肝细胞肝癌患者而言,经皮射频消融技术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二次切除手术 经皮射频消融 复发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对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膀胱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检结果均为T1期NMIBC。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术后均应用吡柔比星(3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实验组18例4周后行了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对照组18例未接受电切。术后膀胱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肿瘤复发率。结果18例行了电切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留者7例(38.9%),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2例(11.1%)。随访期间电切组肿瘤复发率为33.3%(6/18),对照组为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期NMIBC行电切可切除初次电切残余肿瘤,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次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出血中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00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连续性护理模对预防出血经验。结果实施前两出血率为156%,实施后出血率为72%,p值<005。结论通过这种连续性护理模式使患者得到了很好治疗整体护理,对预防出血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在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中应用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90例转移性前列腺癌并行去势治疗无效后诊断为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患者一般资料,对比首次穿刺和穿刺时PSA、PSAD、PSATZ水平,并根据穿刺结果分为合并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组(64例)和未合并IDC-P组(26例),比较两组PSA、PSAD、PSATZ水平。结果穿刺时PSA、PSAD、PSATZ水平显著高于首次穿刺(P<0.05);合并IDC-P组PSA、PSAD、PSATZ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IDC-P组(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在CRPC诊断中有利于明确有无前列腺癌成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 标签: 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 前列腺导管内癌 前列腺穿刺活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分诊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6月纳入患者3872例为对照组,2018年7月—12月纳入患者394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传统分诊模式,观察组实施分诊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对医院环境、设施,就诊过程,诊疗过程隐私保护,就诊流程满意度及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危重患者筛查率,跌倒高危患者预先识别率高于对照组(P<0.05),候诊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中应用分诊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就诊满意度,提升了门诊护理质量。

  • 标签: 门诊 二次分诊管理 心血管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道电切治疗T_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40例患者资料,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切除治疗法,实验组采用尿道电切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效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60%,参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发生膀胱癌复发现象,参照组复发膀胱癌6例,实验组复发膀胱癌1例,参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x2=4.329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对于T_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尿道电切治疗方法,可减少膀胱癌复发率,此种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二次电切 T_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严重不足患者中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上颌后牙区单牙或多牙缺失患者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2~49岁,牙槽嵴垂直骨高度1.5~3.0 mm,可用骨宽度≥6.0 mm,无急慢性上颌窦病变,提升区域无上颌窦纵隔。采用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共植入种植体33枚,种植体植入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根据上颌窦颊腭径宽度(sinus width,SW)将33个植入位点分为宽上颌窦组(16个,SW>15 mm)、中上颌窦组(12个,SW≥12 mm且≤15 mm)、窄上颌窦组(5个,SW<12 mm)。记录3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植入时稳定性系数、两术后即刻垂直骨高度,术后半年、修复后1年窦底骨高度变化,修复后1年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结果最终纳入23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41.2±7.6)岁。33枚种植体愈合期及修复后1年存留率为100%(33/33)。宽上颌窦组植入时初期稳定性系数(50.81±2.69)显著小于中上颌窦组(60.58±2.54)和窄上颌窦组(63.12±3.58)(P<0.05);宽上颌窦组第1术后即刻垂直骨高度[(7.99±1.13) mm]显著低于中上颌窦组[(8.95±0.81) mm]和窄上颌窦组[(9.18±0.90) mm](P<0.05);宽上颌窦组第2术后即刻垂直骨高度[(11.46±0.88) mm]显著低于中上颌窦组[(12.77±0.49) mm]和窄上颌窦组[(12.57±0.55) mm](P<0.05)。宽上颌窦组修复后1年边缘骨吸收量[(0.91±0.05) mm]显著大于中上颌窦组[(0.79±0.10) mm]及窄上颌窦组[(0.74±0.07) mm](P<0.05);修复后1年3组窦底骨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和窄颊腭径上颌窦应用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严重不足问题,其近远期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牙种植体 上颌窦内提升术 骨增量 骨整合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在剖宫产术中施行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剖宫产手术产妇180例,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后到新生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评分,麻醉起效时间,MAP,感觉阻滞评分,麻醉药剂量相比(P

  • 标签: 二次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