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以肺泡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富含类似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脂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点的少见疾病。自国内首例报道以来,目前报道不足700例。临床医师和影像对此病的诊断不够熟悉,我院于2011年诊治的肺泡蛋白沉积症2例,现将其临床,胸部CT,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文献复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医师 少见疾病 支气管内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2例儿童额叶癫痫(frontallobeepilepsy,FLE)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通过复习儿童额叶癫痫的相关文献,结合报告的2例该病,总结儿童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及治疗进展。结果临床上额叶癫痫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暂、很少出现发作后朦胧状态、常有夜间发作、各种发作形式可快速继发全面性发作或出现持续状态。脑电图可见额叶起源各种限局性异常。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苯二氮卓类等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结论额叶癫痫临床发作形式多样,临床可应用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 标签: 儿童 额叶 癫痫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并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我院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症状、病理诊断及治疗,并回顾文献对该病的相关报道。结果本例1患者以左侧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从胸水中查见恶性间皮瘤细胞得以确诊。例2患者以干咳及活动后胸闷气促起病,行胸膜结节病理活检确诊。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盆腔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并跟踪随访,术后6个月未复发,报道如下。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盆腔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瘤型麻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瘤型麻风的组织病理学、抗酸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及结论瘤型麻风传染性强、细菌数量多、病情重,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及抗酸染色

  • 标签: 瘤型麻风 抗酸染色 肉芽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增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诊疗特点。结果POEMS综合征患者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5例)、脏器增大(4例)、血管外容量负荷增加(4例)、内分泌改变(5例)等典型表现,还伴皮肤改变(2例)、骨损害(3例)、肾损害(2例)、贫血(4例)等。误诊3例,均曾被诊断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规律随访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3~33个月)。至随访结束,1例以DVD方案化疗,无病生存22个月,生存24个月;1例美法仑方案预处理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6个月;其余3例均处于无病生存期,其中,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无病生存9个月,另2例分别无病生存16、18个月。结论POEMS综合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漏诊,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POEMS综合征 临床特征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报道1例恶性疟疾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成功体会,并文献复习。方法:赴非洲施工的男性中国公民,回国3d后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并进展为淤斑、牙龈出血,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红黑色大便。体检:T40.5℃,P110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意识清晰,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紫癜及淤斑,牙龈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穆善耄拊右簟8谷恚?压痛,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5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2d后出现明显头痛、意识障碍、少尿。血常规提示贫血和渐进性血小板下降。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发现肝、脾稍增大。粪常规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血片发现红细胞内恶性疟环状体,考虑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入院诊断:脑型恶性疟疾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亚临床DIC。结果:入院后给予磷酸氯喹片首剂1.0g,第2、3天0.5g,分别口服,体温不能控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常规止血剂控制消化道出血的同时,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片:首剂160mg,6h后160mg,以后每日80mg,连续口服7d。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体温。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止血治疗后,血小板上升,控制DIC。但消化道出血仍不能完全控制,作电子肠镜提示肠黏膜息肉出血,给予息肉高频电凝切除。行保护肝、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后出院。随诊体温持续正常。结论:早期确立诊断、早期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和强化支持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疟疾 恶性 血小板减少症 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睾丸间质细胞瘤进行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均为单侧无痛性睾丸肿大,光镜下肿瘤为中等大小的多角型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肿瘤的生长方式一般呈团、条索或弥漫分布。免疫组化抑制素、波形蛋白均阳性。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瘤是极少见的,临床易误诊,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镜下可出现多种组织结构,应与肾上腺性征综合征、结节状Leydig增生、大细胞钙化性支持细胞瘤及精原细胞瘤等鉴别。

  • 标签: 间质细胞瘤 睾丸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总结乳腺错构瘤的诊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 1例乳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采取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此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错构瘤。文献综述分析提示,此类疾病较为罕见,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较高。乳腺错构瘤经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故多主张手术切除( 1)。结论 乳腺错构瘤诊断明确后,应手术治疗。本病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术后极少复发( 1)。

    关键词:乳腺错构瘤;诊断;治疗;预后 引言 乳腺错构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根据乳房组织参与的主要类型,曾被命名为脂肪纤维腺瘤、腺纤维脂肪瘤和纤维腺脂肪瘤等( 2) 。现将2019年 1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诊治的 1例乳腺错构瘤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报道并做文献分析。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 58岁,以“体检发现右乳肿物 4年“为主诉入院。 4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有黄豆粒大小肿物,未予重视及治疗,近来肿物增大明显,遂于延边妇保院门诊就诊,查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增生,右乳结节( BI-RADS 2),右乳中等回声 ---考虑脂肪瘤。后为系统诊治目的到本院,专科情况:双乳对称,双侧乳房皮肤表面无静脉曲张,无红肿,无橘皮样改变,无酒窝征。双侧乳头乳晕对称,双侧乳头无内陷,挤压无溢液,皮温正常。右乳外上象限 10点位,距离乳头 5cm处可触及 5*4cm大小质软肿物,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佳,无压痛,左乳未触及明显肿物。行右乳肿物切除活检术。 1.2实验室检查结果 活组织检查结果: (肉眼可见 )右乳外上象限可见 6*5*1.2cm大小质软肿物,成脂肪样,有包膜。术中病理诊断为右乳脂肪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乳腺错构瘤(腺脂肪瘤)。 2讨论 2.1乳腺错构瘤多为大于 35岁的女性发病 (3)。乳腺错构瘤由杂乱排列的乳腺组织组成,具有明显的边界,通常具有可压缩性( 1) 。一般认为,乳腺错构瘤的发病机制是发育异常所致,并非真正的肿瘤。该病发展缓慢,瘤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即有减慢或自行停止的可能,但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可出现肿物迅速增大。该病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乳头溢液和间断性胀痛,一般为单发,多位于乳晕后或乳房边缘区,尤以外上象限多见(4) 。曾有乳腺错构瘤进展为浸润性小叶癌的个案(5) 。

    2.2影像学特征 本病根据脂肪、腺体、纤维组织所占 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各异,临床易误诊,常与脂肪瘤、纤维腺瘤、乳腺腺病、叶状肿瘤等混淆( 6) 。 2.3辅助检查 钼靶( X线)对乳腺错构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乳腺 MRI诊断准确度相比 B超、钼靶高,提示乳腺 MRI检查是较好的术前检查手段,但价格昂贵,临床并未普及。 乳腺彩超彩超 超声表现为乳腺组织内界限较清楚的椭圆形 或类圆形肿物,有较完整包膜,内部回声由肿块内所含细 胞成分比例不同表现各异,血供常不丰富,超声总体提示 良性病变,但对诊断错构瘤准确性不高。本组病例术前均 未正确诊断,说明超声对错构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原因 是该瘤图像的多样性 (6)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脂肪母细胞1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除,随诊2年无复发。结论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虽有局部复发,但无转移及恶变,治疗方法为局部完整切除,需与粘液脂肪肉瘤鉴别。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治疗 预后
  • 简介:POEMS(polyneuropathy,organomegaly,endocrinopathy,m-protein,skinchanges)综合征又称Crow—Fukase综合征(以下简称本病),是一组罕见的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有多系统损害及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临床症候群。而糖尿病也可存在弥漫性对称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本病如以糖尿病为初发表现,易造成误诊。现报告1例并作相关文献复习

  • 标签: POEMS综合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腹股沟是躯干与下肢相连接的区域,其中,髂外血管由此穿过进入下肢并移行为股血管。这一结构使其周围存在一些薄弱的部位,使得在股血管周围有腹外疝形成的可能。其中较为常见的即股疝(股血管内侧),较少见的有Hesselbach's疝(股血管外侧)、Teale疝(股血管前方)、Serafini's疝(股血管后方)以及Laugier's疝(较股血管更偏内侧)。近来,我院收治Laugier's疝1例,就此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报告。

  • 标签: 文献复习 腹外疝 血管周围 股血管 髂外血管 腹股沟
  • 简介:目的探讨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宫内外复合妊娠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诊断为“宫内外复合妊娠”。结论宫内外复合妊娠极为少见,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容易误诊。提高对宫内外复合妊娠的认识可避免误诊,提高正确诊断率。对要求保留胎儿者,及时正确处理可带来良好结局。

  • 标签: 宫内外复合妊娠 宫内妊娠 异位妊娠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女,49岁,住院号1051159,因"发现盆腔包块10+年,腹胀1+月"于2012年09月21日入院。患者自诉10+年前于常规妇检时发现盆腔包块,体积不大,月经无明显改变,10+年来无特殊不适。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就诊于"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行盆腔CT平扫提示中下腹部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4.0×14.0×9.3cm)。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脏无特殊,右下肺呼吸音稍低,全腹膨隆,包块上界平脐,移动性浊音(-)。专科情况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接触性出血,无举摆痛。子宫常大,前位,盆腹腔内扪及一平脐实性包块,直径大小约15cm,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尚可。双侧附件扪诊不清。患者入院查胸片提示1、右侧胸腔中量积液2、肠淤积?盆腔CT增强提示1、腹腔内巨大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可能性大,不排除卵巢来源可能2、盆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ca125>600.0U/ml。患者因述胸闷、气短,且胸片提示右侧胸腔中量积液,于2012年09月23日行胸腔引流穿刺,引出胸腔积液呈淡血性,先后两次将胸腔积液送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未见恶性细胞,查胸水生化、胸水抗酸染色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12年09月28日在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盆腔包块及左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淡血性腹水,取30ml送脱落细胞检查,吸尽腹水约200ml。探查盆、腹腔被一直径约20cm大小实性、质韧包块占据,包块呈类圆形,探查包块来源于左侧附件。完整切除左侧肿瘤及附件送冰冻,子宫及右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冰冻病理回示"左侧附件及盆腔肿瘤组织"平滑肌瘤。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按术前谈话及患者意愿行“筋膜外全子宫+右附件切除术”。术后患者胸闷、气短、腹胀症状较前明显缓解,复查胸片提示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回示(2012-11207)"左侧附件及盆腔肿瘤组织"平滑肌瘤,部分区域富于细胞。(2012-11247)1、子宫腺肌症,宫内膜呈增生期改变;2、慢性宫颈炎伴纳氏囊肿形成,部分上皮及腺体鳞化,部分被覆鳞状上皮内见挖空样细胞,符合CINI改变。3、"右附件"卵巢见副中肾管囊肿形成,输卵管未见显著。术后12天患者康复出院。出院诊断左卵巢平滑肌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