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星海音乐学院原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关伯教授80华诞.关教授作为学院音乐理论学科的奠基人,在国内颇具影响的音乐学家,在音乐领域辛勤耕耘60余载的老教师,回顾其人生的轨迹,总结其教学与科研的成果,对学院的学科建设,对音乐理论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我们于2003年8月1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在关老师家中进行了采访.他讲述的经历多姿多彩,他对人生的体验透彻深刻,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革命者与敬业的音乐家的人生轨迹.

  • 标签: 关伯基 音乐家 人物访谈 生平 歌剧 粤曲
  • 简介:哥伦比亚的巴兰亚是一个拥有十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城市。它位于加勒比海岸和全国最大的河流——马格达莱纳河的河13,虽然在1813年才立为市级行政单位,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19世纪和20世纪都是哥伦比亚第一经济中心。因此其他城市和村落的居民也被吸引而来,他们也有自己鲜明和悠久的地方传统。巴兰亚市的商城特点,

  • 标签: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基亚 代表作 狂欢节 人类 哥伦比亚
  • 简介:英国雕塑家本·朗兰德兹(BenLanglands)与尼·贝尔(NikkiBell)的雕塑作品,试图表达这样一种关系:我们不仅占据我们工作与生活的空间,我们还积极主动地与他们发生关联。我们栖息于建筑中,并为它所影响。他们将纯粹的快乐注入到雕塑作品中。二人出生于伦敦,在工业学校共同学习之后,从1978年开始合作,作品涵盖了单色浮雕、大型地景设计的沙盘以及新媒材项目,

  • 标签: 贝尔 兰德 政治 雕塑作品 积极主动 共同学习
  • 简介:1505年3月,米开朗罗按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旨意来到罗马。教皇派给他一项非常宏大的任务:用5年的时间为他建一座陵墓,酬金是一万金币。陵墓要23英尺宽,36英尺3英寸深,26英尺4英寸高。墓周围要有40座和真人大小一样的雕塑。墓要自成一体,不需其它建筑支撑,里面还要有一个椭圆形的墓穴。在此之前,西方还未有过为一个人建造如此巨大陵墓的先例。我们根据现有文字材料重新绘制了这座墓的图纸。图纸表明,这座墓是基督教世界的概括:底层是给普通人的,中层是给有望升入天堂的先知和圣人的,最高层是给“末日审判”中超越了前二层的人的。墓的顶部有两位天使在“末日审判”那天引导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走出陵墓的图画。米开朗罗立即开始为这项任务做准备,但不久他发现教皇是个傲慢专横且变化无常的人。教皇对是否能为他找到适合的墓地感到怀疑,于是就作出更大的计划:重建并改建圣彼得墓。由于教皇一心想着这个新计划,他暂时推迟了原来的计划。米开朗罗一直设法让教皇给他一个陈述意见的机会,但没有成功,以致最后被教皇宫庭的看守从宫庭里扔了出去。4月17日,就在圣彼得墓开始动工之前,米开朗罗逃出罗马,怀着一腔悲愤跑到佛罗伦萨。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末日审判 基督教世界 佛罗伦萨 升入天堂 陵墓
  • 简介:安塞姆·弗是著名的德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以面貌多变,以及深邃的思想性和观念性闻名于世。弗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个体体验与历史记忆融合在一起,不但对二战后德国复杂的身份政治进行了清晰的表达,更对日常生活的精神性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关注弗1993年移居法国之后的作品,并以物质的形态转变为切入点,试图对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 标签: 转变 精神性 炼金术 废墟
  • 简介: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流派,在理论上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20世纪早期表现主义的风格,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犷的、原始主义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和探素内容、色彩等形式语言的独立性。其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心情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安塞尔姆·弗是该画派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 标签: 表现主义画家 德国 艺术 救赎 废墟 绘画流派
  • 简介:专业操守准则1.操守遵守本工作室的专业工作准则是本工作室每个保护工作者的责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可能影响专业决定,保护工作者必须时刻以准则的意图为指南。2.信息分享在专业范围之内,必须分享有关材料和操作方法的准确和全部的信息。在为研究目的寻找和公布此类信息时,必须重视业界已认可专业信息的重要性。注释:信息分享是指为了正当的专业检查和运用而公开有

  • 标签: 修复前 最低标准 保护工作 作品 修复措施 工作准则
  • 简介: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有一批受著名画家绘画作品启发写成的诗。本文选取其中以希腊裔意大利画家乔治·德·里科的作品为灵感来源的三首诗《废墟间的对话》、《神谕的衰落》和《烦人的缪斯》,通过对具体文本的细读,探讨诗作对绘画的几种演绎方式:情感潜入、记忆编织、借题发挥。围绕绘画原作的演绎,涉及情节、情感、主题等多方面,但都服从于创作者的主观需要。里科对普拉斯的影响,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重塑了诗人观察世界的方式。

  • 标签: 西尔维亚·普拉斯 诗歌 乔治·德·基里科 绘画
  • 简介:中国古典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而且能传播中国文化。舞蹈的演绎是优美动作的演绎,也是情感的表达方式。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艺术享受有了更高的追求,中国古典舞教学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古典舞表达最基础的内容,身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展示是衡量舞蹈水平的关键,它可以让舞蹈在视觉上变得更加优雅,更好地展现艺术的魅力。然而,由于客观因素和主观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典舞训环节经常忘记身韵展现的意义,忽视了身韵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舞蹈的展现和艺术性。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古典舞教学必须探索身韵与训之间的关系,并做好教学工作,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为舞蹈动作更好的展现奠定基础。

  • 标签: 古典舞 身韵 基训
  • 简介:新圣器厅(NewSacristy,1519-1534)既是米开朗罗最早的建筑设计之一,也是他唯一集建筑设计与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作品,体现了其对这两种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深刻探讨。新圣器厅向来是米开朗罗研究的焦点,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米氏整个计划背后的创作理念,学界尚乏深入的剖析。在维尔德、托内和奈高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文艺复兴盛期的"比较论"为大背景,对米氏的新圣器厅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通过对陵墓雕塑与建筑空间之间关系的仔细观察,并结合相关的草图和文献记载,透析米氏对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探索,并试图揭示他跨界的选择背后所蕴含的创作意念。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新圣器厅 文艺复兴 paragone“对比论”
  • 简介:古典舞的发忆根在传统之中,并以传统为依据。针对中国古典舞功能训练和风格训练脱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身韵中主干动作云肩转腰的剥离,从探寻其原型入手,为训的再发展找到一个传统支点,在第一层剥离中,阐述了身韵与戏曲舞蹈的关系:身韵是以戏曲舞蹈为依据发展而来,随后对戏曲舞蹈进行剥离,论述了戏曲舞蹈与武术的关系:武术滋养戏曲舞蹈,它的发展是以武术为依据。经过这二层剥离在最后结论部分,叙述中国古典

  • 标签: 风格训练 功能训练 再发展 武术 中国 古典舞
  • 简介:人人皆知历史的重要性,而历史本身也是最易被人遗忘的。回顾中国钢琴艺术走过的60年发展道路,我们需要将目光首先投向这条道路的源头。随着时光的流逝,在这源头上出现的人物和事迹已经变得越发模糊,难以描画。但是,这却更加激起笔者探索的愿望,力图将尘封的信息还原在纸面上。

  • 标签: 钢琴教育 新中国 艺术发展 奠基人 中国钢琴艺术 历史
  • 简介:维·堪达雷里(Givikandareli)国际著名的壁毯设计者和创造者、前苏联功勋艺术家、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美术学院教授,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高比林的艺术创作,是第一个在格鲁吉亚进行壁毯编织的艺术家。历经四十多年的求索与探寻,从挑选材料、到染色再到编织,亲手完成了二百多件大小不同的作品,被艺坛形象的誉为“高比林之王”。

  • 标签: 编织 情感 罗斯 力量 精神 格鲁吉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19
  • 简介:很多没有音乐感觉的学生从事音乐学习,我们常常评论某些学生学习歌唱的悟性好与不好,然而下压喉头的演唱方法产生不了良好的演唱结果

  • 标签: 中问题 吉诺贝基 意大利著名
  • 简介:在纯音乐体验问题上,维批判刺激模式将音乐作为物理刺激物,批判再现模式脱离音乐自身随意联想和对音乐“内容”进行主观臆测。这两种批判契合音乐聆听的事实。维提出体验纯音乐本身模式的观点,包括体验纯音乐的乐句句法属性、寻找主题、主题和副题的内在统一、普通情感和音乐的关。维认为情感属性是音乐的知觉属性,音乐的美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听众聆听时“辨认”情感属性,被音乐的美深深打动,听众被音乐的关打动时情感的“亢奋”状态是音乐的审美特征。这就区分了音乐的美和审美,区分了主体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态,明确了“音乐能否表现情感与听众能否被音乐感动是两回事”。但是,维认为情感对于音乐仅具有认知意义,没有意识到音乐体验从根本上说是感受性的而不是认识性的。

  • 标签: 彼得·基维 分析哲学 刺激模式 再现模式 体验纯音乐本身模式 普通情感
  • 简介:《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以下簡稱《考論》),是古典學術與京崑文獻結合的開拓性成果。作者谷曙光,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有着古典文學的良好學術訓練,對戲曲有着較高的品鑒與分析能力,他曾師從著名學者吴小如教授(1922-2014)。吴小如是首先提出“戲曲的文獻學”“唱片的版本學”“唱片的校勘學”觀點的重要學者。

  • 标签: 史料 曲文 分析能力 吴小如 出版社
  • 简介:2010年是著名音乐大师肖邦、舒曼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两位大师,秉承“推广先进音乐理念、挖掘培养中国音乐人才”的创办理念,“第二届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原北京“米开朗利国际钢琴音乐节”)将举办“纪念肖邦、舒曼诞辰200周年钢琴协奏曲选拔赛”。

  • 标签: 钢琴协奏曲 音乐节 选拔赛 国际 北京 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