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话题化结构限制在生成语法中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信息结构假设(BCI)认为提取难度与提取所在构的背景化程度或认知激活程度有关。汉语中的复杂名词短语、属格语位于句首位置时,容易成为关注焦点,因此这些构中的成分比较容易提取,从而形成所谓主宾不对称现象。双宾构、及物性构中宾语能否话题化由事件参与者在语言加工者认知中的激活程度来决定,而认知激活程度又由动词词汇义和构义共同决定。汉语话题结构中的提取限制主要由构的信息结构特征决定。

  • 标签: 话题化 提取 信息结构 移位限制
  • 简介:当助词“着”依附于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义时,“在+L+VP着”隶属于构“在+L+VP”,“着”只是动词VP的内在变体;当助词“着”表示状态持续义时,构“在+L+VP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文试图从构的理据形成、构意义、构组件VP的特征、构对构论元的选择等方面论证该类“在+L+VP着”作为构存在的独立性。

  • 标签: 状态构式 在+处所 VP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开始引入内容依托教学,这体现了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合理调整,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出该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 内容依托式教学 问题与对策
  • 简介:"X还在,Y没了"与"X没了,Y还在"两种构经一定的修辞动因重塑,从可推导出的初始义生发出不可推导的修辞义,即从语法构演变成为修辞构。二者作为语法构属同义句式,但作为修辞构却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句式。尽管二者都是通过与X存现状态的对比来强调Y的失去或存在,但各自的语义和修辞效果却因强调内容及X、Y之间关系的不同产生明显的差异。在"X还在,Y没了"演变过程中还存在两种非典型的修辞构,可视作处于典型的语法构和典型的修辞构之间的过渡类型。

  • 标签: X还在Y没了 X没了Y还在 构式 连续统 修辞动因
  • 简介:我刊长期以来致力于华文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等研究,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从2014年起,我刊陆续推出专题专栏,着力于学术前沿,讨论热点和应用研究,其中尤其推重华文教学类研究。为此,特面向国内外研究者征集专题专栏策划方案。

  • 标签: 专栏建设 华文教学 专题式 教学与研究 启事 第二语言教学
  • 简介:<正>《春秋·僖公16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公羊传》注:“曷为先言陨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又云:“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由这一组材料可以看出,上古人造句与理解句子不是按固有的语法形式来进行,而是按人的直观所感知的形象序列来进行的。就是说,上古汉语的语法是一种“隐形语法”,它隐藏在形象

  • 标签: 上古汉语 语句 现代汉语 陨石 汉宁 洪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汉语主谓复合词有着极强的成词规律性,但其滋生成词的能力却极低。文章尝试借助非宾格动词假设并结合词例,从动词语义与句法、词法之间的关系讨论主谓复合词的成词机制与构成类型。主谓复合词成词受到动词的“非宾格性”的影响,其名素的语义角色为客体,且具无生命、无自主意愿控制、被动存在等语义特征,动素仅为非宾格动词中的一小部

  • 标签: 主谓式构词 论元结构 非宾格动词假设 语义特征
  • 简介:摘要载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是景颇族5种支系语言中的一种语言。载瓦语中形容词重叠是常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其使用频率较高,且重叠的种类较多,有基的重叠(AA)、词根的重叠(k21AA)和词缀(XXA)的重叠等,重叠后表示的程度意义加深。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中性义、贬义类,下文中的AA、k21AA、AABB、ABAC重叠感情色由形容词来决定,形容词前附重叠(XXA)的感情色彩比较复杂,有的由形容词决定、有的由词缀决定。

  • 标签: 载瓦语,形容词,重叠式,语义特征
  • 简介:现代汉语动趋“V起来”可以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种基本语义类型,这些类型的重合又可以产生若干歧义结构。“V起来”的语义类型决定于V的语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动词分为若干次类,利用这些次类可以使“V起来”得到分化。位移义、结果义“V起来”与体貌义“V起来”在句法表现上存在着一系列对立,最为突出的是V的受事要求与位移义或结果义的“V起来”同现,而强烈排斥体貌义的“V起来”。这一现象可以概括为“受事同现准则”。

  • 标签: 动趋式“V起来” 语义特征 句法分布 受事同现准则
  • 简介:连动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李铁根本文考察连动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情况及其时态功能①。限于篇幅,这里只讨论二项连动。“V1”代表前项动词语,“V2”代表后项动词语。一、“了”、“着”、“过”的单用1.1“V1”中的“了、着、过”“V...

  • 标签: “着” 连动式 “了” 述宾短语 “过” 述补短语
  • 简介:“为+名1/代+名2”是上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形式,前人和时人对它多有研究和争议。本文认为,这个“为”字格式在表层上兼容了“为”字单宾、双宾和述补种结构,而从中分化出来的“为·之·名”则只能是双宾语结构。文章从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丽论证了这几种结构形成的不同条件以及对它们进行鉴别的具体办法,同时从理论和方法上对“为”字格式研究的是非作出了分析。

  • 标签: 上古汉语 句法形式 双宾语结构 语义关系 结构关系 格式
  • 简介:教师培训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关键环节,其内容、形式和方式都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本文从"菜单"培训的实施背景、具体内容、教研方式及其形式等方面阐述了"菜单"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课程改革 教师培训 “菜单式”教研模式
  • 简介:我刊长期以来致力于华文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等研究,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从2014年起,我刊拟陆续推出专题专栏,着力于学术前沿、讨论热点和应用研究,其中尤其推重华文教学类研究。为此,特面向国内外研究者征集专题专栏策划方案。

  • 标签: 专栏建设 华文教学 专题式 教学与研究 启事 第二语言教学
  • 简介: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为指导,讨论“互动”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建构原则,具体包括:(一)交际性原则:以问答互动为核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二)统一性原则:教师与学生的统一,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统一;()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课型、语言要素建构;根据学生特点、学习目的建构;(四)时效性原则:要注意可接受性和控制性。

  • 标签: 互动 教学模式 建构原则
  • 简介:本文旨在推出并介绍该模式的整个实施过程及效果反馈。该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框架是“以自主学习多元体系研究及多种实践板块为核心,以过程式大纲为指导,以任务型教学为根本,以小组合作、互惠互利的教学为手段,以课外、网络及自主学习中心等环境为条件,以形成性评价体系为保证,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其目的是通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自己学、思中学、做中学”的环境,使之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目的。

  • 标签: 自主学习 过程式大纲 合作学习
  • 简介:结合参与教学模式的组织过程,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和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建立大学英语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提出了评价方法。

  • 标签: 英语课堂 参与式教学 层次分析法
  • 简介:当不定式结构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是不定式动作的承受者时,这个不定式要用被动。例如:(1)Itwasimpossibleforlosttimetobemadeup.(2)Shedidn’tlikeherselftobepraisedlikethat。(3)Theonlysoundtobeheardwasthesoughingofthewind。因为名词’losttime’是’tomakeup’的承受者(1),’herself’是’topraise’的承受者(2),’sound’是’tohear’的承受者(3),所以这个不定式动词都用了被动,但是,这种修饰动作的承受者的不定式结构有时不用

  • 标签: 承受者 impossible 修饰句 nothing PLEASANT 表语形容词
  • 简介:摘要从之初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方法应运而生,弥补了传统任务驱动法的缺陷和不足,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 标签: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 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