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精英俘获”困境是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治理出现的突出问题。按照制度、关系、资源、身份四个分类标准,可以将“精英俘获”分为操作无章型俘获、关系网络型俘获、资源匹配型俘获、身份优待型俘获等四种类型。基于H省L县“组组通工程”的个案观察来看,“精英俘获”已经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治理出现公共利益受损公共性不足的肇因。自主型治理意在打破‘‘精英俘获”的限制,通过自上而下提高国家自主性和自下而上推动基层民主治理的有机结合,确保地方各层级权力运行体现公共性,该模式可以成为破解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精英俘获”困境的可资尝试。

  • 标签: 乡村振兴 公共事务治理 精英俘获 自主型治理 组组通工程
  • 简介: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正着力构建服务型村级组织,12345政府热线是服务型理念实践的重要体现。以12345政府热线的乡村实践为例,采用结构分析路径探讨服务型理念下国家-村级组织-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研究表明,在服务型理念下,农民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服务话语保护进行私利化需求的策略表达,政府利用技术治理和行政动员将行政压力转嫁到基层,村干部则通过平衡满意率、表述规范化、保留证据链等手段释放压力、规避责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服务理念在实践中被异化,服务型村级组织不仅不能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破坏了乡村社会公共规则,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实质治理,并不断弱化村干部治理的合法性,最终可能引发国家基层治理的风险。因此,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激发服务诉求,而在于重塑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

  • 标签: 服务型理念 基层治理 村庄公共性 基层合法性
  • 简介:村庄两委关系的实态受到来自变动中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具体的“过程与事件”的实时作用.要对变迁中的两委关系展开研究,就要同时关注宏观和微观层面因素的变化.研究将时间背景预设为改革开放至今时期,在对前者进行有机切分的基础上,运用“过程-事件”分析法,挖掘、还原和捕捉村庄“场域”内的“过程与事件”,考察两个时段内村两委的关系.在浙北L村①,“书记负责制”是改革开放后至税费改革前时段村庄两委关系的样态;而在税费改革后至今时段,两委关系演化为“书记指导制”.那么,这种关系模式的变因是什么,依循何种路径,未来趋向又如何,这些都是本文将要着重阐述和探讨的重点.

  • 标签: 村庄两委 书记负责制 书记指导制
  • 简介:关于行业协会与国家决策结构之间的互动过程与模式选择问题,学界存在争论。广东L县交通运输协会,提供了透视该问题的一扇窗户。协会与其主管部门L县交通局之间,形成了一种准法团主义的互动结构。无论从创建过程、运作过程、人事决策过程还是功能定位来看,这一结构都具有高度的国家主导性,可将之定位为国家法团主义。L县交通运输协会的经验只具有类型学的意义,只能代表民族地区自上而下型行业协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结构特征。

  • 标签: 国家法团主义 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