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化工、医药、电子、食品、纺织、造纸、轻工、军工、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工业品的双氧水中由于含有较多的有机杂质而无法满足电子工业或食品工业的需要,因此需要去除双氧水中的有机杂质。

  • 标签: 过氧化氢 双氧水 树脂
  • 简介: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标签: 隔离降雨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杉木林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和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的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的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的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的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影响与氮输入的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的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的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的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的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检测方法的精准性与准确性。通过对现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某种技术/方法)的新方法,以提高VOCs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准性。我们首先对现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其在VOCs检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足之处。随后,我们详细介绍了我们提出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VOCs检测的精准性和准确性,为大气污染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 标签: 大气污染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检测方法 精准性 准确性
  • 简介:通过室内设置30%~80%WHC(Waterholdingcapacity,土壤持水量,WHC)土壤含水量水平,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包括3种处理,处理1:干湿交替处理(30%-80%WHC交替);处理2:恒干处理(30%WHC);处理3:恒湿处理(80%WHC)。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培养过程,CO2排放速率均呈现波动式下降。湿润期CO2累积量显著高于干旱期CO2累积量,并且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湿润期与干旱期CO2累积值之差逐渐增大。2)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干湿交替并不影响土壤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群落结构,但对土壤放线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群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CO2排放 微生物 干湿交替 米槠天然林
  • 简介:摘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环节多、涉及面广等特点,导致投资控制三超现象突出,投资管理效果不佳。近年来,为了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确保建设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投资效益,推动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廉政建设和规范管理,促进交通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审计法律法规,实行全过程造价咨询与跟踪审计的有机融合,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规范建设管理行为,促进和提高建设单位管理水平、合理控制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全过程造价咨询 跟踪审计 融合
  • 简介: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及其采伐迹地形成的36年生杉木人工林0~20cm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dissolvedorganiccarbon)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米槠天然林改造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DOC平均含量及其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0—20cm层土壤DOC平均含量为60.79mg·kg^-1,比杉木人工林(41.24mg·kg^-1)高47.41%;2个林分0~10cm、10~20cm层土壤DOC平均含量差异明显(P〈0.05),且都是0—10cm层大于10~20cm层;米槠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DOC含量在季节变化中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冬季最小,但是两者的季节变化模式不完全一致;米槠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DOC的差异和人为干扰因素有关.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杉木人工林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季节变化
  • 简介:本文提供了采于1115个水井过滤器的7671个地下水样的分析结果(1993—2001年,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在丹麦,地下水被广泛用作饮用水。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的目标。是描述地下水的现状、发育以及地下水受到的影响。本文对丹麦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的计划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该项目所获得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被监测地区。所补充的数据包括约6000个供水井的供水系统的监测数据。除了农药(杀虫剂)之外。还必须着重考虑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许多其他有机化合物。以监测项目所得出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讨论。根据化学性质,对所监测的有机微污染物进行分类:芳香烃;氯酚;洗涤剂;卤化脂族烃;醚(MTBE);苯酚和邻苯二甲陵盐(或酞酸盐)。所监测地区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化合物是:甲苯(18.7%)、苯酚(14.6%)、二甲苯(10.9%)、三氯甲烷(9.5%)和苯(8.8%)。浓度常大于丹麦饮用水的最大残留限量(MRL)的5种化合物是:二丁基酞酸盐(d.buthylphthalate)(28%)、苯酚(14%)、2,4.二氯苯酚(10%)、三氯甲烷(10%)和五氯苯酚(7%)。总的来说。在1993-2001年的监测期间。在1115个被监测的水井过滤器当中,57.8%的过滤器被检测出至少含有一种或者多种化合物。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年平均出现率为19%。

  • 标签: BTEX 氯酚 洗涤剂 饮用水 地下水 微污染物
  • 简介:针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露头样品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高的现状,应用降解率法,探讨高-过成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恢复。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恢复取决于有机质类型,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Ⅱ型和Ⅲ型为主,也有部分I型。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碳恢复系数存在差异,I型、Ⅱ型、Ⅲ型有机质的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分别为2.45、1.42、1.04。有机质类型为I型和Ⅱ型的烃源岩,进行恢复前后的有机碳及生烃潜量变化显著,烃源岩评价等级也显著提升,而有机质类型为m型的烃源岩无论是有机碳还是生径潜量变化却不大。

  • 标签: 高-过成熟烃源岩 有机碳恢复系数 有机质类型
  • 简介:摘要:随着我市经济水平与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大气污染为代表的环境污染逐渐加重,引起雾霾天气等空气质量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繁多大气污染成份物中,挥发性有机物(

  • 标签:
  • 简介: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了总有机碳(TOC)测井资料,估算了所谓的Holdr,指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页岩气储层中连续小波变换分形分析的特点;Morlet是分析子波(analyzingwavelet)。这种方法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斯堡盆地巴奈特页岩下段一口水平井的TOC测井资料上得到了应用,结果清楚地表明,对于已知的甜点而言,其Holder指数并未表现出任何特殊的特征。这种方法可以在页岩气储层的其它测井资料上加以应用,以便对其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出有关页岩气储层中分形特征的一般规律。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分形特征 页岩气 有机碳含量 储层 美国
  • 简介:以得克萨斯州伊格尔福特组富含有机质页岩为例,介绍了预测诸如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破裂压力梯度(Fg)等非常规储层关键特征参数的一种方法。把以往所建立的岩石物性模型和岩石物理模型应用于现有的测井资料,生成了标定所需的参数曲线,即横波、TOC、有机质孔隙度和饱和度曲线。通过合成正演模拟评价了叠前地震数据,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预处理,以便改善AVO响应。通过联合叠前反演生成了波阻抗(AI)和切变阻抗(SI)数据体,通过对这些数据体进行线性内插计算了TOC。破裂梯度(也可以视为“可压性”)直接与泊松比和有效应力相关,可以由弹性性质来估算。破裂梯度与TOC具有非线性反比关系,即假设在空间分布范围有限的伊格尔福特组页岩区块内,孔隙压力分布具有横向和纵向均质性,则在TOC较高时,破裂压力梯度(FG)较低,因此可压性较好。

  • 标签: 破裂压力梯度 有机质丰度 得克萨斯州 非常规储层 页岩 福特
  • 简介:墨西哥南部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水管理。油流中的水增加了其处理费用,导致结垢,降低了采油量,最终关井(与修井费用有关)。甚至当产层中仍然含有大量可采油气时,也常常将这些层废弃以避免产水。

  • 标签: 交联剂活化 低相对分子质量 南部水波
  • 简介: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际有机包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暨第14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在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72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有机包裹体 地质流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短训班 应用
  • 简介:摘要:自2016年中央要求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以来,各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不少经验,但大部分措施、方法只是小范围、临时性取得缓和,问题仍层出不穷,甚至在原有的环卫体系下难点痛点更加突出和转移;本文透过纷繁复杂现象,深入剖析当今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痛点,用大量实践,结合千万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固有技术智慧,重新从“中国视角”构建垃圾处理应有的理论体系与核心装备,为怎样做好垃圾“分类处理”提供解决方案。

  • 标签: 垃圾分类,分类处理,分类综合体,联合批嘂,热解气化,生物质能,新能源,有机肥
  • 简介:通过多种仪器分析,测定了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4个沉积物柱状样品的有机碳(TOC)、酸可挥发硫化物(AVS)及重金属元素活性部分(活性金属)的含量,并系统讨论了其环境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三角洲沉积物中的有机碳、AVS和活性金属元素的分布受与河口的距离及沉积相带分布的影响。近河口细粒物质沉积区域的有机质受陆源控制,有机碳含量较高,AVS和活性金属元素含量高,活性铁的含量是AVS形成的主控因素,同时AVS也是多数活性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主要赋存形态。而离河口较远区域,有机碳含量受海、陆双向物源控制,AVS含量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两者含量均相对较低,活性金属元素含量也较低,多数金属元素(Cd、Cr、Cu、Mn、Pb、Zn等)主要以依附于铁的形态存在。根据上述沉积特点,将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沉积环境划分为3类区域5种类型,分别是一类区域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二类区域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问湾及三类区域中的前缘席状砂。

  • 标签: 胶州湾 有机碳 酸可挥发硫化物 重金属元素 环境响应
  • 简介:这份报告汇编了由采自得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二叠盆地内74口井的钻屑样品分析所得镜质体反射率数据(R0)(图1)。每口井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数据量为3到24个不等,这些数据反映了各井不同深度地层段的成熟度。这些年龄介于寒武一奥陶纪至白垩纪之间的样品的采样深度为200fl到22100fl不等。

  • 标签: 镜质体反射率 新墨西哥州 得克萨斯州 二叠盆地 东南部 西部
  • 简介:根据地球化学资料对美国科罗拉多州皮申斯(Piceance)盆地曼科斯(Mancos)组页岩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把上白垩统曼科斯组页岩奈厄布拉勒段划分成了6个化学地层。对间距大约32km的9口井开展了化学地层对比,其结果与基于伽玛和深电阻率电缆测井资料开展的岩性对比结果非常一致。基于电缆测井资料的岩性解释结果表明,奈厄布拉勒段及其同位地层主要由互层的钙质页岩和泥质石灰岩构成,其厚度向盆地西北方向逐渐增大。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在奈厄布拉勒段沉积的过程中,向盆地的东部,缺氧和钙质富集的程度都提高,而向盆地的西北部,陆源碎屑物质输入量增多,粘土富集程度提高。元素交会图表明,大部分硅都是碎屑成因的,而且向西和西北方向,奈厄布拉勒段的碎屑沉积体系特征越来越明显,而碳酸盐沉积体系特征则越来越弱。采用声波一电阻率曲线叠合法,基于△10gR计算了总有机碳含量(TOC)。结果表明,奈厄布拉勒段由富有机质地层和贫有机质地层组成。其TOC平均值介于1wt.%(贫有机质沉积地层)和2.37wt.%(富有机质沉积地层)之间,最大值出现在该盆地的南部和东部。根据元素和TOC资料估算了岩石的相对脆性,结果揭示了奈厄布拉勒段的地层变化性,塑性层(TOC高,ca含量和Si/Al比低)和脆性层(TOC低,Ca含量和Si/Al比高)交替出现。

  • 标签: 有机质丰度 科罗拉多州 区域地层 化学地层 盆地 页岩
  • 简介:本文对伊朗北部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上三叠统-中侏罗统Shemshak群页岩进行了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镜下研究(岩石评价热裂解,光导-uv显微镜)。研究发现: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至29.4%重量百分比之间(平均为1.2%),表明有机碳含量总体上为较差至适中。Shemshak群下部的上三叠统页岩主要为低氧一缺氧环境下的海相/湖相沉积,TOC平均为0.7%。Shemshak群上部的托尔阶-阿林阶页岩的沉积环境为有氧一低氧的较深海,其TOC值最低,平均为0.3%。Shemshak群不同段层的碳质页岩显示了最高的TOC值,平均为14.2%。最高温度(Tmax)值介于439℃至599℃之间,平均为300℃,表明有机质在深埋藏和活跃的沉积后构造活动中经历了高温。氢指数(HI)-Tmax关系图显示:表明存在蚀变有机质的Ⅳ型干酪根,其HI平均值非常低。孢粉相的特点是,无定形有机质占主导地位,它们绝大多数来自于海相-非海相浮游植物的降解。上Shemshak群生烃潜力很低,而下Shemshak群则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地区重要的有效烃源岩。后者在地质历史上可能在研究区的部分地区(例如,Tazarh地区和Paland地区)生成了数量可观的油气。晚三叠世早期(基梅里造山运动早期)古特提斯海道的封闭,以及随之而来的伊朗板块和欧亚大陆南部边缘的碰撞,导致厚厚的硅质碎屑沉积物沉积在构造活跃的隆起前缘(Alavi,1996:Seyed—Emami,2003)。厚厚的上三叠统-中侏罗统Shemshak群广泛分布于伊朗中部、东部和北部(Seyed-Emami,2003)。该群地层厚度最大达4000米,不整合上覆于中一下三叠统Elikah组碳酸盐岩之上,而中侏罗统Dalichai组泥灰岩和灰岩则不整合上覆于Shemshak群之上。厄尔布尔士山脉地区Shemshak群的沉积环境为海相-陆,包括湖相、河流-三角洲-深海相、

  • 标签: 有机质特征 碎屑沉积物 中侏罗统 上三叠统 山脉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