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热重-微分热重技术研究了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的热失重裂解温度,通过在线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分析研究了无氧有氧条件下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在300℃、600℃、750℃900℃四个温度的热裂解产物。研究结果表明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的裂解温度为161.3℃,在700℃时失重达到90.50%。无氧有氧条件下裂解产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而增多,有氧条件下裂解产物总数稍多于无氧条件,但种类有明显差异。无氧裂解有氧裂解产物主要为酮类、吡咯类、吡啶类、呋喃类、吡嗪类、吲哚类以及少量芳香族化合物。有氧热裂解产物的香韵分析结果表明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裂解产物具有烘烤香、坚果香、甜香、花香、奶香等香韵。

  • 标签: 1-L-谷氨酸-1-脱氧-D-果糖 热裂解 热重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研究烤烟品系LY1306经不同时间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及基因转录表达的变化,以明确其烟叶应激响应基因表达组学特征。【方法】采用15%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胁迫,分别测定干旱胁迫处理0h、16h、24h后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并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分析。【结果】LY1306烤烟叶片在15%PEG-6000处理下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较快,脯氨酸含量迅速提高。差异基因GO分析表明盐胁迫响应、赤霉素响应等生物过程,以及细胞质核周区转录因子活性等功能基因在16h、24h处理的样品中均表现为上调。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LY1306烤烟叶片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在干旱处理后16h24h的处理中均表现为上调。【结论】烤烟LY1306品系在15%PEG干旱胁迫下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为其抗旱生理表现的主要应激酶类,同时脯氨酸的积累也起到了积极的抗旱作用。赤霉素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及多种抗旱相关生物过程代谢通路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是LY1306烤烟品系抵御适应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干旱胁迫 转录组 烤烟 LY1306
  • 简介:本文采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GC-TEA)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4种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s)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前处理过程及仪器分析条件;建立了使用经抗坏血酸处理的玻璃纤维滤片收集卷烟主流烟气,用二氯甲烷萃取卷烟主流烟气中的TSNAs,萃取液经碱性氧化铝层析柱纯化,TSNAs通过GC-TEA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并对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98种卷烟样品中的TSNAs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型卷烟主流烟气中TSNAs的含量显著高于烤烟型卷烟;国外混合型卷烟中NNK的含量高于国内混合型卷烟.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我国卷烟烟气中TSNAs含量限量标准、建立技术壁垒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 标签: 卷烟 主流烟气 N-亚硝胺 GC—TEA
  • 简介:为全面了解国内外烟草科技论文的数量与分布状况,分析研究国内外的烟草科学技术研究动态,对2002~2006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共计2599篇烟草科技论文进行了统计,并采用改进后的分类方法和文献计量学等情报分析研究手段对科技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烟草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与国外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对遗传、农药、品种、育种等基础性的研究更为关注,而我国则更为关注实用技术;(2)我国烟草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与国外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对作为我国研究热点重点的烟草工艺、设备与仪器、计算机应用等技术相对成熟的实用性技术研究较少,而对烟气化学、吸烟与健康、烟草物理学、滤嘴与过滤技术以及卷烟包装材料等相对更为基础性的学科领域研究较多,发表了大量的科技论文;(3)在国际层面上,我国虽然有了明显进步,但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也远低于美国;(4)国内烟草科研机构相关大学在国内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高于其它单位。

  • 标签: 烟草科技论文 统计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方向
  • 简介:以来自14个省份的2000~2005年度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库存的烤烟为材料,研究了烤烟还原糖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统计学关系。结果表明:烤烟还原糖含量平均值为(21.30±4.40)%,有41.30%的样品还原糖含量落在16.00%~22.00%之间,与巴西优质烤烟还原糖含量(10.04%~22.50%)的符合程度为57.7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烤烟还原糖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低糖类烟叶样品的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明显高于中糖类高糖类烟叶样品,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在类群间的差异不显著;当烤烟还原糖含量在12.00%~32.00%的范围内,还原糖含量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刺激性、浓度、灰色评吸总分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但是还原糖含量与劲头燃烧性的回归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烤烟 还原糖 挥发性香气物质 感官质量 关系分析
  • 简介: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初烤烟叶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的Hotelling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近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的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的样品7个,当天预警的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叶霉变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初烤烟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麦角甾醇 霉变 HOTELLING T2
  • 简介:以调制后的2种烤烟、2种白肋烟以及1种晒烟为试验样品,在5年自然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不同类型烟叶内TSNAs其前体物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5种烟叶NNN、NNK、NAB、NATTSNAs总量均不断上升,经拟合符合二次曲线增长模型。白肋烟TSNAs的含量最高,贮藏过程中增加量最多,且以四川白肋烟NNNTSNAs总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晒烟,烤烟TSNAs含量最低,且在贮藏过程中增加幅度较小。TSNAs前体物生物碱及硝酸盐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以晒烟的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较大,以四川白肋烟降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最大。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类型烟叶间差异大,白肋烟硝态氮平均含量3076.50μg/g,比烤烟的28.05μg/g高109.68倍。烟叶TSNAs含量与生物碱硝酸盐相关性均较高,其中硝酸盐含量与贮藏后TSNAs含量的相关性比贮藏前更大,与TSNAs形成更为密切。

  • 标签: 烟草 贮藏时间 烟草特有亚硝胺 生物碱 硝酸盐
  • 简介: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控制烟叶陈化的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河南烤烟在陈化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前期(0~12个月)下降幅度较大,中后期(12~21个月)较缓,此后至陈化结束基本稳定。在整个陈化过程中,高温中湿处理的烟叶总酚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中温高湿处理,低温中湿的下降幅度最小,中温中湿、中温低湿处理的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稍慢,最终各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陈化过程中绿原酸与总酚、淀粉、总糖、烟碱、可溶性蛋白质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酚、总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01=0.977r0.01=0.967,芸香苷与烟碱、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总酚的相关系数r0.05=0.722。

  • 标签: 温湿度条件 陈化 烤烟 多酚类物质 化学成分
  • 简介:选取国内代表性烟叶产区的C3F等级烟叶样品,以及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用量较多的、与C3F等级接近的巴西、美国、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等5个我国主要烤烟进口国烟叶样品,卷制成单料烟。考察选取的进口烟叶与国产烟叶样品烟气焦油、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7种代表性有害成分烟碱释放量差异,分析了5个进口国家烤烟烟叶有害成分释放量特点。结果表明:国产C3F等级烟叶烟气的单位燃烧烟丝重量NNK苯酚释放量均值为最低,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最低。

  • 标签: 烤烟 烟气 焦油 危害性评价指数:7种代表性有害成分 烟碱
  • 简介: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GC-MS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得到的烤烟中性组分,建立了烟草挥发性、半挥发性中性化学成分分析的GC×GC-TOFMS方法。以云南楚雄产云烟85C3F烟叶为例,进行了GC×GC-TOFMS与GC-MS在分离能力、灵敏度族分离方面的对比,结果显示:①GC×GC-TOFMS的灵敏度提高了10.82倍;②GC×GC-TOFMS的分离能力大大提高,在1DGC-MS上峰形很好的一个峰,被GC×GC-TOFMS分离出8种成分,因此定量更加准确;③C1、C2、C3、C4取代萘因性质不同而在全二维谱图上明显地分为不同的族。可见,GC×GC-TOFMS在分离、定性定量族分离方面与GC-MS相比有明显的优势;④比较了国内6个主要烟叶产地云烟85的部分半挥发性中性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烟草中性化学成分的含量与各产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有关,以湖北恩施最高,其次是云南楚雄、贵州遵义、河南内乡、福建连城、山东安丘,但总量相差不大。

  • 标签: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烟草 中性化学成分
  • 简介:测定了10种国产白肋烟8种进口白肋烟的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生物碱含量及水溶液的pH值.结果表明,国产白肋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白肋烟.但国产白肋烟的pH值显著低于国外样品.对国产白肋烟的加料处理技术,从理论上做一定的探讨.

  • 标签: 毛细管气相色谱 非挥发性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生物碱 白肋烟 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