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在胆囊切除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应用。方法回顾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12例胆囊切除术后良性胆管狭窄行全覆膜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治疗的患者,包括12个月的中期随访结果。结果所有12例(100%)均成功放置,支架放置时间平均185±14天。支架放置期间相关的不良事件3例(25%)出现疼痛,2例(16.7%)出现胆管炎,1例(8.3%)出现胆结石,1例(8.3%)出现无症状性移位。12例(100%)均成功回收支架。拔出支架后每3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时间12.5±1.3个月,1例(8.3%)病人出现再狭窄,转由外科治疗,平均12.5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1.7%。结论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胆囊切除术后良性胆管狭窄,并发症,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弹簧圈栓塞联合支架辅助对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就诊的86例动脉瘤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支架组、常规组(n=43)。常规组行弹簧圈栓塞,支架组联合支架辅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支架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疗效更好,无严重不良事件。

  • 标签: 支架辅助 弹簧圈栓塞 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限定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选取时间: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共计60例,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治疗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术后患者身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长期生存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脏康复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纳米材料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相应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纳米生物技术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明确的产业化前景,特别是纳米药物载体、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微型智能化医疗器械等,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简单介绍纳米技术在肿瘤诊治和器官替代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

  • 标签: 纳米材料 技术 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高压处理明胶海绵(GF)、真丝线段和聚乙烯醇微粒(PVA,300—500μm)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以子宫出血、月经失常、贫血、下腹部包块等主要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随访复查瘤体大小、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发现真丝线段和PVA的疗效明显高于GF。结论PVA、真丝线段及GF三种不同栓塞剂治疗子宫肌瘤,以PVA疗效最佳且性能稳定;真丝线段次之;而单纯利用GF应慎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真丝线段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GF 栓塞材料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双环醇对免疫性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多点皮下注射BSA(9mg/ml).弗氏不完全乳化液,0.5mL/只。注射5次后(前两次注射间隔两周,后三次注射间隔~周),应用双向扩散法检测大鼠血清抗BSA抗体。抗体阳性大鼠尾静脉注射BSA(2mg递增至4mg/只),-周两次,继续8周。尾静脉攻击第4周始,给药组口服双环醇(100,200,300mg/kg/d),连续给药5周。采用生化法测定大鼠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前胶原(PⅢP),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RT-PCR法测定组织中TGF—β1,IL-1,IL-10,MMP-2mRNA的表达。结果:双环醇可明显抑制免疫性纤维化大鼠肝脏羟脯氨酸、血清透明质酸以Ⅲ前胶原水平升高,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均明显减轻。双环醇还可抑制组织中TGF—β1,IL-1,IL-10,MMP-2mRNA的表达。结论:双环醇对牛血清白蛋白诱发的大鼠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IL-1,IL-10,MMP-2mRNA的过表达相关。

  • 标签: 肝纤维化大鼠 保护作用 双环醇 免疫性 肝脏羟脯氨酸 IL-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天麻钩藤饮加减辅助治疗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100例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天麻钩藤饮加减辅助疗法。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组间比较,在治疗前无差异,在治疗后差异明显,观察组更低(P<0.05);阳上亢型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分析,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疗法满意度的比较方面,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辅助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疾病治疗有效性高,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天麻钩藤饮加减 辅助疗法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经彩超引导下经皮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的作用。方法对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结果71例患者中总穿刺次数计268次,平均穿刺次数3.77,取材成功率为98.13%(263/268),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病理最终诊断结果为:正常组织2例,血管瘤5例,肝炎并肝硬化2例,增生结节1例,原发性肝癌55例,转移癌6例;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5.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安全、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超 经皮肝组织穿刺 肝占位
  • 简介:目的:探讨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FNH的诊断能力。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近7年病理证实的35例FNH患者CT资料,对FNH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资料35例FNH患者中,30例为典型FNH、5例为非典型FNH,总共44枚FNH病灶;3例为内多发病灶、32例为孤立结节,32枚孤立结节中有12枚存在中央瘢痕、多发病灶中未发现存在中央瘢痕;44枚病灶在CT动态增强动脉期37枚明显强化,延迟期12枚中央瘢痕有10枚明显强化。结论:FNH的CT动态增强具有特征性表现及央瘢痕在动态增强延迟期明显强化特征,对FNH的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肿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从藤茶提取的双氢杨梅树皮素(APS)对慢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小鼠慢性损模型,并给予APS观察其对实验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总蛋白(TP),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含量和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及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APS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活性,血清HA含量和组织HyP含量,明显增高血清TP和ALB含量,同时可减轻实验鼠组织病理改变的程度。结论:APS对CCL4所致实验性慢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双氢杨梅树皮素 四氯化碳 慢性肝损伤
  • 简介:目的验证得宁片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Sureau等建立的能够体外复制表达HBV的传染细胞株-2.2.15细胞株,从体外角度,对得宁片的抗HBV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宁片对2.2.15细胞产生50%的抑制作用浓度为9.18mg/ml,无毒性浓度为4mg/ml。得宁片在无细胞毒性浓度范围内,随着得宁药液浓度增加,对表面抗原、e抗原的抑制程度亦增加,提示得宁片对2.2.15细胞HBsAg、HBeAg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本实验从细胞水平证明得宁片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理论上对得宁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的抗病毒作用进行了验证,对得宁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抑制作用 无细胞毒性 治疗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 抑制程度 表面抗原
  • 简介:1例49岁男性患者,因白癜风就诊于某皮肤专科医院,给予口服补骨脂颗粒(10g,bid),驱白巴布期片(3片,tid)等药物治疗,治疗后第30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58.2I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40.6IU·L^-1,γ-谷氨酰转移酶56.0IU·L^-1,无乏力,无黄疸及皮肤、黏膜出血,无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无腹胀、腹痛、呕血、黑便等。治疗后第32天来我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ALT1190IU·L^-1,AST206IU·L^-1,γ-谷氨酰转移酶52IU·L^-1,当日收入院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复合辅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保治疗后肝功能逐渐好转,入院治疗36d复查肝功能示:ALT48IU·L^-1,AST25IU·L^-1,γ-谷氨酰转移酶32IU·L^-1,患者治愈出院。

  • 标签: 补骨脂颗粒 驱白巴布期片 药物性肝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
  • 作者: 何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平昌县人民医院何海【摘要】目的研究在脂肪肝诊断过程中采取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计65例;再抽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共计65例。回顾对照组体检报告中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并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肝功及血清学指标上均劣于对照组,统计学P<0.05组间项目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脂肪肝诊断依据。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达美施乙肝三号治疗乙肝后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对照试验,60例乙肝后纤维化,肝硬化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达美施乙肝三号组)及对照组(天然维生素组)。疗程为52周,每12周随访一次,并于停药12周后随访。部分病人治疗前,后作活检。所有病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作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相关肝功能检查,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M,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检测及影像学B超检查。结果:共有60例病人入选,58例病人按方案要求完成治疗。共有20例病人作二次活检,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治疗52周后,治疗组纤维化病理组织学疗效总有效率为74.13%,显著高于对照组21.95%(P<0.05),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10%,显著高于对照组30.24%(P<0.05),治疗后治疗组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41%(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达美施乙肝三号中药复方能有效,安全地治疗乙肝后纤维化,肝硬化。

  • 标签: 达美施乙肝三号 中医药治疗 乙肝 肝纤维化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肝癌患者切除手术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后,观察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凝血功能。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 81 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脏切除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根据用药差异性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各 40 例, 41 例患者,分别实施氨甲环酸( TA )联合生理盐水( NS ),氨甲环酸静脉注射联合氨甲环酸微量泵注,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凝血功能。 结果 TA 联合 TA 治疗后组中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 24h 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 24h 输血量、输液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门阻滞时间较对照组长( P < 0.05 ),组织切除量与对照组相比无较大差异( P > 0.05 )。研究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好, P < 0.05 。 结论 对肝癌患者切除手术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同时降低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肝癌 肝切除 手术 出血量 凝血功能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NAFLD)是近年来被广泛认识并接受的慢性肝脏疾病,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的肝脏表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隐袭性、进展性、全身弥漫性、终身相伴的动脉病变,它可同时累及颈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动脉系统,而颈动脉是其好发和早发部位。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康 治疗 慢性肝脏疾病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缓控ofpanaxginseng,SPG)对四氯化碳所诱导的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人参总皂苷40、80、160mg.kg-1组,阳性药秋水仙碱0.1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7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疗程6周。实验结束后,股动脉采血,比色法测定血清中ALT、AST和匀浆中MDA、SOD的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HA、LN、PCⅢ、CIV含量;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技术测定组织中CTGFmRNA的表达。结果人参总皂苷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纤维化大鼠ALT、AST、MDA、HA、LN、PCⅢ、CIV含量,升高SOD水平,减轻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抑制纤维化大鼠组织CTGFmRNA的表达。结论人参总皂苷对CCl4诱导的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人参总皂苷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观察何首乌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毒性"量-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时-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脾、胸腺脏器指数。"量-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分别于药后4h、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水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4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24h;给药4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指数升高,其中4~6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醇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2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48h;给药2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指数升高,其中2~4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何首乌水提组分剂量在(5.5~30.75)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8.5~24.5)g.kg-1之间对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结论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何首乌 不同组分 小鼠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