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临床医生,面对患者视力无法提高,常常会有挫败感。然而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这样的低视力者。图片1显示的是人们由于远视力低下而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帮助人们克服困难的设施。这些包括光学设备,非光学设备,环境改造的建议,以及康复和特殊的学习措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展示如何评估低视力者,并找出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我们将概述可能的干预措施并给出指导方针。

  • 标签: 低视力 评估 干预
  • 简介:使用连续调幅声信号记录听神经动作电位的方法,测定了豚鼠耳蜗水平的调谐曲线。调幅声的频率特性优于滤波短声及短纯音。调幅声作测试声测定的CAP调谐曲线,均呈锲形,有锐利的尖顶。相隔3天测的CAP调谐曲线形状基本相同,曲线的Q10dB值、CF阀值和CF两边曲线的斜率在两次测试之间十分接近。作者认为:用调幅声作为刺激信号,可记录耳蜗水平的听神经动作电位,由此测得的耳蜗CAP调谐曲线,可为临床听力学进行听觉辨别功能评价提供新的手段。

  • 标签: 调幅声 耳蜗调谐曲线 复合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侵犯眼眶保留或剜除眼球对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1998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侵犯眶骨壁和眶骨膜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25例剜除眼球,18例保留眼球.比较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随访38~126个月,43例患者中,眼球剜除组3年生存率为56%(14/25),局部复发率为36%(9/25),保留眼球组3年生存率为55.5%(10/18),局部复发率为38.8%(7/18),其中1例为眶内复发.结论经术前或术后放疗,对侵犯眶骨壁和眶骨膜的鼻腔、鼻窦鳞癌,保留眼球组与剜除眼球组相比:有相似的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但保留眼球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 鼻窦 鳞癌 眼眶 眼球 处理
  • 简介:目的比较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同龄矫正视力正常的儿童屈光状态变化的差别。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诊为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儿童96例(174眼),按初诊屈光状态分为低、中、高度近视。分别比较近视性弱视眼组与同期矫正视力正常的非弱视近视眼组年均屈光度改变情况。结果非弱视组和弱视组近视屈光度每年加深(-0.67±0.74)D和(-1.09±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弱视眼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0.97±0.88)D,(-1.48±1.29)D和(-1.89±1.06)D,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非弱视眼分别为(-0.57±0.61)D,(-0.68±0.49)D和(-0.78±0.29)D;低、中、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度年均加深幅度均显著高于非弱视眼(P〈0.05)。结论近视性弱视儿童与单纯近视儿童一样,近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逐年增加,近视程度愈高,增加的幅度愈大。且初诊为不同程度近视性弱视眼的近视屈光度逐年加深幅度均大于非弱视眼。

  • 标签: 屈光不正 近视 弱视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24h眼压监测中夜间即刻坐位眼压值和坐起休息10min后测得的眼压值,探讨夜间眼压的不同测量方法对青光眼24h眼压昼夜波动的影响。方法对已确诊且未用药、未做过手术的48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1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24h眼压监测,每2h1次,其中测量夜间0:00、2:00、4.00眼压,逐个唤起患者后立即测,后嘱患者坐起休息10min再测,采用SPSS软件以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测量结果。结果夜间即刻坐位眼压值和坐起休息10rain后测得的眼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间眼压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坐位眼压值能更准确反映夜间眼压,对24h眼压测量及青光眼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24小时眼压 夜间眼压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绷带镜在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连续锁边缝合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1例(91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连续锁边缝合术,对照组45例术中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46例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d、5d、7d疼痛程度(VAS)评分,并统计角膜上皮愈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5d、7d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45,P1=0.000;t2=6.842,P3=0.000;t3=5.135,P3=0.000);观察组术后7d角膜上皮愈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80.00%(36/45),差异有22统计学意义(χ~2=5.680,P=0.017);观察组复发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32)。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锁边缝合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可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减轻患者眼部疼痛程度,并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原发性翼状胬肉 连续锁边缝合 配戴 角膜绷带镜
  • 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连续锁边缝合的两种不同结膜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左眼组: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组26例26眼;右眼组: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组26例26眼,两组中结膜瓣均采用连续缝合密闭切口,并检测术前1d、术后1d、7d、14d、30d、60d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结果两组间BUT、SchirmerI试验于术后1d、7d、14d、30d及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锁边缝合的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的小梁切除术显著降低了泪膜的稳定性,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我们主张以角膜缘为基底作为手术切口。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连续锁边缝合 结膜瓣 泪膜
  • 简介:当你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会自我保护,防止在工作中受伤。这不仅仅是说让自己不在一收到伤害,更是要注意不要让这种身体的损伤伴随你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造成的身体劳损会使你在以后得工作中能力下降,这就意味着你不能再在用同等的收入来维持你的家庭支出。因此你应当尽量在工作环境中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工伤,时刻注意保护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万万不可在安全方面耍滑头,

  • 标签: 自我保护 工作环境 安全第一 万不可 家庭支出 激光安全
  • 简介:眼睛是人类赖以正常生活的特殊器官,眼睛保健和眼病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对防盲治盲以及眼睛保健提出了明确要求[1].

  • 标签: 上海市 防盲 治盲 现状 分析 眼睛保健
  • 简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5年全国防盲工作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全国防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开展防盲工作的重点和策略;研究制定2006-2010年全国防盲工作规划。同时,还要对“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启动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中期评估事宜和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两天的时间,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我希望大家借此机会,广泛交流各地防盲治盲工作情况,借鉴各地有益的工作经验,在充分研讨,制定出我国2006-2010年防盲工作规划的同时,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推进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政策措施、有效途径。

  • 标签: 防盲治盲 白内障复明手术 白内障手术 世界卫生组织 眼科医生 工作研讨
  • 简介:目的探讨当前基层医院沙眼防治工作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方法对门诊记录的14600例沙眼患者依据年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是否接受正规有效治疗以及复诊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追踪随访。结果沙眼检出率高达22.86%,这与社会因素、个人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能接受正规有效的治疗和复诊率低密切相关。结论大力推广WHO的SAFE策略,开展"防沙"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治疗,降低沙眼患病率,提高沙眼疗效。

  • 标签: 基层医院 沙眼 预防和治疗
  • 简介: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通过对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认为造成护理安全问题和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方面的、管理方面及病人、社会方面的。只有依法行医、恪尽职守、加强自律和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改善社会对医院的再认识,建立协调健康的医护关系,合理应用人力资源,优化护理管理制度,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才能有效解决护理安全问题。

  • 标签: 眼科 住院患者 护理安全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的护理经验,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施行的31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围手术期周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配合护理
  • 简介:“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病的防治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卫生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根据“1991—2000年上海市防盲和初级眼保健规划”的要求,十多年来,我区的眼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特别是在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残联和各街道的通力协作下,我区广大眼病防治人员本着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宗旨,围绕着防盲治盲;社区、

  • 标签: 初级眼保健 防治工作 防盲治盲 上海市 老年人 眼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总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在防盲工作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200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患者的视力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及总结.结果与术前视力比较,视力明显提高,术后3天,3个月视力达0.5以上55.1%,75.7%,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差异不大,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术后复明效果好,操作简单,手术经费低的优点,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有效补充,适合在基层医院复明工程中推广.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治疗
  • 简介:2010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工作会议于2010年8月27~28日在广州市远洋宾馆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处长樊静,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组长赵家良,副组长樊映川、管怀进、何明光、孙乃学,组员黄丽娜、贾亚丁、李建军、刘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会议 防盲 学分 眼科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