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手术最小量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在直视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在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裂孔精确定位及中度冷凝,巩膜缝线固定外加压块,所有外加压均采用修剪后小硅胶海绵块,只固定巩膜褥式缝线1对。多发性裂孔于每个裂孔处分别于巩膜表面以1对褥式缝线固定硅胶海绵。所有手术眼均未行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术中并发症,手术损伤小;手术后眼底检查外加压精确地顶压裂孔,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2眼高度近视于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者18眼,不变2眼,下降2眼。结论最小量外加压手术优点是精确、可靠、创伤小,能避免传统巩膜扣带手术一些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巩膜扣带术 最小量 视网膜脱离 硅胶海棉
  • 简介:丙烯酸酯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这两种晶状体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它们在本身材料(化学和物理特性)、植入特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视功能、生物相容性、眼内炎、后囊膜混浊和晶状体钙化、前囊膜收缩和位置变化)、联合手术中应用(与硅油黏附性、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等方面的比较。

  • 标签: 丙烯酸酯 硅胶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正>经过大家努力,眼科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稿源丰富,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日本,有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各级医院包括基层医疗单位寄来文稿,涉及领域广泛,内容有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屈光性疾病、角膜病及角膜移植、青光跟、跟肌病和肿瘤病理,有临床治疗经验、亦涉及一定深度基础研究,使我们深受感动并感谢广大作者对本刊支持。由于文章质量对于"杂志"、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是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尽量做到规范化,在此提出一些问题,请作者们注意

  • 标签: 注意事项 人工晶体植入术 基层医疗单位 角膜移植 玻璃体疾病 肿瘤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隧道式切口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4年间在我院住院部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共选择了342眼行隧道式切口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及57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并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后在视力、内皮细胞损伤、术后散光、远期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视力恢复、内皮细胞损伤、术后散光、远期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应用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隧道式切口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囊外摘除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板腺情况。方法:选取2015-11/2016-04就诊于我院干眼症患者301例598眼,按年龄分为8组,分别为A~H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各组干眼症患者睑板腺腺体缺失情况、腺体形态变化、睑板腺开口阻塞及睑酯情况,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睑板腺变化规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睑板腺腺体缺失,各组之间腺体缺失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A组腺体数目无减少,B~H各组之间腺体数目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357,P〈0.05)。腺体形态从40岁开始逐渐变细,其与年龄呈反相关。睑板腺开口阻塞情况及睑酯性状,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客观精准地检查出干眼症患者睑板腺情况,提供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板腺变化规律量化结果,为干眼症病因诊断提供判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睑板腺 干眼症 眼表综合分析仪
  • 简介:在瞬息万变信息化社会里,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医学发展必要条件。本文结合眼科学特点,初步探讨在眼科教学活动中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眼科学 创新能力 医学生
  • 简介:目的评价预防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眼内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547例(1704只眼)。结果无一例发生术后眼内炎,结论严格筛选病人,术前检查详细,常规抗生素眼水预防性应用,消毒灭菌严格,手术野消毒彻底,仔细操作,密闭伤口,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避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眼内炎发生.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感染 术后眼内炎 床体 消毒灭菌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1年12月住院治疗27例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23例行颈清扫术,并与同期住院治疗144例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结果微小型与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2/23(52.2%)、108/144(75.0%),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9.7%、37.8%;Ⅵ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23(39.1%)、43/58(74.1%),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58.4%;Ⅰ-Ⅴ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1/23(47.8%)、93/144(64.6%),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5.2%、34.9%,三者统计学均有显著性意义.10例临床颈部N0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例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比非微小型低,以颈静脉链为常见部位,其次是气管食管沟.对一个确诊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都应行颈清扫术.

  • 标签: 临床研究 甲状腺 微小癌 乳头状 淋巴结转移 诊断
  • 简介:透明质酸酶结构复杂,功能特殊,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作为透明质酸专一性水解酶存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有广泛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透明质酸酶在眼科手术局部麻醉,白内障及其并发症、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报道很多,并有部分涉及甲状腺相关眼病疾病治疗应用情况:现将透明质酸酶基本性质及其在眼科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眼科疾病 临床研究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评价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囊袋张力环植入囊袋内.结果人工晶状体正位14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偏斜2眼.术后随访3个月~9个月,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0.9者6眼,1.0~1.5者3眼.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安全有效方法,可以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张力环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Fas和FasL在鼻息肉中表达,研究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和FasL在35例鼻息肉和17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对Fas和FasL阳性细胞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Fas和FasL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下鼻甲组织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2.Fas在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都有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息肉表面的上皮细胞和间质内炎性细胞中.结论1.Fas/FasL系统介导凋亡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鼻息肉长期保持良性增生重要因素.2.FasL在鼻息肉上皮细胞中高表达与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及Fas/FasL系统免疫监视作用有关.

  • 标签: 鼻息肉组织 高表达 FAS/FASL系统 上皮细胞 正常 下鼻甲
  • 简介: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确诊为并发性白色白内障患者15例24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后粘连范围广泛采用23G玻切环切虹膜缘瞳孔再造,每例均行前囊膜染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瞳孔对光反应、前房炎症反应、并发症及葡萄膜炎复发情况。结果2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w后脱残率87.5%,6m脱残率92.7%。瞳孔恢复灵敏对光反应8眼,对光反应迟钝10眼,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1眼(0.04%),轻微虹膜后粘连眼3眼(12.5%),一过性高眼压眼3眼(12.5%),术后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前葡萄膜炎并发白色白内障常常伴随虹膜粘连,晶体全白膨胀,手术复杂,但选好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方法,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可靠,视力恢复好。

  • 标签: 前葡萄膜炎 并发性白色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囊膜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近视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研究,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常规LASIK手术患者40例(80只眼)和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患者51例(102只眼),对二组术后6个月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6个月二组所有患者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波前组与常规组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BCVA)提高≥1行分别为:42只眼(41.2%)和20只眼(25%),波前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0.5D波前组46只眼(45.1%),常规组19只眼(23.8%),波前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术后6个月采用术前与瞳孔直径基本相同时测量数据,波前组与常规组高阶像差RMS值分别是0.573±0.51μm和0.775±0.57μm,波前组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RMS值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幅度分别为:20.6%与39.4%,波前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理想,残余屈光度较少,是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 标签: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LASIK 近视
  • 简介:目的:评价加压泪道冲洗对新生儿泪囊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门诊治疗中对3mo以上新生儿泪囊炎280例340眼进行泪道冲洗,随机分为2组,A组140例164眼采用常规方法冲洗,B组140例176眼进行加压泪道冲洗,对比并观察冲洗治疗效果。结果:A组冲洗1~3次通畅9眼(5.5%);冲洗4次以上通畅14眼(8.5%);需加泪道探通141眼(86.0%)。B组冲洗1~3次通畅128眼(72.7%);冲洗4次以上通畅31眼(17.6%),需加泪道探通术17眼(9.7%)。改良方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

  • 标签: 加压泪道冲洗 新生儿泪囊炎
  • 简介:目的分析初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应用于退翳明目汤治疗后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例初103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应用典必殊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退翳明目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泪膜稳定性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水肿消退、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及干眼症状计分均低于对照组,SchirmerBU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3.89P〈0.05)-Ⅰ及%(。结论退翳明目汤能够有效提升初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提升泪膜稳定性,消除干眼症状,促进创面上皮修复,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退翳明目汤 翼状胬肉 泪膜稳定性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时机和疗效。方法将180例216眼按年龄大小分为2—6月,6—12月,12—36月共三组。用泪道探通术给予治疗,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Ⅰ组治疗成功率97%,Ⅱ组治疗成功率87%,Ⅲ组治疗成功率72%,总治愈率90.7%。结论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较佳方法,且有效性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2-6月时行泪道探通术成功率最高。

  • 标签: 婴幼儿 泪囊炎 探通术 时机
  • 简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是近几年来新兴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OCTA具有无需造影剂、高分辨率、检查快捷、三维成像优势,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眼前节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OCTA也有应用局限性。本文对OCTA成像原理及特点做简单介绍,就OCTA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对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流程及护理措施优化,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避免护理缺陷及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2012年至2015年12月共收治约654例688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分析2组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医生对术前准备满意度。结果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观察组择期手术前准备不完善率10.3%,手术医生满意度95.17%,患者满意度91.03%,与对照组术前准备不完善率30.77%,手术医生满意率71.98%,患者满意度78.5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接患者时间少于10min占93.79%,与对照组72.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短了转运时间。结论术前准备中实施优质护理的确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手术医生对于术前准备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 术前准备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10—01/2012—12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5例115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5例45眼行前房穿刺术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70例70眼行药物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眼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观察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好。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前房穿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