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验证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时间5~7d。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剂、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常规综合治疗,呼吸不畅者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给予20%硫酸镁15m1+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共7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0例,昏迷时间平均(18.31±9.18)d;恢复良好23例(38.3%),中残8例(13.3%),重残4例(6.67%),植物生存1例(1.6%),死亡24例(40.0%)。对照组56例,昏迷时间平均(25.46+11.13)d;恢复良好11例(19.6%),中残7例(12.5%),重残2例(3.6%),植物生存4例(7.1%),死亡32例(57.1%):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 标签: 硫酸镁 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肥胖与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单纯肥胖患儿1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儿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多导睡眠监测,比较2组儿童的OSAHS发生率、BMI标准值、AHI、OAI、MSaO2、LSaO2、CAI、睡眠效率,扁桃体肥大与腺样体肥大情况,分析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OSAHS、AHI、OAI、LSaO2之间的相关。结果:观察组OSAHS发生率为59.23%(7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5%(34/130)(P〈0.05);观察组BMI标准值、AHI、OAI、C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aO2、MSaO2、睡眠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SAHS组与非OSAHS组在性别分布、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BMIZ值、肥胖数、扁桃体肥大数与腺样体肥大数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儿童OSAHS的发生、AHI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与LSaO2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小儿肥胖与睡眠呼吸综合征存在显著相关,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子,临床上要重视对肥胖儿童的OSAHS临床症状与PSG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小儿肥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脑出血大鼠脑内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Caspas-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H{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分为术后3h,6h,12h,24h,48h,3d,5d,7d共8个时相点,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制作冰冻切片,对切片进行TUNEL染色,以及Caspase-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之后利用图像分析仪,观察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后3h血肿周围尚无凋亡细胞出现,6h有凋亡发生,以后逐渐增多,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生理盐水对照组仅有少量TUNEL阳性细胞。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h无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6h以后有少量表达,脑出血模型组在6hCaspase-3蛋白和mRNA开始表达,3d时Caspase-3的蛋白达到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24hCaspase-3mRNA表达达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515,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5,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在出血后6h发生凋亡,第3天达高峰。Caspase-3的表达在Caspase-5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脑m血后细胞凋亡的趋势一致,Caspase-3的mRNA水平的表达高峰时间先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的发生,提示Caspase-3的表达决定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在脑出血后细胞凋亡中起促进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CASPASE-3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 简介:目的评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栓塞后3个月同期进行了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的37例41个动脉瘤,两者时间间隔在3d以内,以DSA为标准,观察有无瘤颈残留以及弹簧圈内有无血流残留.结果41个动脉瘤中,DSA发现有29个完全闭塞,9个可见瘤颈残留,3个动脉瘤内有对比剂.MRA见3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8个可见瘤颈残留,2个可见瘤内存在血流.本组中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结论MRA是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学随访方法,有助于监测动脉瘤颈残留和弹簧圈内血流残留.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139例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后3个月开始通过再次入院、邮寄调查表或电话随访.其中再次入院完成及收回调查表共64例,电话随访62例,获随访126例(90.6%)。结果126例中26例术后行MRA检查,20例行颅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10例术后半年行DSA复查,未见复发。11例复发,经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术后复发率不高,临床随访即可。

  • 标签: 颅脑损伤 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 随访
  • 简介:胶质瘤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和灰质的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浸润生长之特点是其复发的根源.恶性胶质瘤,浸润能力强,复发率高,治愈率低,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推测可能与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密切相关.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胶质瘤 酶活性 肿瘤浸润
  • 简介:目的探讨物体可操作在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考察1例脑外伤患者在真假物体判断、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属性判断、词语关联匹配等任务上生物范畴与非生物范畴分离的模式,并利用逻辑回归考察可操作指标在范畴分离中的作用。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生物范畴特异性损伤,即在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和属性判断等任务上非生物范畴项目成绩显著好于生物范畴项目。逻辑回归发现范畴这一变量可预测命名成绩,但加入可操作指标后,可操作指标取代范畴成为预测该例患者命名成绩的显著因素。结论该例患者表现出的非生物范畴成绩好于生物范畴,可能是由于其操作知识的保留在语义水平上支持着非生物范畴概念的表征所导致的。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心理学 语义学 LOGISTIC模型
  • 简介:红细胞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离散度的指标,其升高主要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力于探究RDW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RDW与心血管疾病及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之间有一定的相关,不仅可用于辅助预测AIS发病率,还可辅助评估AI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患者的预后。本文就RDW与AIS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学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Parkin基因S/N167和V/L380位点多态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的关系。方法以10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其中40例为早发帕金森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Parkin基因外显子4和外显子10,然后用内切酶AlwnI和Bsp1286I进行酶切,采用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的方法分析Parkin基因两个多态位点S/N167和V/L380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早发帕金森病患者S/N167多态位点等位基因A和含A基因型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11,5.883;均P〈0.05);帕金森病组和早发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V/L380多态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4,1.023;均P〉0.05)。结论Parkin基因S/N167多态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有关。

  • 标签: 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学) 帕金森病
  • 简介: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l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诊治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15-68岁,平均43岁。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GCS3-5分13例,6-8分8例,其中脑挫裂伤、

  • 标签: 脑损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昏迷
  • 简介: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主要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显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微创术
  • 简介:2009甲型(H1N1pdm09)流感大流行后,几个单价大流行流感疫苗通过快速程序被许可使用。发作睡病作为疫苗的副作用被发现,主要是在接受用欧洲的灭活纯化协议生产的AS03佐剂A(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感染野生甲型(H1N1)大流行流感病毒后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发作睡病的发病也在增加,这提示此种病毒抗原的作用在发作睡病疾病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本文进行了发作睡病背景简介,概述了流感疫苗制剂的不同类型,探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然感染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疫苗 疫苗接种 发作性睡病
  • 简介:目的:比较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支持照顾需求的不同,为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指导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37月在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接受手术的161例病人,在癌症病人支持照顾需求调查问卷(SCNS)的基础上,设计增加未保肛病人适用的造口支持需求维度进行问卷调查,共6个维度70个条目。结果:结肠癌和直肠癌病人术后心理需求和照顾与支持需求无差异,健康信息需求、生理及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造口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造口病人的健康信息需求、造口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病人术后支持照顾需求高,应给予更多重视和指导,医务人员是结直肠癌病人最需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应利用这种信赖关系给予系统的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

  • 标签: 结直肠癌 支持性照顾 差异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和舍曲林治疗癫痫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将64例符合CCMD-3癫痫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舍曲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组显效率为83.3%,舍曲林组的显效率为76.7%。两者疗效相当。舍曲林组有2例引起癫痫发作次数增加,而文拉法辛对癫痫无明显影响。结论文拉法辛治疗癫痫抑郁障碍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临床上可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文拉法辛 舍曲林 癫痫性抑郁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Sprague—Dawley(SD)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皮质组织中Shankla蛋白的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颅脑损伤后1h、6h、24h、48h及72h共6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行蛋白测定,RT—PCR法行mRNA测定。观察各颅脑损伤组及对照组大鼠Shankla蛋白及mRNA梯度灰度值,并进行免疫组化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严重颅脑损伤后,Shankl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增加,从伤后1h持续到伤后72h(P〈0.05),伤后24h表达量最高(P〈0.01)。结论在严重颅脑损伤后,Shankla出现1个表达高峰,在不同机制的影响下可能对脑损伤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突触后致密物质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例症状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冠状动脉支架断裂分型、发生率与发生时间、发生机制和防治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症状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均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闭塞有关,2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术后症状减轻,1例患者服药观察,病情无加重。结论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可发生支架断裂,应定期复查:支架断裂可引起症状加重,目前治疗应个体化。

  • 标签: 动脉狭窄 支架 支架断裂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病变部位及膀胱尿动力学方法探讨其相关联系。方法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筛选卒中患者,据梗死部位分组,入院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记录其排尿日志,对焦虑障碍与排尿障碍的发生相关进行分析,并统计额叶损伤患者的发病率。结果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urinarytractdysfunction,LUTD)发生率高约1.75倍,额叶卒中组比非额叶组卒中后焦虑障碍(post-strokeanxietydisorder,PSAD)发生率高约2.16倍。尿动力检查提示:LUTD伴焦虑障碍者膀胱活动度明显增高。结论卒中后焦虑障碍及排尿障碍较为常见,且额叶卒中的发生率更高,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患者的排尿异常与其高级脑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卒中后情绪等因素相关。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卒中 下尿路功能障碍 焦虑障碍 膀胱活动度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侵袭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病人(非侵袭垂体腺瘤31例,侵袭垂体腺瘤23例)的临床、病理、细胞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差异显著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组病人在病程,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方面、两组在微血管定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动力学的研究显示:侵袭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1).结论:侵袭垂体腺瘤临床进展快,多为大腺瘤,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卒中发生率高,手术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肿瘤血供较为丰富,肿瘤细胞增殖较快。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生物学特性 病理 细胞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