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双心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双心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比98.00%,P=0.07);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7.85±1.31)d比(6.23±1.27)d]、住院费用[(10441.53±3042.75)元比(6336.23±1400.36)元]均明显减少(P均=0.001);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55.79±7.13)分比(52.15±6.88)分]、SDS[(55.76±6.83)分比(53.70±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影响冠脉再通疗效的重要因素,研究其发生原理是近年心血管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制备心肌I~R实验模型,监测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加压素(AVP)和β-内啡肚(β-EP)等活性介质的动态变化,结合观察血流动力学、心电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这些介质在I—R损伤中的病理学意义。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 血浆内皮素 实验研究 损伤 Β-EP 心肌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在MRI影像显示的信号特征,并分析斑块内部的病理学特点,为诊断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价值参考。方法抽取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AS患者(30块斑块)作为本次研究标本,对所有标本行MRI影像检测,再行病理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以病理为参照标准,在对斑块的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占比和斑块病变的危险系数上MR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和病理检查诊断AS的一致性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是诊断AS的具有前途性的影像学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MRI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58例,男性378例,女性280例,平均年龄(64.03±11.13)岁,按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其分为无TIA组(536例)和TIA组(122例),TIA组又按持续时间分为<5min组(20例),5~20min组(68例),21~60min组(26例)和>60min组(8例)4个亚组.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后,分析T1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在5~20min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比率较高(82%),Ⅰ级预后(79%),与无TI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1~60min组、>60min组和无TIA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较严重,<5min组Ⅰ级预后(65%),21~60min组Ⅰ级预后(62%),>60min组Ⅰ级预后(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I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发作持续时间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塞 时间因素 预后
  • 简介: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因具有降脂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应用于临床。它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甲羟戊酸和其他甲羟戊酸通路的中间产物生成。以往用于临床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胆固醇。迄今为止,很多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在心血管病事件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有显著作用。其中,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4S试验和胆固醇与复发性血管事件研究(CARE)试验证实,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对卒中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药物 药物预防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降低胆固醇 甲羟戊酸
  • 简介: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modifiedalbumin,IMA),又称钴结合蛋白,是近年来发现对缺血高敏感性的血清学指标,目前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检测早期心肌缺血[1-3]。随着对该蛋白了解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该蛋白在肺栓塞[4]、肠系膜缺血等疾病中亦存在异常表达[5]。急性脑血管病作为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其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卒中 缺血修饰蛋白 综述
  • 简介:许多人在情绪控制上各有一套发泄方式,有些人通过购物解压,有人通过大吃大喝转移,有的人则通过运动来发泄情绪。但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0月11日报道,一项国际研究表明,当人生气时以剧烈运动作为发泄方式,不但会增加心脏压力,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心脏病发的风险也增2倍。

  • 标签: 心脏病 运动会 风险 生气 发泄方式 情绪控制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脑缺血大鼠水沟穴对缺血半暗带区血管新生及微小RNA(miR-328)、CD44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脑缺血大鼠水沟穴调节miR-328促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5只。Longa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D34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28、CD44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技术检测CD4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大鼠在神经功能缺损、CD34为标记的血管新生、miR-328和CD44表达无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血管新生、miR-328、CD44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2.6±0.6)分vs(3.4±0.6)分,P〈0.01],血管新生增加显著[(80.40±3.85)vs(67.60±2.79)分,P〈0.01],miR-3281.22±0.37vs2.02±0.22和CD44mRNA4.35±1.33vs7.16±1.83,CD44蛋白0.42±0.04vs0.55±0.06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通过调节miR-328及靶基因CD44表达水平,促进缺血半暗带区的血管新生。

  • 标签: 脑缺血 电针 微RNAS 水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做出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不论在是舒适度和心理指标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中都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循环微RNA(miR)-92a在老年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择sAP患者116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66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50例。比较老年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方差成分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其交互效应项对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的贡献。比较2组合并及禾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miR-92a表达。结果sAP患者年龄与循环miR-92a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17,P〈0.05)。老年组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6)。方差成分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影响sAP循环miR92a表达。老年组合并糖尿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1),非老年组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miR-92a表达明显高于表合并糖尿病患者(P〈O.05)。老年组合并糖尿病发生率33.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6.0%(P〈0.05)。结论老年患者循环miR-92a表达升高不是年龄升高所致。提示老年SAP患者循环miR-92a表达升高要特别注意引发血管内皮损伤的糖尿病。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内皮 血管 微RNAS 糖尿病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塞相关动脉(IRA)达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流3级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探讨ST段回落与心肌损伤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后TIMI血流达到3级的STEMI患者115例,PCI术前、术后行心电图检查,观察ST段回落情况,术前、后测定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术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照ST段回落幅度(∑STR)不同,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STR〈50%,21例,为心肌灌注不良组,B组:∑STD≥50%,94例,为心肌灌注良好组;分析两组患者ST段回落程度与CK、CK-MB、cTnT及LVEF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IRA部位、病变血管支数,PCI治疗前TIMI血流分级、cTnT水平,发病到PCI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术前、后CK、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术后A组cTnT水平明显高于B组[(1.30±0.43)μg/L∶(1.0±0.45)μg/L,P〈0.05];(4)术后A组LVEF明显低于B组[(44.13±4.83)%∶(47.93±5.23)%,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直接PCI术后,TIMI血流达到3级,ST段回落良好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程度较好,心肌损伤程度轻,左心收缩功能较好。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及对照组8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结合,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肝纤维化指标、肝硬度值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IL-17、IL-13、IL-35、leptin、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14.819~29.258,P<0.05);HA、LN、C-IV水平以及肝硬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429~34.561,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有助于化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炎症反应,抑制纤维化进程,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类型,约占50%,年龄≥65岁人群中AD的患病率为5.4%[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抗胆碱酯酶药物及针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iodprotein,Aβ)的修饰疗法等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或延缓疾病进程,而不能逆转疾病进程.但AD早期干预可使疾病进程推迟5年,使AD患者减少57%,因此,A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是当前紧要任务.有研究发现,AD病理、生理过程的启动要比其临床症状的表现早10~25年[2].这为A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2009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提出的AD诊疗指南将AD分为3期:AD临床前期(即AD高危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和老年痴呆期.作者单位:张清华(250021,济南,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障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与同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作对照,评价定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QCT)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利用QCA和QCT测量同一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等指标,比较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78例患者中,存在明显冠状动脉病变62例(79.49%),QCT和QCA一致认为重度狭窄(〉75%)的节段共为47段,其中右冠状动脉15段,前降支27段,回旋支5段。QCT和QCA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测量最小管腔直径、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CT和QCA测量最小管腔直径,靶病变长度,参考直径,参考面积,直径狭窄率一致性较好(0.5≤rc≤0.8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则一致性不佳(rc〈0.5)。结论QCT检查能良好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可用于术前即可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和支架的选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对比研究
  • 简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够捕获并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杀灭并清除病原体,同时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这种中性粒细胞的不同于趋化、吞噬的杀菌方式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NETs不仅仅出现在血栓和斑块中,而且可能在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动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ET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性白细胞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AMI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①与冠心病组相比,AMI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eu)水平(t=-10.501,P<0.01)及NLR水平(t=-10.695,P<0.01)明显升高,淋巴细胞(Lvm)水平(t=2.603,P=0.0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16,95%CI1.313~3.411,P=0.002).③NLR取3.528作为预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时,曲线下面积0.869(95%CI0.824~0.915),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771,P<0.01.结论NLR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证明顺皮纹美容切口较传统切口在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术中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益处,对体表脓肿切口引流术的治愈有了一个新的方法和创意。方法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将142例典型的表浅脓肿切开的患者,82例为对照组,60例为治疗组,从病人的疼痛程度、治愈时间、瘢痕形成情况、组织恢复的平坦对称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均经过统计学处理,其P<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项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横向一字型、纵向一字型、十字型切口,首先根据具体部位的皮纹采用顺皮纹即平行皮纹切口,并且不再是原来的一律垂直切开皮肤的方法,而是将手术刀片向顺皮纹方向倾斜10~15度的角度,该角度正好吻合皮肤的正常松弛度且符合美容手术的要求,使得切口与皮纹保持平行一致。结论与传统切口比较,患者均反应疼痛轻、痛苦小、出血少的特点;脓肿切开后换药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经复诊和问卷调查,愈合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大部分患者反应瘢痕非常轻甚至无瘢痕,无一例瘢痕影响美观的现象,该研究为患者节约了治疗费用,护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为提高护士地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标签: 顺皮纹 美容切口 表浅脓肿 切开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及动脉硬化特点,为H型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68),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5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动态血压变异性情况以及动脉硬化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相关性.结果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为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24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hSwSD)以及24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24hDwS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L-CAVI、R-CAV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24hSSD、dSSD、nSSD、nDSD、24hSwSD以及24hDwSD均与CAV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增高,且动脉硬化程度增大.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血压变异性 动脉硬化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报道保留轨道导丝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体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保留轨道导丝放置封堵器,评估封堵器位置、形态、大小和对周边结构影响,确定封堵效果后再退除导丝。结果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6例,女64例,年龄(6±2.3)岁;室间隔缺损104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再封堵3例,肺动静脉漏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有5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更换封堵器,1例更换输送鞘管;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1)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保留轨道导丝放置封堵器安全可行;(2)选择输送鞘管尽可能大一号,退除导丝时尽可能使导管和鞘管靠近,避免产生切割现象;(3)可节省时间,减少出血;(4)减少血管刺激所致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导丝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其中脑卒中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1].据美国心脏协会报道,在美国,每19个死亡案例中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患脑卒中[2].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达87%的患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 标签: 血栓素A2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 THROMBOXANE 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