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主要应用二甲双胍;另外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以及HR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HRV。

  • 标签: 冠心病 二甲双胍 血清HS-CRP TNF-Α HRV
  • 简介:研究发现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时有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hs-CRP和Hcy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2]。此外,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能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他汀类药物,本文比较两者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及颈动脉IMT的影响。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于使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抑酸剂保护胃粘膜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差异。方法入选172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行急诊PCI治疗。奥美拉唑组82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粘膜。法莫替丁组90例,同样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法莫替丁抑酸保护胃粘膜。比较两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的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及住院天数来综合评判二者使用上的利弊。结果行PCI术后,奥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分别为8.5%及17.8%(P<0.05),再发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4.6%及26.3%(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6±3.2)天及(15±4.4)天(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优于法莫替丁,但再发心血管事件多于法莫替丁,二者病人在住院天数上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心血管事件